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产在乌克兰显生宙建造中的两个主要铀矿床类型。它们是由上石炭统到下三叠统的红层中的含铀地沥青和充填下第三系古河谷沉积物中的渗入(卷锋)型铀矿床。第一种太床类型包括分别以氧碳沥青和氧硫沥青出现的浸染状到块状地沥青的黑色至深褐色层,这些层含铀和其他金属。这种铀矿化的年龄为195~200Ma。第二种类型是下第三系含煤沉积物中的渗入矿床,铀矿化古河谷延深至70~90m。含煤沉积物被更新的沉积物所覆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目前铀资源勘查中常用物化探方法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其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宁静 《国外铀金地质》2000,17(2):139-147
乌克兰地盾钠交代岩中的钠矿床产生于约1800Ma之前的古地台初始活化过程中,形成于不同成分的围岩中:在东部克里沃罗日铁矿盆地的铁镁岩石中是角闪片岩、含铁石英岩、铁矿石。在中部基洛夫格勒地区为铝硅酸盐岩石-角闪石黑云母片麻岩、混合岩和花岗岩。岩石成分的差异导致在统一的热液交代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组分的交代岩(在铁镁岩石中形成霓石钠长岩)和铀矿石。详细的研究和区域矿物学编图可将钠交代岩中的矿床矿石分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对铀资源潜力的提示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和探明了6种新的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暂时定名为伊犁式、吐哈式、东胜式、乌兰察布式、马尼特式、通辽式砂岩型铀矿。各种式样的铀矿产于不同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矿体地质和控矿因素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成矿演化基本特点是:伊犁式、吐哈式都是典型的层间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但前者在单斜整体抬升和差异升降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不断叠加富集为重要特征,后者则在斜坡带隆升加断层及小型背斜构造活动的背景下在断裂南北两侧分带成矿;东胜式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并接受后期还原改造再富集;乌兰察布式最新研究认为是重要的沉积成岩型铀矿,与湖泛事件演变密切相关;马尼特式是潜水氧化-还原作用与层间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转化形成的古河谷型铀矿床;通辽式是"构造剥蚀天窗+断裂活动+深部还原物质"控矿,也可能还与基性岩脉(热源)有关。上述6种式样铀矿的另一规律是从西部向东部,西部(前三种)均产于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东部(后三种)均产于上白垩统泥质砂岩和细砂岩。笔者指出,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和探明的本身增强了中国铀资源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中国铀资源潜力及今后找矿方针、勘查部署等多方面的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6.
7.
分量化探是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针对寻找隐伏铀矿的需求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该技术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改进和完善,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步走向成熟和实用,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在海内外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应用,并获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塔里木地台与天山造山带接合部位的库尔干山间盆地内,铀矿化以砂岩型为主,主要产铀层位为中下侏罗统克拉苏群铁米尔苏组的II-4、II-5铀矿化层,铀成矿作用严格受岩性-岩相、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后生氧化淋滤及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通过分析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中矿区深部及东西两侧的侏罗系为下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郭三民 《铀矿地质》1991,7(5):279-284,306
本文引用大量实际资料同国内外同类型铀矿床采用原地浸出采矿的各种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内蒙古某砂岩型铀矿床基本具备原地浸出采矿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结论,并提出了今后工作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程相虎  朱荣森 《地下水》2018,(6):150-151,169
杭锦旗铀矿产于直罗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中,矿体展布受(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绿色砂岩的控制。铀矿物以独立铀矿物(铀石等)和吸附态铀的形式产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盆地北部含铀花岗岩与碎屑岩,甚有深部铀源参与成矿。与西部伊犁、吐哈盆地典型的层间氧化成矿模式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作用为含氧地下水、热液流体和烃类等多种类型的流体,矿床的形成是区内多种构造活动和地质作用相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铀矿地质》1997,13(5):320-320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铼的回收利用铼是极为稀有和分散的元素,铼的克拉克值为7×10-8%。铼的独立矿床在国内外未见报导。它在自然界中常与辉钼矿、辉铜矿、稀土矿、砂岩型铀矿伴生。最近发现在碳硅泥岩样品中铼含量有的已达到几十μg/g。铼是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中...  相似文献   

13.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种类多样性及生态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各亚带矿石中参与C、N、S、Fe、O等元素循环的主要微生物菌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铀矿床中赋存着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硫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菌等各类细菌.其中sRB种类较多,主要为脱硫弧菌属、脱硫肠状菌属、脱磺单胞菌属、脱硫杆菌性等.IB主要为鞘铁菌属、球衣菌属、瑙曼氏菌属和赭菌属.硫杆菌包括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排硫硫杆菌、脱氮硫杆菌.硝化细菌主要为硝化杆菌属.亚硝化细菌主要为亚硝化单孢菌属.异养反硝化细菌为施氏假单胞菌和类鼻疽假单胞菌,自养反硝化细菌为脱氮硫杆菌.芽孢杆菌包括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蜂房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实验证明:各类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在铀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对铀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性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钙质层产出特征的分析及目的层单个钻孔中钙质层的统计,指出钙质层为顺层产出断续分布的串珠状透镜体。产出的空间岩性界面位置为砂体的顶底部,粒度较粗分选较好的砂体,厚层砂体中发育的冲刷面。在层间氧化带中钙质层易出现在氧化带的顶底部,并在氧化带的前锋部位有聚集现象。后生蚀变过程中形成的钙质层和铀矿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联系。钙质层的形成基本可分为两期。  相似文献   

15.
