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分析1995年3月的一次降雪过程,认为准确预报降水过程需做到以下几点:正确判断降雪系统的位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准确掌握地面系统的配置;了解水汽输送状况。  相似文献   

3.
林易 《贵州气象》2005,29(Z1):50-51
对2003年1月5日贵州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高空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辐合系统、地面冷空气以及前期地面温度持续偏低的共同影响所致;从数值预报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T213还是欧洲中心的形势预报均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出现及结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2017年2月20—22日海西德令哈、都兰地区出现的一次大雪天气过程,分析了高空、地面、物理量场特征等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后冬寒潮天气过程,伴随降雪、大风沙尘天气;此次过程主要新疆西路冷空气与河西走廊东灌冷空气在青海湖交汇形成锢囚锋,以及锢囚锋的维持,使得降水持续时间较长、较大降雪产生,合理的高低空配置和充沛的水汽给这次大降雪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西路冷空气配合着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地形的抬升作用触发了德令哈、都兰地区较大降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一次降雪过程持续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对2011年2月14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预报失误的持续性降雪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降水导致近地面维持较大湿度,补充南下的冷平流促使低层大气接近饱和,降雪持续期间,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低层浅薄的层次中;对流层中层发展和维持的强冷平流导致降水区上空迅速降温减湿,从而在对流层中低层,逐渐建立起弱对流不稳定层结.而叠置其上的稳定层则将对流活动和水汽的向上输送限制在对流层低层内,使得水汽和能量得以在一定范围内集中;不断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强迫近地层风场发生扰动,形成的中尺度切变线,为这种浅薄层次下的弱对流活动提供了触发条件.尽管辐合抬升较弱,但与其它季节相比,气温较低的冬季,在抬升凝结高度较低的大气中,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降水.造成这次预报失误的原因,是忽略了近地层系统的变化.另外,对补充冷空气的影响作用考虑不充分.  相似文献   

6.
应用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结合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垂直螺旋度及GPS/MET遥感大气水汽监测资料,对2012年3月5日一7日吉林省出现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从大气环流特点、动力与水汽条件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深厚的极地冷涡在高中低层垂直叠置,冷涡后部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促使高空槽发展加强,高空槽和地面倒槽暖锋锋生是这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是造成强降雪的另一个主要条件。暴雪在吉林省的落区与系统来向、水汽与动力大值中心重合区域、湿舌以及0se高能舌等都具有一定关系。垂直螺旋度及GPS/MET水汽监测资料对降雪的强度与落区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7.
8.
对云南高原滇中"2007.02.01"降雪天气前期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及发生时的卫星云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降雪过程发生前500 hPa四川中部到西藏南部的西风槽形成发展比较迅速,700 hPa在川滇间形成一条横切变,高通滤波后切变低涡附近由原来的正值区变为负值区,促进了低层辐合系统的加速发展.卫星云图有明显的冷云降水的云图特征,温度平流显示,冷舌是由滇西北侵入云南省,与影响楚雄大部分冷空气的东北路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1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一次大范围的较大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次较大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了这次降雪回波过程的特征,分析了回波强度的不均匀性、速度场回波的低空急流和高度显示的二层云结构等特征,对大雪探测和预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次山东半岛强降雪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气学方法对2003年1月3—5日山东半岛北部地区的一次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发生前,山东半岛北部地区低层大气湿度增大;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条件下,受暖海面的热力作用和地形抬升作用,产生中尺度海岸锋,中尺度海岸锋造成局地降雪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张萍萍  吴翠红  祁海霞  王晓玲  张宁 《气象》2015,41(4):418-42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微波辐射计及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3年2月7—8日干雪过程、2月18—19日湿雪过程,从水汽、不稳定、动力及温湿层结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月7—8日的干雪过程水汽层次浅薄,水汽输送支仅为700 hPa弱西南气流;2月18—19日的湿雪过程水汽充沛,水汽输送支为700 hPa强西南急流和850 hPa 东南气流。(2)干雪过程低层冷平流强,层结稳定。湿雪过程低层暖平流强,冷暖交汇使大气不稳定度增加。