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广东气象》2016,(5)
利用佛山市南海区1961—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性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南海区汛期(前、后汛期)降水总量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后汛期降水增加明显,而总汛期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偏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汛期降水量下降最为明显。汛期(前、后汛期)降水量偏少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而总汛期和后汛期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降水偏多。汛期存在准2、准4和7~8年尺度的周期;前汛期存在3~4、准2和准4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后汛期存在3~4、准2和7~8年周期。突变检测确定1992年为汛期和后汛期降水量的突变年份。 相似文献
3.
4.
5.
6.
近年来,深圳气象现代化考评连续7年广东省第一,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7年广东省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形成五项创新构筑深圳气象服务立体矩阵: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化实现一体四级联动,精细短临预报实现一图全面感知,预警定点靶向发布实现一键可控全局,“两微两端”实现一屏智享生活,智创共享实现万众创新极致互动。 相似文献
7.
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GPU并行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跃和Web技术规范的统一,这一发展促进了众多面向移动计算平台的气象数据可视化应用的诞生和蓬勃发展。然而移动计算设备存在计算能力较弱、图形软件库功能不齐全的缺陷,造成国内的气象应用存在着可视化方法陈旧、浏览器兼容性和性能不理想的问题。〖JP2〗为此,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架构、面向移动计算的气象数据交互分析与显示系统WeatherApp。〖JP〗首先研发了二三维一体化的数字地球引擎,该引擎提供了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能够在不同维度视图之间快速切换,为全新渲染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其次,实现了包括流线和体绘制在内的高级三维可视化方法。本系统已应用于台风预报业务中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支持所有主流桌面和手机浏览器,WeatherApp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计算设备查看感兴趣的资料,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气象发展已融入到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领域的发展中,气象数据呈现数据体量大、实时性要求高、数据种类丰富的大数据特征,数据的应用效果随时间呈断崖式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是区别其他行业数据应用的明显差异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暴露出长序列数据访问效率低、软硬件架构成本高、性能扩展能力弱等缺陷,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该文通过融合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从技术原理和实践两个角度,为气象大数据的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逐日气象干旱指数DI指数统计佛山1959—2017年气象干旱日数,采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进行趋势分析,结合M-K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突变和周期变化,对佛山市59 a的气象干旱日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9 a佛山年气象干旱日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2015年以后年气象干旱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010—2011年是气象干旱日数突变减少的开始时段;年气象干旱日数存在着3 a、7 a及20 a的周期时间尺度,准3 a的短周期存在于1980年前,准7 a的周期出现在1980年后,20 a的周期有着最强的振荡,是年气象干旱日数变化的首要主周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该文采用ESRI公司的ArcGIS Server配合ArcSDE,Oracle数据库软件,结合ASP.NET,JavaScript,VML,Ajax技术开发了基于ArcGIS Server和VML技术的气象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将实时气象资料融入实际的地理信息环境,实现动态信息查询、统计及各种统计图表展示,并充分发挥GIS空间分析能力,实现等值面、面雨量、缓冲区和叠加分析,为气象预报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科学的辅助决策支持,为社会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6.
重庆智慧气象围绕"天枢"智能探测、"天资"智能预报、"知天"智慧服务、"御天"智慧防灾组成的"四天"系统开展建设,重点介绍了"四天"系统建设的内涵、构架、功能和成效.最后,对"四天"系统的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智慧气象在我国是一新生的事物,它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介绍了智慧气象的内涵,提出了发展智慧气象要坚持持续性创新、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稳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智慧气象在我国是一新生的事物,它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介绍了智慧气象的内涵,提出了发展智慧气象要坚持持续性创新、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稳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