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要地叙述了北京1991年夏天利用火箭-导线技术两次引雷成功的结果.两次引雷成功均是在地面电场为正(即正电荷当顶)时触发的.触发时地面电场分别为3.1kV/m和2.5kV/m,高度在300-400m之间.分析表明,两次火箭引雷均系火箭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激发上行负流光,然后产生连续对地放正电的过程,无回击发生.简单模式分析表明,中和电量小于10C,火箭上升过程导线中电晕电流约为4mA.  相似文献   

2.
中纬度地区的雷电灾害常由过境的强雷暴系统引起, 但是自然雷电放电电流的直接测量十分困难. 2005年夏季在两次强雷暴系统过境期间, 利用火箭拖带金属导线的人工引发雷电技术, 成功引发雷电5次, 并在放电通道底部测量到了完整的1 μs时间分辨率的雷电电流波形以及距雷电通道水平距离为60和550 m处的同步地面电场变化资料. 研究表明, 5次人工引发雷电都包含有1~10次不等的大电流回击放电过程, 电流峰值平均为11.9 kA, 变化范围为6.6~21.0 kA, 与自然雷电继后回击电流峰值基本一致. 回击电流波形的半峰值宽度为39 μs, 较通常结果要大. 回击电流峰值IP(单位: kA)和中和的电荷量Q(单位: C)之间满足关系式: IP=18.5 Q0.65. 在60和550 m处, 回击引起的微秒量级辐射场变化分别为5.9和0.39 kV/m, 随水平距离r(m)的增加回击辐射场以r−1.119的规律衰减. 根据传输线电流模式, 估算的回击速度为1.4×108 m/s, 变化范围为(1.1~1.6)×108 m/s. 由于人工引发雷电放电过程与自然雷电的相似性, 所得到的结果可应用于自然雷电灾害的防护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3~2003年北京地区气象台站7、8月的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近10年来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城市热岛的水平范围扩大到近郊区和远郊区的通州,分布特征也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平均热岛强度呈逐渐增强趋势,在夏季出现了强热岛;北京夏季出现热岛和强热岛的天数激增,7月最大热岛强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热岛的强度和水平分布都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热岛效应使城区增温显著,北京夏季的高温日(Tmax≥35℃)也逐年增多. 本文还指出朝阳区气象观测站由于周围高大植被的影响,观测资料已不具备城区代表性.同时也证明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是极为有效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追踪1996年丽江7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发现其震前30余年前兆性中强地震的发生顺序和迁移特征与前人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断裂理论分析,中强震前兆性地震序列及主震发生的先后顺序由孕震区内断裂构造及断裂端部应力核区内介质的E·γ综合决定。这种运用实验结果和相关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某些天然地震孕震过程的方式,有可能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尝试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自"十五"项目改造,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近年来频繁受到雷电灾害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严重下降。为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数据稳定可靠,我省采取多项措施对台站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在鹤岗、绥化、牡丹江等台站新增雷电预警系统以配合防雷改造的有效实施,确保监测仪器运行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空中人工引发雷电先导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闪电电场变化仪对空中人工引发雷电引起的电场变化进行了两站同步观测,并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光学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一次空中引发雷电先导物理过程的特征. 当携带金属导线的火箭上升到几百米高度时,在金属导线的上端和下端激发产生了一个双向传输的先导,当向下的负先导接近地面时,一个向上的正连接先导由地面激发,正负先导的平均传播速度为0.86×105m/s,随着向下负先导的接地,将产生一个小回击过程,而由金属导线上端激发的向上正先导的传播速度为1.1×105m/s.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电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2年夏季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过程及闪电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该地区雷暴电荷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地闪明显偏少. 对高原地闪的一些基本特征参量的统计分析表明,无论正地闪还是负地闪梯级先导前都具有持续时间较长的云内放电过程,地闪以单次回击为主. 与中低纬度地区相比,高原地闪中正地闪比例明显要高,为33髎;负地闪为67髎;正、负地闪回击后常常伴随短时间的连续电流.  相似文献   

8.
对依兰地震台数字地震前兆设备近年来遭受雷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后认为台站对感应雷的防护等同于直击雷,要定期检查台站防雷设备情况,对雷害的防护最好采取四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及邻区地磁总场频谱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北京及邻区2min采样的地磁总场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台与各临时台地磁总场的频谱特性与频谱幅比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该地区地磁总场的频谱幅度随周期增大呈下降趋势;各临时台与北京台的频谱幅比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可能与该地区地下电磁结构、地震及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地震仪器、通信设备、供电电源等设备的防雷装置检查技巧做了详细地阐述,并介绍了雷电后如何检查GPS等相关设备,如何利用现有的台站检测设备,尽可能使仪器免受雷击,以保证资料的连续、完整、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连地震台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电源和避雷的改造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本区实测原地应力资料分析认为,总体呈北东走向的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为顺时针扭动。断裂带不同地段的实测应力状态各具的特征,不同于京津唐地区实测主压应力的主导方向。运用弹性理论的应力叠加原理计算出断层附近的附加应力状态,则显示了总体呈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存在张性反扭活动分量,大灰厂和牛口峪地段断层也存在同样特征。认为自唐山大震后,本区应力状态仍处于调整阶段。测得的较深部位的应力状态也似乎受到了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都圈地区汞测量典型震例剖析及其映震效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家珍  申春生 《地震》1994,(3):44-49
本文简述了汞测量探索试验及首都圈地区测汞网点的概况,通过妙峰山、阳原、大同、沙河等地震前后汞测量资料剖析,讨论了汞测量的映震效能及其监测预报前景。实际资料表明:汞测量是地下流体化学预报地震的有效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