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九七二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一次国际地质会议上,国际地科联寒武系地层学会决定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的界线进行工作,以便在世界范围内选出层型剖面及其界线,以供各国有关科学研究人员参考。近几年来,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先后到澳大利亚、摩洛哥、苏联等地检查和验证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现在尚未得到一个统一的地层层序,作为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界线的参考标准。但是目前已描述了许多个值得进一步审查  相似文献   

2.
前言前寒武纪地质是多年来国外地质科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前寒武纪地质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其中大多是有争论的,迄今不能达成一致认识。例如,进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研究,首先遇到的就是地史阶段的划分问题。如所周知,寒武纪以前尚未建立起全球一致的“纪”一级的地史单位,“代”的划分也尚无公认的方案。最近(1982),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作出决议,将  相似文献   

3.
4.
滇东北会泽地区广泛岀露震旦纪-寒武纪过渡地层,主体为一套浅海相碳酸岩夹碎屑岩。近期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首次在会泽地区五星乡一带灯影组上部发现凝灰岩(斑脱岩)夹层,并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38±5 Ma,其表明灯影组上段上部的沉积时代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此外,通过与邻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对比研究,会泽地区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应置于该凝灰岩(斑脱岩)底界,即灯影组上段非正式地层单位(中谊村段)底部。  相似文献   

5.
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研究成果表明,辽南及邻区寒武系底部层位为产Megapalaeolenus灰岩之下的含小壳动物化石的紫红色陆源碎屑岩层。震旦系顶部层位为产宏观藻类化石的重力流沉积岩系。这一结论改变了以往将寒武系底界置于产Megapalaeolenus灰岩之底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华北南部寒武系下限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徐嘉炜 《地质论评》1958,18(1):41-56
一、前言寒武纪地层底部界线的划分,在国际上仍是一个争论未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华北震旦纪与寒武纪之间的地层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争论。孙云铸、王鸿祯、卢衍豪、刘鸿允、边兆祥、乔秀夫等先生先后都曾经发表了许多意见。争论的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原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化学地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論首先談談本文的目的及研究对象的地貭特点。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使我們体会到:要深刻地从本貭上认識各族类沉积岩和沉积矿床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它們生成发展的規律和条件,就必須首先从两方面来下功夫、找途径:其一是从空間联系上来认識它們,其二是从时間革替上来认識它們。  相似文献   

8.
基本重要性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成为颇专门的研究课题以来,所提出确定界限的建议是根据其地质或物理特征,而不是纯粹根据古生物准则。然而,很明显,只有生物地层准则可导致问题得以解决,用这种晚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的生物区系之间意义深长的差异,有必要采用“前寒武系—寒武系层型点放在实际上接近产生托莫特(广义的)化石组合的最老地层单位底部”的原则,这是基于界限应沿着产生大量骨骼化石的最早一个带组合底部的想法建立的。既然是这样,古杯纲、腹足纲、软舌螺纲、托莫特壳类和鳃足亚纲即属此带组合。  相似文献   

9.
贵州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贵州的震旦系、寒武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解决华中—西南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及其对比的重要地区。1974年以来,不少单位在织金、纳雍、清镇和习水等地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带壳动物化石。本文着重讨论贵州震旦系、寒武系的分界,及与相关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概述了寒武纪地质发展史。太古代早期只出现小面积古陆核,岩石含铀量低,硅铝壳演化晚。早元古代稳定性差,盖层形成晚。因此,对寻找澳北型铀矿床不利。但中生代地台活化对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创造了条件。铀矿花分布在古陆核两侧,围绕古陆核划分三个分带:内带——太古代古陆核为钍矿化区,多为花岗伟晶岩型;中带——古陆核边缘凹陷为铀钍混合区,铀多为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与硅化带、破碎带、混合岩化及岩体接触带有关;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区为铀矿化区。中生代化岗岩是本区主要成矿岩体。集宁区凤凰山岩体,铀矿化分布于岩体边缘顶盖相,属硅质脉型。五台区盘道岩体,铀矿化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有萤石型与玉髓型两种。上述共同特点:富硅、富钾、铝过饱和岩石,成矿类型与岩石化学成分都可与华南花岗岩对比。铀矿找矿方向:主要在古陆核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呈北东向展布区,特别是围绕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寻找硅质脉型是最有远景的。其次是在中条区西侧山前大断裂复背斜核部,特别是断裂拐弯处和混合岩化强烈地段,寻找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是比较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华北南部、西南部寒武系及上前寒武系的分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河南的罗圈组被认为是冰碛层以来,许多同志对华北南部及西南部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比较重视,不少同志发表了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这对我国南北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甚为重要。 1976年8—9月卢衍豪、袁克兴,袁金良在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及山西南部中条山观察寒武纪底部的地层。同年9—10月张文堂、林焕令、伍鸿基、袁金良在山西芮城中条山水峪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59,19(1):47-48
解放以前,在山西五台山区前寒武纪地层的问题上,一直被维理士的错误观察和论断占了统治的地位。解放后,以王曰伦为首的五台队在本区北部进行了较详细的地质调查,批判了前人的错误,重新建立了地层  相似文献   

