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2013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近日公布,当熟悉的名字郭正堂跃然地学部名单时,短信祝贺的同时,深为大师身后人才辈出赞叹不已。什么是伟大的科学传承?这就是盖世典范的诠释。200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土之父——刘东生先生,同样为研究生教育事业辛勤耕耘。39岁即为研究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给近3 000名研究生讲课近2 500学时,尤其是作为研究生导师成就非凡,相继已培养出4位科学院院士。他首次招生是1962年,即大弟子安芷生,他1991年当选院士;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近日正式公布2015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61人),陈发虎教授荣登10位地学部新增选院士榜单,这也是《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又一位编委的荣耀当选,在此祝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并祝愿他在自然地理学、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变化研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陈发虎教授,汉族,1962年12月生,陕西丹凤人。1984年获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兰州  相似文献   

4.
《海洋学报》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懋祥先生逝世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二研究所原所长、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顾懋祥先生,因病于1996年5月21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3岁。顾懋祥院士,生于1923年1月25日,江苏占太...  相似文献   

5.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质学家秦蕴珊教授简介秦蕴珊教授,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6.
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袁业立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法箴研究员,近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华诗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数项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德仁院士是个大忙人 ,2 0 0 3年春 ,当笔者应《海洋测绘》之约 ,为撰写有关他科研成就的文稿想见见他时 ,他还在樱花之国日本讲学 ;他一回来 ,又忙于督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 ,忙于指点多名博士后的研究课题 ,忙于引导博士生硕士生们做博士硕士论文……百忙之中 ,他抽空约见了笔者 ;而翌日他又将赴京在两院院士论坛上阐述“数字地球与 3S技术”。  半生磨难 大器终成李德仁祖籍江苏省镇江丹徒。 1939年 12月 ,他诞生在日寇侵华硝烟笼罩下的江苏省泰县一个城镇贫民之家。童时屡经战乱 ,穷困的生活与…  相似文献   

8.
<正>惊悉:2014年2月19日,张宗祜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作为中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工程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先生还是《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的学术顾问,虽未曾谋面,一纸邀写文章的复函,现今找出读来仍倍感亲切,久久不能释怀。不适时宜的约稿函正逢先生白内障手术不久,从来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视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 陈俊勇教授$国家测绘局办公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大地测量学专家 魏子卿@王新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 王颖教授$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陈荣发 《海洋测绘》2003,23(5):65-66
一进入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主任金翔龙就把记者从电脑中带进了海底世界 ,几千米深的海底山脉 ,陡峻的峡谷 ,广阔的“高原”和“平原” ,让人一目望穿海底。这些太平洋底的彩色海底地形图都是通过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等设备在海底侦察后 ,经过自动绘图仪绘出的。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太平洋底被誉为“金属地毯”的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的分布。由金翔龙主持的国家“八五”重大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 ,已经为我国最终圈定了 7 5万平方千米的可年产 30 0万吨 ,持续开采 2 0年的“丰产田” …  相似文献   

13.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研究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近岸高远岸低,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的特征,季节分布特征明显。通过典型断面分析发现,悬浮物粒径和浓度随着水深变化明显,连续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对底层颗粒物的再悬浮作用显著,潮流对悬浮物的时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水体衰减系数随着体积浓度变化明显。此外,还研究了悬浮颗粒物粒径Junge分布在黄、渤海区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13年夏季黄、渤海海域航次获得的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叶绿素a(chlorophyll a, Chl a)和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参数,综合探讨该区夏季POC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在不同温盐深水团中POC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POC的浓度范围为102.3~1850.0 μg/L,平均值为(383.7±269.6) μg/L,分布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表层低、底层高的特征。苏北外浅滩海域和北黄海东北区域的10 m层和底层为POC高值区,苏北外海域受到陆源输入、沿岸流混合作用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POC上下混合均匀且浓度高;南黄海中部因受黄海环流的影响,水体中浮游植物生产力水平低,POC浓度较低。在垂直分布上,近岸海域受陆源输入和再悬浮影响POC浓度高,上下混合均匀;在南黄海和北黄海中部受到黄海环流和黄海冷水团的控制,浮游植物生产力水平低,POC浓度低。对不同温盐水团中POC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在高温低盐水团中,POC受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和陆源输入的共同影响;在温盐适中区真光层海水中,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是POC的主要来源;底层的冷水团区,POC主要来源为上层海水中颗粒物的沉降和底层再悬浮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海流数值预报(渤黄东海及西北太平洋) 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厦门大学 主要人员 方国洪、管秉贤、陈宗镛、赵进平、朱耀华、付子琅、叶安乐、李鸿雁、黄祖珂等  相似文献   

16.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其分布特征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状况,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的特征,季节分布特征明显;通过典型断面分析,悬浮物粒径和浓度随着水深变化明显,连续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对底层颗粒物的再悬浮作用显著,潮流对悬浮物的时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水体衰减系数随着体积浓度变化明显;此外,还研究了悬浮颗粒物粒径Junge分布在黄、渤海区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年至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各年九月份南海开放航次获取的东北部120°E断面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了地转流诊断和模态分解两种方法,研究了该断面流场结构和体积输运的年际变化特征。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13年流场呈显著斜压特征,断面上、下层流速方向相反;而2008、2009年和2011流场垂向变化不明显,呈现准正压结构。断面体积输运沿深度分布呈现三种方式:一致向西(2005年、2007年和2011年),上西下东(2008年和2013年)和上东下西(2006年和2009年)。断面净体积输运亦有显著年际变化,在2005年出现西向最大-11.2Sv,在2013年出现东向最大9.1Sv,而在2009年仅为西向-1.2Sv。模态分解表明,准正压结构的年份,流场主要被正压模态控制,但第一斜压亦不可忽略;而斜压结构的年份,流场由正压模和第一斜压模态共同主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年5月和2013年6月采集的黄、渤海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MBI和m-AMBI生物指数对各站位的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5月和2013年6月所采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131种,其中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据了较大比例的物种数量,分别为51种和42种;其次为鱼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该海域的优势物种为日本鼓虾 Alpheus japonicus、日本褐虾 Crangon hakodatei、司氏盖蛇尾Stegophiura sladeni和奇异指纹蛤Acila mirabilis,其中司氏盖蛇尾具有最大的丰度和优势度。生物指数(AMBI和m-AMBI)的结果显示黄、渤海区域底栖生态环境仍相对稳定,但与历史资料比较得知,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存环境整体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渔业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测算我国海水养殖投入产出效率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收集2004—2013年我国沿海9个省、市的海水养殖投入产出指标,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规模经济效应,并进行了地区间的动态比较。实证结果表明:2002—2009年我国海水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均值有较明显改善,其中技术进步贡献高,技术效率贡献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均值存在地区差异;规模报酬在不同省、市和不同年份也存在地区差异及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