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珏琛  李江海  冯博 《地质学报》2021,95(8):2273-2283
海底热液系统是地球热量平衡的重要组成,也是地球化学循环和成矿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与洋中脊系统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联系。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中确认的活跃热液喷口数量约占全球总数量的三分之一,查明热液发育位置及发育岩性与岩浆-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底热液活动演化过程和海底找矿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本文将全球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中已确认的活跃热液活动进行统计分类,其中受岩浆活动控制的热液活动有29处,而受构造活动控制的热液活动有15处,相对于快速-中速扩张洋中脊显示出较强的构造相关性。研究发现,岩浆作用控制下的热液活动集中在洋中脊轴部中央裂谷内,而构造主控型热液活动常发育在非转换不连续间断和拆离断层系统内。随着大洋核杂岩成熟,热液活动位置向着离轴方向迁移,并且热液类型由高温"黑烟囱"型向低温弥散流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柳梢沟金银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区域性大断裂构造控制着矿化带的分布,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着矿床的产状和形态,更次一级的断层构造控制着矿体的赋存位置。矿床的自然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是岩浆热液、地层及断裂构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南岭泥盆系中层控铅锌黄铁矿矿床特征及其成因系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均 《矿床地质》1989,8(1):39-50
南岭泥盆系中的层控铅锌、黄铁矿矿床,在空间上受层位、岩相和构造位置的控制。不同矿床之间在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微量元素、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方面,具有系列演化特点。据此可以将这些矿床分为成岩、成岩-后生、热液叠加和混合热液等四种成因类型。它们是在控制因素相近,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和就位机制既有联系又逐渐演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属于同一矿床成因系列。  相似文献   

4.
粗榆-小铜矿地区属磐石-双阳接触带金及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较高的石英闪长岩体和晚石炭纪石嘴子组地层等.热液矿化剂来源于岩浆分异晚期汽水热液和地表水的混合,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北东、东西向次级构造控制了地层岩浆岩的分布和矿化作用的演化,长期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和脉岩的侵入使金铜等成矿元素活化富集,在有利的构造位置成矿.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5.
南岭中段锡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南岭中段主要锡矿床分为两类五型,即Ⅰ.岩浆期后气成-热液类锡矿床,Ⅱ.构造控制的多源热液类锡矿床;Ⅰ-1.变花岗岩型,Ⅰ-2.云英岩型,Ⅰ-3.矽卡岩型,Ⅰ-4.石英脉型,Ⅱ-1.构造蚀变岩型。初步建立了区内云英岩型、矽卡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锡矿的找矿模式,并就找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主攻类型、找矿区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粗榆一小铜矿地区属磐石一双阳接触带金及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较高的石英闪长岩体和晚石炭纪石嘴子组地层等。热液矿化剂来源于岩浆分异晚期汽水热液和地表水的混合,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北东、东西向次级构造控制了地层岩浆岩的分布和矿化作用的演化,长期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和脉岩的侵入使金铜等成矿元素活化富集,在有利的构造位置成矿。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东昆仑分布有丰富的多种热液金矿床,成矿时代以印支期和燕山早期为主。热液金成矿作用受控于构造热事件。板块构造活动,特别是陆内造山作用是热液金成矿作用的原动力。昆中断裂带和昆南断裂带控制区域成矿带,北西向次级构造既控制成矿亚带又是主干导矿构造,容矿构造亦以北西向或近北西向断裂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气孔构造是火山熔岩的一个特征构造。利用熔岩的气孔或杏仁体的产出位置、形状以及气孔充填程度等特点,来确定熔岩的产状要素和流动方向,推断火山口位置。更值得指出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熔岩的气孔对热液成矿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内蒙702地区产于粗面岩中的铀矿床为例,试对熔岩的气孔构造在热液铀矿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分布与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全球490多个热液活动区的三维空间分布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对发育热液活动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构造环境发育热液活动的频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指出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主要沿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板内火山分布,并主要限于40°N和40°S中、低纬度带之间,水深集中在 1300~3700 m之间。出现热液活动概率最高的水深为 2600 m,其次为 1700 m、1900 m、 2200 m、3000 m和 3700 m,平均水深为 2532 m。扩张轴的中轴谷、海底火山口及不发 育中轴谷的扩张脊是发育热液活动的主要构造背景。并提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总是出现在构造活动的部位,但并不是构造活跃的部位就发育热液活动。热液活动的发育和构造并不直接相关但却和岩浆发育密切相关。热液活动的发育在位置上受控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它发生在岩浆活动结束后,是强烈的热膨胀、热冷缩后的释热形式。  相似文献   

10.
热液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空间的控制.这些破裂空间的产生直接受控于构造应力偏张量的作用.应力偏张量为零的深度是构造动力驱动矿液运移的极限深度.应力偏张量等于岩石极限强度的叠加部位是矿化的极限深度.  相似文献   

