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和认识我国油气化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油气地质理论的新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油气化探技术在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广度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油气化探方法的应用、油气化探测试技术的发展、油气化探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等四顶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和认识表明:油气化探是有效的、可靠的、有较强适应性的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油气勘探方法。结合油气化探技术的研究认识和化探技术的相关信息,认为应用范围更大、应用条件更加复杂的油气勘探领域,对油气化探技术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和复杂的油气勘探条件,油气化探技术自身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和储备,综合化、现场化、可视化将可能贯穿于油气化探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地应力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作用、意义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地应力与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地应力与盆内构造、地应力与油气运移和地应力与油气开采工艺4个方面论述了地应力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对油气地质研究中地应力的研究现状作了系统的阐述。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现今地应力可以通过实测和震源机制解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古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只能通过构造变形和显微组构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以被动陆缘油气富集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油气差异富集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被动陆缘盆地主要发育3套含油气系统,其中印度洋地区主要发育克拉通陆内裂谷期含油气系统,裂陷期含油气系统,漂移期含油气系统。南大西洋地区主要发育裂陷期含油气系统,漂移早期含油气系统和漂移晚期含油气系统。根据不同油气成藏特征,总结为10类成藏模式,不同成藏模式发育背景和成藏主控因素各异。为被动陆缘盆地不同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油气勘探方向提供研究基础,对相关或类似盆地勘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内蒙洪特地区化探与油气微生物勘探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采用化探及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对内蒙洪特地区进行了油气勘探研究.化探综合异常分析研究表明,本研究区有2个异常区,即西南化探异常区和东北化探异常区.油气微生物综合异常分析研究,可将本研究区划分为3个异常区,即中南微生物异常区、东北微生物异常区和西南微生物异常区.研究表明,化探和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不仅与研究区内已完钻井的含油气性相符,而且与随后完钻的各井的含油气性亦相符.在本研究区,化探与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呈现互补关系,如将二者叠合运用,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东沙海域潮汕坳陷中生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油气分布规律不明,为了加强对该区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研究,针对潮汕坳陷西部地质目标首次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MGCE),探讨其含油气性。MGCE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地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区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预测研究区下伏地层中油气的富集区及其油气性质。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凹陷的斜坡区微生物异常呈块状发育,轻烃微渗漏强度变化大,可能为潜在油气富集区,酸解吸附烃成果显示可能的油气性质为干气和凝析油气。  相似文献   

6.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较详细分析南沙海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该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不同区域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总结各盆地中的油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康盆地、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远景次之,礼乐盆地和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较差。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选择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进行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了油气保存条件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结构能系数的新概念,定量表征油气运移过程中组分分异强度,研究了预测油气远景靶区的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可以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的浅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西纳土纳盆地是南海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含油气系统"从源岩到圈闭"的核心思想,本文以盆地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历程,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对盆地内主要含油气系统进行分析与划分,且在空间上圈定含油气系统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深入剖析油气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探讨未来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及重要勘探领域。研究表明,西纳土纳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Belut-Gabus/Arang/Belut(·)含油气系统和K/J-Arang(·)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分别富集了盆地内46. 1%和45. 0%的油气可采储量。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Anambas地堑和Penyu次盆东部;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上渐新统和下中新统;油气藏类型上,油气富集于挤压背斜和披覆背斜等构造型油气藏中。油气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主力烃源岩展布、区域盖层与油气运移路径、反转挤压和基底隆升运动。综合分析认为,Penyu-Penyu(·)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储层砂体预测和凹陷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研究是该含油气系统的未来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油气勘探进入岩性隐蔽油气藏的今天,沉积学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的油气勘探都面临开源的困难,针对现今油气勘探需要,在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沉积地质方面亟需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撑。近年来,有关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方法及油气沉积地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沉积地质”专辑旨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方法及国内目前开展的工作,以引起同行关注和兴趣,促进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沉积地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油气地球化学面临的任务和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生产形势及二十一世纪初的发展计划出发,讨论了我国油气地球化学所面临的值得研究的主要地区和学科领域。