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济南市气象局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应用现状,提出了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同时入两个数据库,不同用户分别访问主、副数据库,负载均衡的区域自动站双数据库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网络结构及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CAWS600-RT型区域自动站常见故障的分析,发现该型区域自动站主要是供电和通讯系统容易出现故障,对故障的诊断排除可以采用远程诊断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的维修方法,利用中心站软件、万用表、笔记本电脑、专用软件等工具,实现快速诊断和及时维修,提高了该类区域自动站故障维修及时率和数据到报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认识季风对南海南部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在马来西亚的Bachok海洋站设计、安装了一种轻便型、耐腐蚀的海岸带自动气象站系统。该系统自动采集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相对湿度、降水、太阳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共7个气象要素,将数据存入CF卡并通过串口主动上传至上位机,通过服务程序实时显示气象数据并上传气象数据至云服务器供用户下载。本系统利用实验室校准和最小二乘法的修正来保证数据质量,近一年的连续测试表明该系统的性能稳定,在2016-05纳入到全球气象观测区域站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滨海核电站海上γ辐射剂量率的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是一种无人值守的辐射监测装备,可全天候、长时间、在线组网、连续自动测量水面和空气中的γ剂量率、获取水中γ能谱数据并进行核素识别和计算活度浓度,并实时地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和北斗短报文两种形式上传至地面数据服务中心。在非事故情况下,该系统是对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系统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在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或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派船巡测时方法不标准、数据不及时不连续、人员受照风险大、船只易受污染和行动代价高等问题;在恶劣的极端气象条件下,无人值守的自动监测系统能够为核电站提供实时有效的水体和空气中的γ剂量率、气象、海水温度等监测数据,有效地提升了核电站在极端气象条件下的监测能力,对滨海核电站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日照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大监站)及分布在全市各乡镇的区域自动观测站近三年日温度极值数据,按区域、天气类型分类别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各区域自动站点与大监站日温度极值数据的相关方程,从而利用地市级台站对大监站点的常规温度预报数据得到各乡镇温度预报数值,使温度预报空间尺度达到乡镇一级。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实时提供连续、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文章介绍了主采集器为HY361型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主要组成,描述了HY361型主采集器、6要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部分技术要点,全面介绍了区域站各组成部分的日常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区域站"全部或部分数据缺测"故障原因、分析思路、维修测量方法、判断依据等作了比较详细、准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小麦岛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已经建成,在青岛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系统各项技术指标和功能满足(GB)《海滨观测规范》,并达到了“设备更新方案”的设计要求。在我国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系统主要技术资料齐全。 该研究成果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根据国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1—2013年福建省宁德市港湾岛屿自动站观测的风的资料,统计分析3 a港湾岛屿风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港湾岛屿各站的空间分布极为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局地性特征突出。测站的主导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各地风向差异明显。大风风速的季节变化相对来说比较平缓,季节间的差异不大。大风风向的季节变化,冬、秋、春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则以西南风为主导。此外,通过对资料的完整性、可用性、服务的重要性、站点的地理分布和相关性等因素深入分析,对比论证自动站大风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确定宁德市港湾岛屿大风预报区域自动站的24个代表站,作为预报风力的指标站,将自动站纳入天气预报指标体系,以便对港湾岛屿风力预报进行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向海洋站各类报文的监控统计,解除前台可视化与数据提取的紧耦合关系,提供统一部署、统一维护的解决方案。系统基于asp.net MVC框架搭建,建立报文监控数据库,将监控的各类报文接收状态及统计信息入库,解决单一种类报文统计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asp.net MVC技术实现前台页面的搭建,实现业务逻辑、数据实体以及视图的分离。通过面向接口的编程方式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降低各层之间的依赖程度。使用Entity Framework实现领域模型的设计方式。