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五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于1990年10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张炳熹,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主席M·冈涛、副主席V·V·齐霍米洛夫和秘书长U·B·马尔文等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25~31日将在我国召开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主办的,会议筹备工作由中国  相似文献   

3.
杨光荣 《地质论评》2012,58(3):577-580
王鸿祯(1916~2010),山东苍山人.地质古生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25~31日将在我国召开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主办的,会议筹备工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研究会共同进行,自去年6月发出第一号通知后即全面展开.至目前为止,已有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捷克、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爱尔兰、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委内瑞拉、美国、苏联、英国、巴西等国专家、学者来函表示希望参加,台湾地区也将有学表前来与会:国内地质、石油各界的专家、学者都积极准备会议论文,期待着这次中外地质学史交流会议的召开.  相似文献   

5.
1987年10月5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纪念丁文江100周年章鸿剑110周年诞辰及中国地质事业早期史讨论会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前任理事长黄汲清、该学会地质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新中国地质科学5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9日至1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地质学界程裕淇、涂光炽、王鸿祯、杨遵仪、董申保等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160多位专家、教授和190多名研究生在京聚会.9日上午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大学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院士致词.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长、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朱训教授、武警黄金部队总工程师蒋志教授等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王鸿祯…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质界的著名学者黄汲清教授,他的学术成就及其为人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黄教授作过一次即兴发言,他针对地质史学研究的特点,别开生面地提出了自己殷切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第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工作已於2001年12月顺利完成。截止2001年12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各理事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和各省级地质学会共推荐青年地质科技奖候选人117名,候选人工作单位遍布全国地质行业各部门。2001年12月14日-15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以陈毓川院士为评审组组长的24名专家,对入围候选人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评  相似文献   

9.
杨经绥 《地质学报》2019,93(1):前插1-前插2
正日历从1922翻到了2019,地质学报迎来了新的一年,也迎来了第40届新的编委会。新年伊始,新一届编委会给读者送上诚挚的新春祝福,同时也与大家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地质学报》原名《中国地质学会会志》,英文名《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章鸿钊先生于1922年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初期创办,其时章鸿钊先生任第一届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翁文灏、李四光任副会长。创办时为季刊,论文发表以英文为主,少数  相似文献   

10.
《安徽地质》2005,15(4):278-278
2005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工作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五届科普委员工作,讨论了第六届科普委员会任期工作目标和任务;讨论了2006年地质科普工作计划,各省地质学会交流了近年来地质科普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于2008年10月10~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发起和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12.
1989年9月12日至16日在高原古城西宁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这届全国矿床会议是在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地质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的。出席这届会议的代表共305人,其中既有老一辈地质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科技骨干和崭露头角、年青有为的青年地质工作者。青海省宋瑞祥省长、吴承志副省长、地质矿产部夏国治副部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领导光临会议。夏国治副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2008,54(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地质》1993,17(1)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于1992年9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来自海内外地质学界的专家和代表共500多人,欢聚一堂。江苏省地质学会推选出王学孟、冯如进、李冬田、陶奎元、陈骏、黄保友等六位同志出席会议。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朱训做了题为《为地质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而奋斗》的重要报告。他回顾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近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提出了学会今后工作的八项任务,主要是:把举办好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作为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切  相似文献   

15.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0,66(3):66030532-66030532
正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学科学普及,鼓励会员参与地质科普,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科普奖。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科普奖近日揭晓,5位科学家获人物奖,5组作品获产品奖。该获奖名单是由各省级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经专家评选后确定,并于2020年4月21日~26日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公示。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91,37(2):192
1990年9月20日至26日,中国地质学会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了《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地质管理、科研、教育和在基层从事地质调查的科技工作者共70余人,他们来自地矿、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高校等十几个部门,提交论文121篇,会上交流46篇。国际地科联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科技顾问、2000年中国地质研究会会长张炳熹教授代表《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组作了《我国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IWSPMR)1990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到会中外代表112人,其中外国专家13人,国际数学地质学会主席R.B.Mc Cammon(美),著名数学地质学家F.P.Agterberg(加)等出席了会议。会议主办单位为国际数学地质学会、国际地科联地质数据存储、自动处理、检索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单位为加拿大地质调查所。  相似文献   

18.
《地质论评》1983,29(6):589-589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国际地质合作计划全国委员会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构造委员会、国际地质合作计划第“92”号项目(太古代地球化学)工作组、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第三、四工作组和国际地质合作计  相似文献   

19.
《地质学报》1979,53(3)
中国地质学会自1962年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32届年会之后,相隔了十七年,于1979年3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31届理事会的理事,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的会员代表,各部门推荐的理事候选人,各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科协学会部的负责同志,兄弟学会的代表及特别邀请代表共262人。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中国科协副主席裴丽生和国家地质总局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地质统计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1日至6日在江西九江市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地质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冶金、有色、矿地、核工业、煤炭、石油、水电、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国科学院,以及高等院校的43个单位,共47人.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泽九,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德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赵鹏大,以及江西省地质学会及金属学会的领导莅会并讲了话.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