(3)干雪过程中弱暖湿气流沿深厚冷空气垫爬升,动力辐合位于中高层,次级环流的形成减弱上升运动。湿雪过程中弱冷空气楔入到强暖湿气流底部,迫使其抬升,形成深厚上升运动区,次级环流的形成增强上升运动。(4)干雪过程整层温度<0℃,700 hPa出现冷性逆温层,-10℃层位于925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小;湿雪过程700 hPa出现暖性逆温层,-10℃层位于500 hPa附近,水汽密度、液态水含量、整层水汽含量较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三维物理模型,该模型从温湿(风)垂直层结上面体现出了干、湿雪形成的主要环境背景差异,对于干、湿雪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次降雪(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洁妮 《广西气象》1992,13(2):9-11,28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资料对2004-12-20—12-22陕西出现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降雪过程中,低层能量场同样存在着次天气尺度的型。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与这次降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空急流为降雪的产生提供大量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天气学和物理量场角度,分析了1991年12月26日至28日桂林地区解放后少见的雪(雨)天气过程的特点和成因,获得了预报桂林地区出现降雪天气的一些粗略指标。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江苏两次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NCEP/NCAR6h一次的全球同化系统分析资料,针对2006年发生在江苏冬季的两次不同量级的降雪,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暴雪产生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和700hPa切变线的风速辐合区中,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和上升运动场的合理配置是暴雪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这两次不同量级降雪的对比分析,得到,无论是在急流的强度还是在物理量场上,中雪和暴雪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兴安盟初春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旋演变和物理量配置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3月9日出现在兴安盟的大到暴雪形成原因。指出此次强降雪出现在500 h Pa西南气流中,850 h Pa低涡中心附近以及两支低空急流左侧的交互区,地面为气旋顶部。降雪时中低层三层温度露点差之和为5.3℃,相对湿度90%以上,并有日本海水汽输送;一致的上升气流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和维持;下暖上冷的温度平流差异,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强降雪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12月28-2011年1月1日山东半岛北部烟台、威海地区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冷涡系统造成的强冷空气产生的一次冷流降雪过程,暖湿的渤海是水汽来源,近地面层气压场的气旋性弯曲有利于水汽的积累和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最强降雪落区与对流层低层风向有较大关系,西北风偏西分量大时强降雪中心出现在威海地区。925hPa和1000hPa的风场辐合分布均可以较好地对应强降雪分布落区。雷达0.5°仰角的回波对冷流降雪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从径向速度分析出低层风的辐合,与地面图上的气旋性弯曲相对应,也对降雪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温度廓线仪资料、L波段雷达资料、NCEP资料对济南春季一次罕见的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过程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于中层,由700hPa 西南急流提供;低层冷空气垫的维持,有利于中高层西南气流的爬升;强降雪发生在850hPa冷平流开始减弱,700hPa暖平流增强的时段内,是典型的回流降雪形势;925~1000hPa的温度和降水相态的转变相关性更好,温度廓线仪资料可信度比较高,可以很好地反应降水相态转变时边界层温度的垂直分布;未出现降水时,市区和郊区边界层内的温差大;出现降雪后,市区和郊区边界层内的温差比较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12月23日凌晨至上午发生在河北的一次回流降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蒙古冷高压外围的偏北风携带冷空气东移至东北平原后转向西南方向抵达河北中南部地区,边界层偏东气流将渤海水汽带向河北中南部;在降雪前期表现为“湿冷”,在降雪过程中表现为“干冷”;偏东风在太行山东麓地形作用下被迫抬升,其携带的水汽随之抬升,为降雪过程提供了弱的水汽条件;边界层内水汽通量散度主要表现为纬向水汽辐合,在降雪前主要由水汽平流引起,在降雪过程中主要由风场辐合造成。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一次历史极端降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山东极端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诊断、地形作用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以500 h Pa高空槽、700 h 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变线、以及850 h Pa以下低层东北风作为环流背景的回流性质降雪;暴雪期间,相对湿度≥90%的高湿区明显下传,南方的暖湿空气沿着低层冷垫爬升,到达一定高度以后,水汽凝结产生降雪,强降雪落区并不位于强上升运动的中心位置,而是位于最大中心值的偏北一侧,在28°N-40°N之间高空有一明显的能量锋区,且随纬度的增高而向高空倾斜;近地面层有明显的辐合流场,TBB分布反映出暴雪期间有中小尺度系统配合,TBB最大值在-45~-40℃之间;此次极端暴雪过程中地形对温度的急剧下降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