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武夷山地区之银矿源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良 《江西地质》1996,10(1):65-68
北武夷山地区银矿源层有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地层,下侏罗统碎屑岩系地层、石炭-三叠系灰岩地层和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地层。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铅,锌,银矿床矿源层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滇东北地区的沉积环境与区域地导和Pb、Zn、Ag矿床容矿层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前人对滇东北地区矿源层问题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成岩成矿过程的地质-地球化学体系为指导思想,分析了本区Pb、Zn、Ag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指出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石炭系、中、上泥盆统地层既是本区Pb、Zn(Ag)矿床的重要矿源层,也是主要容矿层;寒武系中统是Ag(Pb、Zn)矿床的主要矿源层;碳酸盐岩是本区Pb、Zn  相似文献   

3.
红旗营子群研究——冀北铅锌银矿床的矿源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旗营子群主要分布于康保-赤峰深断裂以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北,大致相当于内蒙地轴范围内,冀北主要铅锌银矿床均分布于该地层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矿源导的红旗营子群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地质特征,据此提出了“三位一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北武夷山地区银矿资源丰富。本文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等特征,将区内银矿分为4类9型。银成矿受一定的含银地质建造、岩浆侵入-喷发活动以及不同级别的断裂、破碎带、环形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5.
山西灵丘支家地银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家地银矿位于华北地台北部,燕山断块涞源块隆与五台块隆的过渡地带,太白巍山北侧。银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内部构造及其边部构造控制,呈脉状斜列产出。区内已查明10个银矿体,主矿体以盲矿体为主。成矿温度250~350℃,成矿压力为180×10 ̄5Pa,盐度为0.92%,矿化度42.4g/t,pH值为7.57,Eh值为—0.77。燕山期石英斑岩是主要矿源岩。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该矿床属于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河北丰宁营房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丰宁营房铅锌银矿床产于-近南北向的中型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定位于燕山早期粗粒钾长花岗岩与下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地层构造接触带中,矿体埋藏浅,厚度大,品位高,已构成铅锌银共生矿床。主要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浓红银矿及自然银等,银主要以单矿物形式赋存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少量存在于脉石中,极不量以类质同像或次显微包体形式存在于硫化物和硫盐矿物中,银的富集主要与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元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8.
韩松  葛家昆  杨宏宇 《西北地质》2016,49(3):116-123
在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该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为进一步认识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及建立矿床成矿模型提供了有益的实例。通过对支家地铅锌银矿床的研究表明,支家地铅锌银矿为与隐爆作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工业矿体的产出严格受隐爆角砾岩体控制,矿体多产出于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体与白云岩接触部位、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构造接触部位。该规律对矿床的远景预测及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银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该区岩浆岩的主要源区为下地壳,且混有幔源物质,为成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并对铅锌银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湘东赣西地区金矿矿源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国满 《黄金地质》1999,5(2):32-35
初步统计表明,湘东赣西地区金矿床(点)达99处,通过对冷家溪群地层含金性及金矿床(点)分布情况的分析,得出本地区存在两个矿源层,即冷家溪群第三岩组第二岩性段上段(Ptln^3/2(2))和第二岩组第一岩性段(Ptln^2-1),该矿源层与金矿化关系十分密切,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0.
11.
张万良 《地质论评》1989,35(4):355-358
层控矿床是一种产于一定地层层位中的非岩浆热液矿床。矿源层的存在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内因,后期的构造活动、地热增温是层控矿床形成的外因。构造活动、地热增温使矿源层中的地下水更加活跃起来,并萃取其中之矿质而富集成矿。文中还讨论了层控矿床与沉积矿床和其它成因的热液矿床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的K-Ar同位素年龄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数据统计、对比分析,认为燕山地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与著名的环太平洋东带陆相火山岩型银矿床有着明显的差别.本区银矿成矿时代为195~100Ma;成矿物质以深部来源为主,兼有基底和盖层物质加入;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中混入大量天水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13.
日本北萨地区分布很多浅成熟液金-银矿床,本文在对前人工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浅成热液金-银矿床的成因新模式,即在张应力作用下,火山活动发育,在地沟被层状火山体填积的地区基底岩石出现大范围裂隙为成矿提出了重要条件。从层状火山喷发中心到区域应力场控制的断裂体系以及帽状蚀变带是重要的成矿标志。新成因模式与该区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浙江武义地区萤石矿矿源(岩)层和成矿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淋滤浸取和溶解度法,在25—300℃饱和水蒸气压条件下,判明了该区萤石矿含F的矿源(岩)层是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且易溶F富集在蚀变的斜长石之中。F主要以CaF~+、MgF~+、NaF°形式进行迁移。酸性时有HF、HF_2~-、SiF_6~(2-)配离子存在。Ca与F可以同时迁移。还测定了该区萤石的溶度积。根据化学反应的酸碱变化,碳酸岩和基性围岩起到沉淀与净化萤石矿的双重作用。实验为该区萤石矿形成,建立了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矿源层"的基本概念是富含一种或几种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矿床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源层,认为岩浆岩的侵位使其中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沉淀成矿。"矿源层"成矿理论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接受和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文中屡见不鲜。我们认为,富含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是客观存在的,但从中萃取成矿物质成矿的机理是值得探讨的,即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过程中,为什么从低温处向高温处迁移?为什么从低压区向较大压力区迁移?又为什么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迁移?为什么被萃取的"矿源层"没有发生热液蚀变?本文举例说明冀东二十多亿年前生成的铁、金和铅锌矿在经历无数次热事件后,并未发生活化、迁移,生成新的矿体,仍保留原始面貌,证明从围岩(矿源层)萃取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机理是不可行的。指出成矿物质是岩浆从地壳深部带上来的,岩浆热液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17.
18.
姜能 《贵金属地质》1995,4(4):269-274
研究表明,太华群是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矿源层。通过对比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围岩蚀变和成矿作用过程中的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发现Au和Pb,Cu,Ag,Zn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表现出变化的一致性,说明Au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变质岩,同位素证据也表明Au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华群。  相似文献   

19.
冀西北相广锰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国梁 《化工地质》1993,15(1):25-32
  相似文献   

20.
根据肃南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邀请 ,2 0 0 0年 6月初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项目组经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 ,在北祁连山纳木桥踏勘破碎蚀变带 3条 ,确认银矿化带两条。该银矿化带位于甘肃省肃南县大岔牧场纳木桥北山坡上 ,甘 -青 70 9公路由其南侧通过 ,交通十分方便。银矿化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 ,围岩为奥陶系细碧质火山岩。肉眼观察到的特征为硅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 ,新鲜面可见原生硫化物。1号矿化带 :出露褐铁矿化蚀变带长约 2 0 m,宽约 5m,产状为 1 70°∠ 78°,局部见轻微的孔雀石化现象。蚀变带中石英透镜体发育。2号矿化带 :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