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刀称重法介电类土壤水分传感器公式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文安  吕守贵  金福一 《水文》2018,38(5):71-74
传感器是墒情自动监测仪器设备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墒情监测数据精度的核心器件,科学合理进行传感器精度校准(率定)十分重要。从生产实际出发,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文献成果,利用被测介质中表观传感器输出电信号随着土壤含水量变化而改变这一原理,系统阐述了环刀称重法进行介电类土壤水分传感器公式率定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土壤水分传感器率定流程和技术要求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墒情实验和墒情监测与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E-601B与E-601型蒸发器及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长 《水文》2005,25(2):54-55,23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域的8个水面蒸发站所观测的水面蒸发资料进行了精度检验和相关分析,论证了E-601B型水面蒸发器性能、精度均高于用金属薄板制作的E-601型蒸发器.所观测的水面蒸发量更趋近于20m^2蒸发池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也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能有效地防止蒸发器的锈蚀,减少设备维护开支,是目前较理想的蒸发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3.
王增凯  马超  李俊逸  潘宁 《地下水》2022,(1):217-219
通过对招远水文站OTT Pluvio2称重式雨雪量计与人工雨量器降水量数据进行比测分析,结果表明称重式雨雪量计较人工雨量器数据系统偏小,但是误差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OTT Pluvio2称重式雨雪量计降水量观测精度、准确性、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可以在招远地区进行推广使用,以充分发挥自动化遥测设备的优势,大大降低人工工作量,为水文测报和数据采集等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在地下水资源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李纪人  潘世兵 《世界地质》2004,23(4):386-390
分析了地下水系统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提出对于研究程度不能满足分布参数模型计算要求的研究区域,更适于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建立适宜的集中参数模型,从整体上分析研究,以解决相关问题。结合沈阳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实例,尝试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在水资源系统模型研究中的新模式。构建了基于BP算法的ANN降水量和蒸发量的预测、地下水水位动态模拟、预测及开采量优化方面的应用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硅铁冶炼和炼钢生产中,测定硅的含量要求报出数据快速又不能超出一定误差,过去采用的重量法和氟硅酸钾容量法,不能满足要求。本方法应用称重测硅铁密度借以分析试样中硅,完全可以满足现代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原状土柱土壤水分传感器率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水分传感器在现场安装后,需要针对现场土壤状况对其进行率定,以便校准率定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土壤水分传感器现场率定是一项步骤繁杂、操作要求高、现场取土难度大、耗时较长的一项工作,严重困扰工程项目的实施。开展基于原状土柱率定土壤水分传感器研究,通过现场采集原状土柱,在实验室浸泡至饱和后取出,让土壤水分自然散失,用称重法定期称量原状土柱重量,同时记录土壤水分传感器原始测量值,以此来研究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工程率定问题,探讨提高现场安装的土壤水分传感器率定效率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地蒸发量推求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兴军  张丽虹 《地下水》2006,28(5):14-17
本文针对无径流深观测资料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了水田、旱地、水面积和不透水层地面面积比重,建立了相关计算公式推求陆地蒸发量。并选择了几个有实测资料的大型水库或水文站,利用建立的公式推求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与实测成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的误差最大值只有1.77%,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可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较之山前平原区有着充沛的降水,是径流形成的基础。降水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高山带降水以固态为主,使冰川成为山区流域重要的水储存形式。降水观测误差对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估算有较大影响。冰雪消融可以依据常规气象要素的参数化热通量表达式来计算。在高山草甸蒸发量的观测、计算中,蒸渗器称重法与波恩比率法较之通量-梯度法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山区流域径流系数随流域平均海拔增加而增加,高山冰川作用区在径流形成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蒸渗仪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怡宁  朱月灵 《水文》2018,38(1):81-85
为进一步掌握水文循环的过程机理,国内外对蒸渗仪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分析了非称重式和称重式蒸渗仪,人工和信息化、自动化观测手段的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应用蒸渗仪的研究领域和进展,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满足水文循环及蒸散发研究的新型蒸渗仪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疏勒河流域的昌马灌区为例,运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探讨各影响因子对土壤盐渍化的敏感程度。模型考虑了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面坡度、粘土层顶板埋深、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等因子。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对土壤积盐影响最大,是最灵敏的因子,其次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和蒸发量。粘土层埋深对积盐过程起到较大的作用,其影响仅次于蒸发量,降水量和地形坡度的灵敏程度基本相当。分析结果可以为灌区土壤盐渍化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水文和气象降水观测中,降雨已实现了自动监测,并且技术成熟,但降雪的自动监测还没有较为可靠的方法。重点剖析影响雨雪量监测精度的多种因素;从多年研究及实践出发,提出一种使用翻斗与称重相结合的监测技术,以期进一步提高雨雪量尤其是降雪量的监测精度。研究表明:翻斗称重式雨雪量监测方法从理论上克服了加热融雪和单纯称重这两种雪量监测方法的不利因素,能够提高观测精度,实现雨雪量一体化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12.
陈建峰 《地下水》2022,(3):116-118
自然环境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蒸发是相反的过程,入渗是土壤水分经包气带土壤调蓄,垂直下渗补给潜水的运动,蒸发是土壤水分经包气带毛细管及土壤根系层的作用,向土壤表面的运动。本文利用自动称重式蒸渗仪—模拟野外大田生态水文实验环境的大型实验装置,通过设定地下水埋深1.5 m,及垂向剖面上安装的土水势、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传感器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土壤水蒸发机理,依据土壤蒸发的确定可采用水量平衡原理,求得实验时段裸面条件下潜水蒸发量计算成果,为平原区浅层水资源计算,精准灌溉试验的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Yi 《水文》1998,(2):45-47
根据宜昌蒸发站历年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水面蒸发量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升温期和降温期。各类型蒸发器(皿)的水面蒸发量与20m^2蒸发池的水面蒸发量的关系皆呈指数关系。所建立的经验公式使用简便、精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换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含沙量测验中,用过滤法处理水样时,称重工作是影响其精度的关键。烘干后的滤纸或沙包十分干燥,但在称重过程中与空气接触,滤纸迅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重量增加,而影响称重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薄铝皮自制了一个高15厘米,直径为5厘米,重14克的圆筒。称重时把滤纸或沙包从干燥器内取出,迅速装入筒内,加盖后称重。利用圆筒  相似文献   