11.
滇西地区陆相热水沉积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云南西部兰坪铅锌矿床、金满铜矿床、勐野井钾盐矿床和腾冲松木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它们是在陆相条件下热水沉积形成的。根据矿床的产出特征,把陆相热水沉积的矿床划分为3种类型:泉华沉积型;盆地沉积型;脉状沉积型。本文还对热水沉积矿床与现代海底热水(喷流)矿床进行了对和提出了陆相热水沉积的成矿模式,最后对我国陆相热水沉积矿床的找矿方向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江特提斯叠加成矿作用样式及过程   总被引:78,自引:64,他引:14  
邓军  王长明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2,28(5):1349-1361
三江地区经历了特提斯洋的多期洋-陆俯冲和新生代以来的陆-陆碰撞;成矿主要集中在大洋生长与俯冲造山阶段以及碰撞造山主碰撞向晚碰撞的转换阶段,控制了区域喜马拉雅期斑岩型铜金矿带、沉积岩容矿型铅锌多金属矿带与造山型金矿带等。在不同时期构造环境作用下,在矿田与矿床范围内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叠加成矿作用。叠加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种类型及9种方式:(1)VMS-岩浆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燕山期"VMS型"矿体(老厂式Pb-Zn-Mo矿床和鲁春式Cu-Pb-Zn矿床),印支/燕山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海西期VMS型矿体的羊拉式Cu-Mo-Pb-Zn矿床;(2)沉积-热液叠加型。包括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型矿体叠加燕山期沉积矿源层的白秧坪式Cu-Pb-Zn矿床,喜马拉雅期建造热液型Ge矿体叠加沉积煤层的大寨/中寨式Ge矿床,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加里东期分水岭式Fe-Cu矿床;(3)多期热液叠加型。主要为喜马拉雅期与印支期两期叠加成矿作用的老王寨床式Au矿床,燕山期叠加印支期普朗-红山式Cu矿床,喜马拉雅期多期次叠加的金满Cu矿床。叠加成矿作用增加矿床的资源储量,丰富了矿种类型;但是现在仅有部分年代学与矿田-矿床尺度地质现象的某些证据,叠加矿床的矿体-矿石结构特征、形成条件与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约束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REE和硅同位素特征探讨西藏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床中层状夕卡岩的REE及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典型热水喷流型矿床和现代海底热流体进行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夕卡岩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流体和喷流型矿床及其共生的热水沉积岩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认为,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与古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应属热水喷流成因。这为其共生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在三层结构热液硫化物矿体模型的基础上, 分别构建了具有不同地形环境的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模型,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模拟了具有倾斜海底面和起伏地形特征的硫化物矿体模型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 并据此探讨了地形环境在大型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模拟结果表明: (1) 倾斜的洋壳层顶面对于矿体内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程度有限; (2) 矿体地形起伏是控制矿体内流体运移和热场分布的重要因素; (3) 在热液流体喷出区附近硫化物的堆积速度较快, 易于形成矿体的高地形区; 但随着地形的不断升高, 矿体内部的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模式会逐渐发生改变, 导致该区域热液喷口逐渐消亡或者改道.   相似文献   

15.
DISCOVERY AND THE IMPLICATION OF A HYDROTHERMAL-METASOMATIC SKARN DEPOSIT IN GANGDISE TECTONIC ZONE,TIBET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黄岗梁锡铁多金属矿床层状夕卡岩的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黄岗梁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的一个大型Sn-Fe多金属矿床,燕山期火山侵入岩广泛出露,通过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为:①与含微细浸染胶状锡的磁铁矿层共生的层状夕卡岩与海底火山活动关系密切,是一种很具特色的喷流岩;②REE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层状夕卡岩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流体和喷流型矿床及其共生的热水沉积岩有较大的相似性,应属热水喷流成因;③层状夕卡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关系可与许多沉积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石及其共生的喷流岩相对比,暗示了两者具有相似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穆家庄铜矿床形成于柞水.山阳泥盆纪热水沉积盆地中受同生断裂控制的次级深水盆地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沿北西西向构造破碎带产出,是秦岭泥盆系中热水沉积一构造改造型的典型矿床之一。在总结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的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18.
达拉松金矿床位于俄罗斯东亚地区,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种成因成矿和多种金来源的特征。主成矿作用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和成矿驱动力与中生代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有密切关系。成矿热液中的金来自地槽阶段海西期花岗岩内的金再造和地洼阶段的深部金源。热液成矿后矿区地壳继续隆起,导致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发育,在达拉松河谷阶地内形成沉积砂金矿化。因而,该矿床的形成类似于层控金矿床原理,只是矿源层在该区应为矿源岩体。矿区内既有内生金成矿富集,又有外生砂金成矿富集,共同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据此将该矿床列为多因复成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9.
Studies on the helium, lead and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were performed of the Gejiu super-large Sn-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cam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the deposit is a product of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 Th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source and multi-period mineralization, which experienced submarine hydrothermal deposition and Late Yanshanian magmatic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It is held that the Gejiu super-large Sn-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s a multi-genesis deposit.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锌矿床为一个产于前震旦系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受穹隆内发育的环状滑脱构造系统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氢氧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成矿热液是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组成的混合流体。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矿床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岩浆热事件相对应。黑牛洞矿床为中高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