13.
从关键地质事件看华南的前寒武系划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吴根耀 《地层学杂志》2006,30(3):271-286
2004年的《国际地层表》与以往“国际地层表”的最大不同是对前寒武系的划分原则,即:以保存在地质记录中的地球系统巨变中的关键地质事件作为划分地层单位的界线,并据之建立“自然的”前寒武纪地质年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文以川滇赣三省为重点,重新审视华南的前寒武系资料,分中太古—新太古代、跃迁期、古元古—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四大阶段阐述了关键地质事件并讨论了其在大陆岩石圈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意义。这四大阶段的主要构造面貌分别是:片麻岩基底和绿岩带盆地,古陆壳的形成与裂解,第一个超级大陆即哥伦比亚(或称努纳)超大陆的形成与离散,板块构造体制下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汇聚与离散,反映了大陆岩石圈的形成和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因而每一阶段都有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沉积建造、火成岩类型及组合、变质作用、构造样式、构造线方向、变形方式和成矿作用。基于这些事件介绍了前寒武系的分布,列述了若干条相对连续的地质剖面上所见的这四大阶段的代表性地层序列及其对比方案。文章认为“参考方案”对前寒武系研究有推动和导向作用,并探讨了地层研究具体操作中关于事件的内容、事件与过程、现存地质记录的残破不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极洲按地形特征和地质构造可分成东南极和西南极两大部分。东南极是一个前寒武纪克拉通地盾,一侧以横贯南极山的年轻造山带为界,其地壳厚度超过401里,在横贯南极山的克拉通一侧的地表由切割的断块高原所组成。西南极则由较年轻的陆壳地块组成,厚30公里以上,以深海槽为界。前寒武纪地盾陆地边界——东南极巨大块体推测下伏有前寒武纪变质岩类,根据冰碛砾石推断,该变质岩呈锒边状出露于西经15°和东经145°之间的陆地上。岩石变质程度主要为麻粒岩相,表明属高温并相对无水条件下形成,还见到有一些紫苏花岗岩体散布于整个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
论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皖北上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上前寒武系重要地区之一。地层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凤阳县、淮南、淮北市和江苏徐州一带。下部青白口系以碎屑岩为主,上部震旦系以碳酸盐岩为主。本文利用剖面中大量化学、光谱分析资料,计算了不同岩类和各组平均化学成份,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对地层进行了化学分层,用点群分析、对应因子分析归纳了元素的组合规律,并用指相元素的含量和比值,分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的中西部和北部震旦至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发育良好,属扬子地层区,是我国研究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重要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在我队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工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和支持下,在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找到了一些连续剖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首先评述了前阿特拉斯山脉(摩洛哥)古生代山系前寒武纪盖层的三个部分:火山质和磨拉石质前寒武纪Ⅲ岩系、白云质阿土图期(Adoudounian)岩系和塔利文期(Taliwinnian)岩系(“酒红色(lie de vin)”岩系),塔利文期岩系主要是陆相的,但西部则发育成海相含叠层石地层,据此有可能确定由塔利文阶到下寒武统的过渡。随后的几个章节介绍了下寒武统的发现和研究简史,以及对前阿特拉斯山脉西部下寒武统含三叶虫“阶”的概述。文章还附有若干幅阿土图期、塔列文期和早寒武世的古地理图,以及一些地层和构造剖面图。  相似文献   

19.
晚前寒武系18一5.7亿年晚元古界巴西利亚(Brasiliano)旋回(n一5.7亿年)乌拉圭亚纳Uruaeuano(Esp-inbago)旋回(>15一12亿年)中前寒武系(26一18亿年)早元古界外萨马宗(Transama:onian)旋回(20士2亿年)早前寒武系>27亿年晚太古界哲基耶(Jequie)旋回(30一26亿年)(27士1亿年)早太古界(>30亿年)古林西(前哲基耶)〔Gu卜iense(pre一Jequie)〕旋回()30亿年)据Earth一science Reviews 1981,Vol.17,NQ.l/2巴西前寒武系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底与待建的末前寒武系的下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94,29(1):96-99
自1988年末前寒武系工作组成立以来,末前寒武系的建系工作正式开展起来。鉴于寒武纪/前寒斌纪的界线层型已经确定,现在的一个中心议题,是要确定末前寒武系的下界及其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