通过spring.net技术实现面向切面编程,在实现MVC架构的前提下简化开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气象灾害的及时预警发布在服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以地市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为例,从基于卫星资料云顶亮温反演模式的灾害预警、自动站数据监测自动报警、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建设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运用JAVA语言,建立TCP点对点连接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建立自动气象监测站网监控系统,通过对观测数据及运行状态的分析判断,设计信息储存、统计、查询、提示、报警等功能,并利用图文、声音和手机短信等方式提示业务技术人员及时有效处理故障,以保障自动站观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和整理国家气象观测站与其周围约10km范围内4个区域自动站2012年的温度数据,对比分析处于不同防辐射罩内的温度传感器的观测资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差异性存在原因和影响因素。讨论了通风对低温观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障自动气象观测站实时观测资料达到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要求,以DZZ4新型自动站为例,介绍了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六要素传感器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查,为台站业务人员在自动站传感器突发故障时的应急处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海洋站一线工作实际,通过对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的研究,针对如何发现自动观测数据可能存在的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通过实时监控、数据资料的比对分析以及质控软件等手段,提出了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异常的几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日照海洋观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总结,解决了测点分散、设备安装及通信条件等复杂问题,实现了海洋实况信息上传及服务当地用户,代表了国内自动化观测系统的先进水平,可为海洋站自动化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烟台海域海岛自动站大风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北部面临黄、渤海,海岛自动站分布众多.我们发现,在同一大风过程中,各海岛自动站的风速、风向因为海拔高度、周围地形影响、下垫面摩擦的不同造成明显差异.本文主要以长岛作为渤海海峡大风的代表站,以崆峒岛和芝罘岛作为烟台北部沿海海域大风的代表站,利用便携自动站的观测数据近似代表海面大风的实况,与代表站进行大风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数据均采用指数廓线公式订正到海面10m高度.分析了三个海岛自动站的不同风向下的海面大风的实际代表性,并给出不同风向下的大风订正值.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一种利用海岛自动站、石油平台站、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船载自动气象站等在内的海基观测资料来改进南海热带气旋强度分析的客观估计方案,并利用该方案对近几年(2013—2016年)出现在南海海域的18个热带气旋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估计误差与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得到的结果水平相当,其估计效果与热带气旋的自身强度和有效样本数量有关,同时是否有观测样本位于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内也会影响估计的准确性。在传统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对热带气旋强度主客观分析出现不一致时,利用海基观测来估计台风的强度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方案来提高强度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各类海洋防灾减灾项目的建设,无人值守海洋台站(以下简称"无人值守站")将显著增多,传统的人工监控自动观测仪器运行的方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挑战。文章提出的无人值守站自动观测仪器运行在线监控及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案以现有值班软件接收到的实时观测数据和设备电压信息为基础,通过设定的判别标准计算分析后,得到自动仪器运行状态。当系统检测到传输、传感器或电力故障时,自动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指定单位和人员;对于电力故障,系统还将对剩余电力情况进行预警,一并发出。最后,系统通过对故障维修情况的记录和分析,将提供自动观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目前是基于两站多星的业务运行系统,今后还将增加地面站,本文给出一个自主研制的我国海洋卫星的两站多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推广到未来多站多星的管理,系统利用ORACLE8i关系数据库和HP服务器作为软硬件开发环境,在客户端用VC++6开发完成。实现了北京地面接收站和三亚地面接收站的业务运行信息(包括:北京地面站数据接收情况、三亚站数据传输情况、两站产品生成情况等)自动入库,为业务值班、业务管理人员提供了实时监控的平台;通过自动产生的实时业务运行报表、历史业务运行报表,值班人员可及时掌握业务运行情况;技术维护人员可获得任意时间段地面接收系统运行状况分析对比的第一手资料;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可随时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从而为海洋预报、海洋赤潮监测、渔场快速报等提供实时的信息查询服务,整体提高了我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复用卫星报文通道、低成本的船载数据采集系统。针对大范围和长时间海洋数据采集的高成本问题,利用ARM嵌入式系统的高可靠性,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船载数据采集、通信阵列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分析船载北斗卫星设备的通信接口,设计了卫星数据通道的复用通信模块;针对北斗报文通信的内容过滤特点,设计了北斗通道的伪汉字编码方案;研发了北斗卫星通信阵列及其控制协议,扩展了通讯信道,提升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实际使用,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