包括我国西北区、东北、东部地区、海洋和境外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油藏地球化学、未熟油、煤成油、生物标记物地球化学和海相油气生成研究以及湖相黑色页岩和数字油气地球化学等方面,并展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用浅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青藏高原碳酸盐岩区块的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研究了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成因和圈闭的油气属性。研究表明,托纳木背斜是羌塘盆地非常有远景的油气靶区,油气化探能够为区块油气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运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选择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进行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了油气保存条件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结构能系数的新概念,定量表征油气运移过程中组分分异强度,研究了预测油气远景靶区的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可以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的浅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选择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进行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了油气保存条件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结构能系数的新概念,定量表征油气运移过程中组分分异强度,研究了预测油气远景靶区的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可以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的浅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崔鑫  赵英俊  田丰  杨燕杰 《地质学报》2019,93(4):928-94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潜力巨大,目前其勘探工作较少,亟待低成本,高效率,大面积的油气普查,以圈定潜在油气勘探靶区。利用航空高光谱数据,结合野外实测光谱,提取研究区油气微渗漏引起的烃类及相关蚀变矿物信息。结果显示,研究区的油气渗漏异常区具有环带状分布特征。野外查证发现,部分异常区具有地表晕环状分带、粘土化、碳酸盐化和植被中毒等油气渗漏相关的地质特征。渗漏的烃类以层状、条带状、斑点状和吸附式等四种形式富集地表。油气以烃分子形式沿断裂、裂缝等通道垂向逸散,具有"烟囱效应"。研究区油气渗漏受控于断层、不整合面和揉皱构造等。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认为研究区大规模的油气渗漏可能开始于燕山期,在喜山期达到渗漏高峰。并认为研究区中部隆起带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潜力,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碳酸盐岩中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威远、资阳地区上震旦统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研究,提出有机包裹体多分布于储层孔洞缝中所充填的三期矿物中,研究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是溶蚀孔洞和裂缝。并根据不同期次充填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及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热演化程度、油气运移期次、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三次主要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其各自演化的程度及油气运移的深度和温度皆不同。  相似文献   

16.
火山岩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是石油地质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 ,我国许多油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了火山岩油气藏 ,要求对火山岩中含油气系统的情况进行研究。本文详细讨论了火山岩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 ,指出在火山岩含油气系统的研究过程中 ,除了要进行常规研究中的含油气系统识别分析、含油气系统要素分析、含油气系统作用分析以外 ,重点要考虑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火山岩的成藏地质条件的研究。另外 ,本文还给出了火山岩成藏地质条件的研究方法 ,并在文章的最后绘出了火山岩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7.
顾家裕  张兴阳 《沉积学报》2003,21(1):137-141
将我国解放后油气沉积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即向国外学习和创建实践阶段 ( 1949~ 1970年 )、油气沉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阶段 ( 1970~ 1990 )和油气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地震、测井和实验、计算机新技术相结合的生产实用阶段 ( 1990年以后 )。同时论述了现阶段油气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特别强调了层序地层学、测井沉积学和地球物理学全面应用于油气沉积研究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它们使沉积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研究更全面、更精确可靠 ,并实现了沉积研究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付广  沙子萱  赵凯 《地质论评》2022,68(1):253-261
为了研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油气分布规律,在深层油气“中转站”(所谓油气中转站是源岩内和外已聚集的油气分布区,可为浅层油气成藏提供油气来源)中转油气机理及有利部位研究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下白垩统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分布区和南屯组顶部泥岩盖层不封闭区,确定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分布区,结合输导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深层油气中转站向浅层中转油气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对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其中部地区,少量分布在其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控制着苏德尔特地区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南屯组油气中转站向大磨拐河组中转油气有利部位处或附近尚未钻探部位应是该区大磨拐河组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构造应力场是影响油气运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构造应力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与油气富集的圈闭构造;另一方面,不连续状态的瞬间构造应力和连续状态的长期构造应力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驱动力。分析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着重讨论了确定含油气盆地应力场的方法,并探讨了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地球动力学与盆地层序及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油气盆地、沉积层序与油气系统的研究属于不同层次的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研究。各类原型盆地的形成与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并可简化为裂谷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等。沉积层序驱动机制由地球动力学的不同环境所决定,沉积层序可分类为裂谷盆地层序、前陆盆地层序和走滑盆地层序。油气系统在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形成裂谷油气系统、台地油气系统和造山油气系统。中国许多大型盆地属于大型叠合盆地,并构成复合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