地浸砂岩型铀矿含矿含水层具有孔隙度大、连通性好、砂岩疏松等特点,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由于孔内井液压力大于层间水静压力,井液沁入围岩和含矿层导致“压氡效应”的产生,打破了原有的镭氡平衡,造成γ测井解释结果偏低,致使铀资源量估算不准确。目前镭氡平衡系数一般采用分析对比法和物探参数孔观测法来确定,引入幂函数对物探参数孔实测数据进行拟合,求取宝龙山铀矿床姚家组下段镭氡平衡系数,并对各方法求得的镭氡平衡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析对比法计算得出的镭氡平衡系数可信度最低,物探参数孔观测平均值法计算结果更为准确,而采用幂函数拟合后求取的镭氡平衡系数能有效地避免偶然误差,结果可信度最高,为砂岩型铀矿床镭氡平衡系数的确定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古水流分析和借鉴油气储层评价中孔隙度、渗透率等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砂岩型铀矿床研究和勘探、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天山造山带属我国西部重要的造山带和可地浸砂岩铀矿成矿带,在山间盆地中铀矿成矿具有明显的区域构造控矿特点和铀成矿规律。伸展型盆地类型是主要的产铀盆地,盆南缘斜坡带是重要的铀矿带和聚矿空间,灰色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是主要的砂岩铀矿的聚矿环境,河道砂体与控矿前锋线的吻合地段是山间盆地的重要聚矿区段,新构造对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铀矿体再迁移-聚集有着重要的作用。伊犁式、吐哈式铀矿床类型的共性及其差异,具有两种大同小异的铀成矿类型及成矿模式。这些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对于今后开展模式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要地阐述了GPS、RS、GIS在铀资源勘查评价中发挥的作用;从3S本质出发,分析了铀资源评价中3S技术的集成方式、关键技术及具体应用方向。最后介绍了砂岩型铀矿综合评价中3S技术的应用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子探针、能谱及背散射分析、扫描电镜、微区X射线荧光等实验方法,详细研究了钱家店铀矿床铀的赋存形式、含铀矿物类型,并对铀矿物相关的矿物组合类型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钱家店铀矿区铀的赋存形式包括铀矿物、吸附态铀以及含铀矿物三大类.其中,铀矿物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次之,仅在局部可见含钛铀矿物等;吸附铀主要为高岭石吸附和有机质吸附.铀矿物常与黄铁矿、铁白云石、高岭石等密切共生,多呈胶状发育在黄铁矿、铁白云石边缘及裂隙内,也有呈粒状、球粒状独立分布,少数分布在碎屑颗粒内部.(2)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铀成矿相关流体:一期中性-弱碱性含铀流体形成的铀矿物围绕黄铁矿边缘发育,形成环边、似环边状,同时形成铁白云石为主的碳酸盐围绕黄铁矿外围发育;另一期含铀流体形成的铀矿物呈脉状充填在黄铁矿内部,无碳酸盐形成.(3)铀矿物(特别是铀石)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扫描电镜也发现部分样品中存在富磷元素的微球粒状的铀石集合体,初步认为这是低温流体下微生物参与铀成矿作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0.
李继安  张凯 《铀矿地质》2011,27(1):46-51
从分析在砂岩型铀矿中镭氡平衡破坏的原因出发,探讨了镭氡平衡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该系数的取得,为十红滩铀矿床北带放射性测井数据的修正、矿体边界的划分、铀矿资源量的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