15.
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问题,文章设想了GPS整体变形监测方案并论证了大坝GPS监测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指出只要选用设备,观测环境和观测方案恰当。GPS监测可满足大坝监测精度要求,实现高精度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一、磁秤的两次读数 以前,磁秤在一点上照例是读四次数,而在长期工作中知道,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三、四次读数和第一、二次读数相差不大,于是我们由四次读数改成了两次读数。 四次读数是为了检查仪器的同向差、和水平泡的位置。检查读数是否正确,保证测量的精度,在改为二次读数之前,我们曾作试验,证明二次读数完全能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均方  相似文献   

17.
土壤墒情传统监测方式主要采用人工观测方式,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自动化采集技术逐步应用到土壤墒情的自动监测中。本文结合新疆阿勒泰地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数据和实测土含数据,建立两者多元自回归方程,对自动监测墒情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误差修正前,墒情自动监测点误差呈非正态分布,存在明显误差,而修正后,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数据的精度可提高20%~30%,满足测墒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文》1995,(3)
APE-500型土壤蒸发器简介安徽省水文总站淠史杭蒸发实验站1问题提出现行测定土壤蒸发量的方法主要有器测法、水平衡法、热平衡法和扩散法等,考虑到测定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各种土壤蒸发是当今较为复杂的问题,同时布点、推广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又要易于实施,因此自1...  相似文献   

19.
長江各总站泥沙室所用的称量万分之一克的电光天平,經常發生故障,影响泥沙称重工作很大。其中常見的故障是正負讀数相差太大,有的竟达到千分之十五左右。以此來称重,其質量可想而知。过去,天平發生故障后,就由对称重工作比較熟練的人动手摸索,有时好像解决了問题,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在二等三角网精度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一等三角网直接越级加密三等三角网的具体方法。文中结合四个测区的实测讨论了该方法的精度。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矿山测量的精度,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