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福忠  向宏发 《内陆地震》1996,10(2):139-146
研究了开都河中下游地区的可肯达坂、红水沟和松树达坂等断裂的第四纪活动特征。发现这些活动断裂在中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均有过多次显著活动,且以边冲活动为主,个别断裂兼有左旋走滑活动。由活动断裂所构成的一系列医陷谷地显示了该区新构造应力为近南北向的水平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2.
3.
4.
渤海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地区3级以上地震的扫描分析表明,自1970年以来,该区不断出出3级地震条带或空区等特殊地震活动图像,反映了该区应力场的演化过程。同时,这些条带或空区图像的出现,与外围附近地区的中强地震发生、大区域应力场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纪林  胡军  南凌 《内陆地震》2001,15(2):154-159
昆仑山中段策勒西南冲洪积扇的古地震变形带总体走向北东,长约40km,最宽有6km。该形变带由50多条长短不一的正反断层陡坎组成,陡坎有13km,最高有20m,为多次古地震造成的结果。古地震最高震级估计在7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王道  许秋龙 《地震地质》1999,21(1):58-62
新疆地下热水广泛分布于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册。温泉和地震活动与大地构造,板块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动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热水温度变化不仅受到地震的作用,而且显示出某些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了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气体组分,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认为某些热水具有低矿化,高碱性,高氟,高氦等独特性质,有可能是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地深成水。  相似文献   

7.
李莹甄  沈军 《内陆地震》2001,15(2):141-147
通过对哈密地区几大活动断裂带、历史地震以及近30年中、小地震活动性的分析,认为哈密地区同时受到南部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与北部西伯利亚-蒙古地区地壳运动的影响,其构造运动兼具西部天山地区和北部蒙古-阿尔泰地区的构造运动的特点,即块体比较完整,只发育大断裂,大断裂之间的中、小断裂不很发育。这种特殊的地震地质和地球动力学环境,决定了哈密地区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的特点为:大震复发周期长,低b值,中、小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2016年10月射阳4.4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将此次地震前与1987年2月射阳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进行对比,得到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还对2016年10月射阳地震前安徽怀宁至南黄海地震条带内的地震进行了调制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普遍性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较为显著的异常是:1970—2008年汶川地震前,从云南北部至甘青川交界形成规模巨大的5.5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区(或称环形分布);1970—1999年围绕龙门山断裂带形成5级以上地震背景空区,汶川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背景地震空区里;2001—2007年形成ML4.0以上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年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 4.0~5.0地震,空区打破.上述地震活动增强区、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是大地震前普遍出现的现象.为对比分析,本文系统研究了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及邻区4次MS≥7.8级地震和全球10次MW≥8.0级地震前类似地震活动异常,并给出统计特征.结果显示:地震增强区规模为850~2700 km,持续时间13—38年,增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增强区与余震区规模之比为2.3~7.7,其对数与主震震级呈负相关.背景空区长轴300~1100 km,持续时间10—32年,其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孕震空区长轴为370~780 km,持续时间1—7年,孕震空区长轴对数与主震震级呈正相关关系.对于板内地震,构成增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构成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分别为5.0级和4.0级.而对于板间地震,构成增强区和背景空区的最低震级为6.0级或6.5级,构成孕震空区的最低震级为5.0级或5.5级.基于坚固体地震孕育模型,认为地震活动增强区的环形分布是由于震源区的破裂强度高于周围介质造成的,地震孕育过程中体应变的范围和强度存在逐渐增大和变小的过程,这是地震活动增强区出现三阶段特征的原因.从包体弹性理论可以推导出增强区尺度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增强区与震源体比值的对数与主震震级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渤海海域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怀存  林趾祥 《地震》1995,(3):269-274
通过对渤海海域历史地震及近代地震活动详细分析,认为核区已出现多项中期地震活动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对拟建的惠州钢铁厂址及平海、碧甲地区进行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莲花山断裂带东南段在稔平半岛的展布方向、发育和组合规律以及(车免)近期以来的活动性,进而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3.
新疆南天山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南天山地区2010~2013年间的10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以相邻两期流动重力值作为单元,计算出监测区重力场变化量,分析了该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孕育和发生与重力场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总的变化趋势具有以巴楚、麦盖提为界西边重力场增强,东边重力场减弱的特征,区域内重力变化极值区多出现在南天山与西昆仑交汇区,重力场变化梯度也较大,塔里木盆地重力场变化梯度较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疆地区本世纪的地震记载,分别取5.5、6.0、6.5、63/4、7.0、7.2为震级下限,视各组资料为更新过程的样本、分析地震发生的统计特征。经统计检验,不同震级下限的地震发生皆可认为是泊松过程;本世纪初中强地震在记载中可能有遗漏,为避免由此引出的干扰,使用Ms≥6.5的资料不应早于1914年,使用Ms≥5.5与Ms≥6.0的资料均应从1931年开始;在地震发生大体上为泊松过程的情况下,地震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震活动分期及活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季达  王公达等 《地震》1995,(2):173-181
本文应用公元1600年以来新疆及边邻地区6级以上强震资料,详细讨论了1882年后本区经历的地震活跃强震活动情况。指出了期中地震能量积累、大释放、剩余释放三阶段各自不同的特点;给出了划分活动期的统计模式;讨论了强震轮回的持续时间、关系、强度及存在的韵律现象;估算了本地震活跃期的大致约束时间;并对未来强震活动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这些结果可为研究新疆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形势的估计与预测问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新疆7级强震前的围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新疆4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8次7级强震前的围空现象。结果表明,除1974年巴里坤7.1级地震因资料不全外,7级强震前均出现明显的围空现象。研究发现,这种围空一般都经历了三个过程,时间通常为10—20年。最后分析讨论了7级强震前围空的特征以及判别指标。这将为今后确定强震危险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新疆人口分布和强地震地理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人口在地震活动带上相对集中的结论。并根据新疆构造地貌特点和气候水文条件,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季达  王公达 《内陆地震》1992,6(3):232-239
探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使用的可行性。应用1882年以来新疆及邻近区域内6级以上的强震资料,使用AR模型,分析了本地区强震活动的规律及特征。其结果可用于新疆未来强震活动的趋势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9.
张永志  朱桂芝  王琪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4):386-389,418
采用几何损伤理论和方法推导了地壳存在不同方向和大小的断层时的有效应力的公式,讨论了利用几何损伤来分析和计算地壳中存在不连续断层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地应力变化用几何损伤理论和方法结合该地区的GPS资料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与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发生在该地区的Ms≥5.0地震活动可以看出,新疆南部的中强地震活动区主要在应力场变化激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是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最早的省区之一,自1973年以来累计划定105个年度地震危险区。整理总结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的时、空分布及地震对应情况,结果表明年度地震预测总报准率为26%,相当于全国的平均预测水平;年度危险区预测数量与预测面积基本成正比;危险区划定次数最多的构造区域是北天山中西段,以下依次是柯枰块区、乌恰-喀什地区、南天山东段、乌鲁木齐地区、西昆仑地区和阿勒泰-富蕴地区,其中北天山中西段和乌恰-喀什危险区的时、空继承性较强,但预测效果相对较差。对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能为今后更好地提高新疆年度预测水平积累一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