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社会正面临日趋严重且类型众多的灾害,构成生态环境安全的巨大威胁。运用刑法武器维护环境安全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法制手段,但是我国刑法在环境刑事责任的归责陈述、承担主体、归责因果关系以及环境刑事责任的实现等诸方面,并没有体现出与实践相适应的环境刑事责任理论。鉴于此,立足于环境安全视角,评述环境刑事责任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土然资源,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实行的是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我国刑法中对一些严重影响土地管理秩序的土地违法行为也予以了规定。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规定了四种严重土地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规定在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的部分,分别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第342条)、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第228条)、非法批准  相似文献   

3.
准确识别影响环境安全感知的视觉因素,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与提升行人出行安全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既有研究难以对复杂场景下的环境安全感知进行大规模定量化研究。因此,本文利用图像语义分割和目标检测技术从街景图像中提取视觉要素,通过人工评分结合深度学习的方式构建道路安全感知数据集;再基于轻量梯度提升机和SHAP解释框架,识别出影响环境安全感知的视觉因素;最后,选取道路环境特殊的峡谷性城市兰州市安宁区高校聚集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及商业街的安全感知评分较高,城市道路的普遍偏低;(2)天空、人行道、道路和树木的图像占比值是对环境安全感知影响最大的四类要素,其中,天空的图像占比值为线性关系,人行道和树木的图像占比值近似对数函数,道路的图像占比值则类似二次函数;(3)视觉要素占比和个数存在交互影响作用,合理的要素分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空间视线,以及营造合适的行为活动空间,从而提升环境安全感知。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充分搜集近几年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入手,论述了柴达木盆地主要原生和人为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柴达木盆地环境地质问题已相当突出,并将严重影响盆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全,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应将地质环境保护提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3):1-8
第一条 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地质环境特别是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是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工作。所以,实施地质环境保障工程,营造安全的地质环境,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是做好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区域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热环境的改变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评价城市群热环境安全对于城市发展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多期MODIS地表温度数据产品,在构建热环境安全等级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安全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不安全区域多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及建成区周围,以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形成的“Z”型区域最明显,临界安全区域多分布于郊区,较安全区域集中分布于长江以北平原区域,安全区域则主要分布于杭州及杭州以南山地、丘陵区,太湖大部分区域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部区域;② 2005-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热环境不安全区域、临界安全区域、较安全区域和安全区域分别呈现扩张、小幅增长、缩减和先缩减后扩张趋势;③ 土地利用结构中建设用地比例过高和林地比例过低是导致热环境安全等级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建设用地侵占大量耕地也是导致热环境不安全区域扩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06,(5):54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对外发布了200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公布了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和宣传挂图。  相似文献   

9.
《青海国土经略》2019,(1):74-74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以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作为评价关键因素,开展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近日,该中心编制完成了《全国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图》。该图宏观反映了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和安全程度,揭示了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区域分异特征,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是城镇和工程建设选址综合安全评价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面临矿山开采造成的植被、水文条件被破坏,采、选、冶排放的“三废”及矿毒影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应大力宣传有关法规,依法管理,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办法,制定积极治理措施。加速立法,加强环境监理与地质环境监督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游客对海岛旅游环境的感知研究——以东山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南沿海县级海岛东山岛为例,运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的方法研究游客对东山岛旅游环境的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东山岛旅游环境总体感知一般;对海岛旅游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呈正面、积极感知,但对环境卫生、景区绿化、旅游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社会治安等持保留态度;对旅游经济环境正面感知不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旅游规划方面应当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7年《公安机关海上执法工作规定》的实施,公安海警部队已承担起海上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现场勘查是侦破刑事案件的基础。为促进公安海警部队海上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服务,根据海上犯罪现场勘查的实践,分析了海上犯罪现场勘查指挥处置、现场保护、实地勘验和证据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贵州省近8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30年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从灾害易损性的角度出发,以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评价指标。对贵州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初步形成贵州省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某一地区雷击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情况既与该地所处的雷电环境特征有关,也与该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桂林是广西石灰岩矿的主要产出地之一,及时合理地处理矿区地质灾害是关系到矿山安全建设和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该文以桂林桐木湾石灰岩矿山为例,通过分析该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特征,进一步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地质灾害综合发育程度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济南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为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建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提升地质灾害总体防治水平,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4种类型,查明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情况和分布特征等,对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及植被、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了解矿山基本情况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地质条件,从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的破坏等4个方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有效避免和减少因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恢复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维护矿区的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为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韦银泽 《山东国土资源》2013,29(3):26-28,33
目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泥石流等方面,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并根据情况提出相应防治措施,能有效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也维护了矿区的正常作业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广西荔浦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影响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接地带,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海岸带的各种开发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人口增多、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此外,海岸带的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有台风、干旱和地震,海岸带生态环境呈现出典型脆弱性的特征。以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对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进行研究:首先,它依托由对地观测技术、实地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而建立起的时空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产生征兆图谱;然后,结合评价和时空分析模型及G IS提取诊断图谱;最后,在预测模型的支持下产生实施图谱,从而形成决策方案。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图谱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包括其现状、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变化趋势,为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环境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ies in China,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huge concern for local gover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the main restraining f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citi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Suide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with a risk-based approach as followed: a hazard analysis on geological disasters based on a slope geological survey at a scale of 1:10,000; a consequence analysis 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aerial survey data; integrating the results of hazard analysis and consequence analysis, a risk zonation and analysi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urban areas were completed considering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safety of infrastructure and major engineering. Subsequently, taking the acceptable levels of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risks incurred by landslides as the criteria of the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urrent and future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analyses. Accordingly, the prior development zone, the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prohibited zone were delineated, with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The techn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ystem used in the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of other important mountain cities,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and sp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