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的。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防、不当的设计、不当的施工、不当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会造成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不足。许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包括伴随着地震、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发生的灾害,本质上都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是众多灾害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灾害。强调指出了只有依靠土木工程方法,人类才能减轻和防御包括许多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土木工程灾害,并论述了研究与防御土木工程灾害的主要目标和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燕 《内陆地震》2005,19(1):80-80
为有效防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减轻灾害损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灾救灾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于2005年1月18日联合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灾害趋势会商会。新疆人民政府抗灾救灾办、新疆灾害防御协会、新疆民政厅、卫生厅、公安厅交警总队、公安厅消防局、水利厅、农业厅、气象局、地震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厅、林业局等18个自治区级单位,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筹备,今天开成立会议,我热烈祝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并祝大会成功.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灾害科学和防灾科学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它将对我国灾害科学和灾害防御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灾害是人类的大  相似文献   

4.
重大灾害链及其防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大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是当今世界科学难题,本文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介绍了重大灾害链及其巨大危害,讨论了灾害链的类型、成因、演变及其预测和防御,并着重强调加强灾害链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朱燕 《内陆地震》2004,18(1):38-38
20 0 4年度新疆灾害趋势会商会于 1月 1 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自治区政府、民政厅、公安交警部队、自治区消防局、环境监测站、国土资源厅、区地震局等 1 8个单位灾害防治研究人员 2 0余位代表。会议期间针对上一年度的灾害预测结果及自治区境内 2 0 0 3年所受的各种自然灾害作了回顾并对未来一年的各种灾情提出了趋势性的预测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秘书四处谢斌处长、新疆地震局王海涛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在会上谢斌处长代表政府向灾害防御协会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对上一年度工作作了充分肯定 ,同…  相似文献   

6.
1996年末,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对原有的“地区防灾研究中心”进行调整、扩充,以适应21世纪灾害环境的变化。新的“特大灾害研究中心”现已开始工作。世界上第一个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 体的研究体制由于日本等先进国家城市社会结构高度发展并日益复杂,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经济停滞不前、环境不断恶化,人类防御灾害的能力更加脆弱。因此,全球的人口稠密地区更加担心地震和水灾引起的特大灾害。特大灾害不仅仅会起因于异常的自然外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因人类本身的一些因素而发生和扩大。因此,必须融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和减轻协会(NHS)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自然和人为灾害会议,于1993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这是国际多学科系列的讨论会,其第1—4届会议分别于1982年在美国夏威夷、1986年在加拿大罗木斯基(Rimovski)、1988年在墨西哥Ensenada和1991年在意大利Perugia举行。研讨会旨在促进灾害科学的发展,并探索那些存在于各种灾害中的相似点,评述所选取的若干领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害引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害的反思,认真思考了灾害防御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尽快建构国际社会统一灾害防御体系;应当高度重视非工程措施在灾害防御中的作用以及对政府灾害管理职责的重新审视等。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人类正面临着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和挑战。减灾工作势在必行。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同志在关于开展中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电视讲话中指出:“减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领域和部门,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做为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前期性、基础性保障服务的测绘事业,如何充分发挥其行业和部门优势,为各种灾害的防、抗、救提供有关的测绘服务。是摆在测绘部门面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数百名来自全国的灾害防治专家正聚集北京,研究防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以及将它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对策.据民政部今天提供的资料.近年来交替发生的旱灾、风暴灾、霜冻灾、病虫害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使我国农村每年平  相似文献   

11.
灾害物理学是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共性、互性及对策的学科。由于巨大灾害多为地学灾害,故灾害物理学的发展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内容。灾害物理学之所以从物理学中分支出来,是因为它的对象是灾害,它的任务是为人类减灾,而不是谋福利,它的学科难度是要涉及到准确或相对准确地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将以多种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是研究多种灾害在成因、防御、救灾、灾后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性、规律性,寻求减轻多种灾害的综合对  相似文献   

13.
1引言瘟疫灾害(简称疫灾)是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生物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所有自然灾害中最顶级的灾害(龚胜生,2019).导致疫灾的病原体始终存在于自然界中,认识疫灾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对人类社会防治疫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 ,促进减灾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两个国际协调机构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这两个机构是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ECOSOC) 6 3/99号决议而成立的国际减灾战略 (ISDR,它是国际减灾 1 0年计划的继续 )机构间特别工作组和世界银行于 2 0 0 0年 2月成立的灾害防御协会 (ProventionConsortium)。国际减灾战略与灾害防御协会有其各自的人员和感兴趣的领域。一方面 ,国际减灾战略在联合国机构、区域性组织和非政府团体或具有较强的科学和社会倾向的组织中是一个正式的协调机构 ;另一方面 ,灾害防御协会以其主要发起人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成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在这里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全国科协副主席高振宁同志委托我向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三年前,在尉建行同志的倡议下,成立了哈尔滨灾害防御协会,做了大量工作.两年前,于光远同志提出,叫灾害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产生很小的社会反响.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有关部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方面专家,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意义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筹备,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的关怀指导下,在中央各部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支持下,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筹建工作.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宣告成立了.这标志着我国的灾害防御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是我国各界人士期望已久的一件大  相似文献   

17.
纵观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总是与各种灾害相伴相随。从某种意义来说,灾害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人类不断应对各种灾害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面对各种灾害,人类从被动接受,到积极防御,再到法制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因此体现了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对2003年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至今记忆犹新。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我国政府接受了一场考验。在应对这场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3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决定,5…  相似文献   

18.
1 重大灾害应急体制的完善设计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危机的风险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与激烈,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引起社会和政府的严重关注,越来越重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社会的公共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和谐的发展,保障社会的有序正常运行,应对紧急突发人为和自然灾害事件,起着重要的作用.(1 公共管理在突发重大危机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于1991年8月9日至13日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了“河北省1990年灾情和1992年重大自然灾害趋势会商与对策会议”。我省各有关厅、局、大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协会副会长、省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刘东都主持,协会副会长、省地震局局长林思诚致开幕词。各有关厅、局及院校的教授、专家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对我省1990年各种灾情做出科学的、全面的统计。各学科分别对我省1992年自然  相似文献   

20.
陈晓利 《地震地质》2009,31(1):197-205
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活,影响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如何预防和降低这类灾害的损失,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问题。中国也是深受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引发滑坡、崩塌众多,凸现了对这类灾害进行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中通过介绍日本Sabo works的发展和目前应用情况,为中国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