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兰州市1663km2范围内的表层土壤和大气干湿沉降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表层土壤中Hg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Hg的平均含量为0.14×10^-6,最高值为6.38×10^-6。对土壤中Hg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燃煤是其主要来源。大气总汞浓度年平均值为28.62×10^-9,其中采暖期为48.48×10^-9,非采暖期为9.42×10^-9。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兰州市№环境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土壤面积为1376.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2.75%;Ⅱ级土壤面积246.8km2,占14.84%;Ⅲ级土壤面积31.7km2,占1.91%;Ⅳ级土壤面积8.4km2,占0.51%。Ⅲ、Ⅳ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兰州市西固区石化厂及其附近、七里河区西关十子一城关区二热电厂。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金城江区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全国和广西背景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以高N、Cd、Mn、Pb、Zn、Ni、Cr、As、F、Cu、Se、Mo值、低Na、Mg、Si、S、Corg...  相似文献   

3.
首次将热释汞研究用于环境污染检测领域,对成都市市区,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沿岸以及市区内公园土壤中热释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热释汞的污染程度与其它汞的研究方法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热释汞研究方法与其它汞研究趋势相符,即一环路之内的热释汞含量明显偏高;其它地方的热释汞含量为:南河>府南河>沙河>府河;建筑区>公园>河流沿岸。  相似文献   

4.
土壤测汞方法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G-1测汞仪具有抗干扰、精度高、检出限低、使用方便的优势.通过实例探讨了样品采集的层位、粒度、存放时间以及测试样品的条件等问题.多次反复试验工作证明了不同仪器应视其自身具体情况而决定测试条件.原子吸收热释法测汞,其样品的实际温度决定了汞的释出,而预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样品的实际温度.只有确保在所选取的各项试验条件下工作,才能使分析测试的结果达到标准要求.实践证明该方法在进行构造勘查方面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河北平原第四系水土中氟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鸣皋  沈照理 《地球科学》1995,20(4):450-454
通过岩土孔隙溶溶成分,岩土及及含氟矿物的淋溶、浸泡实验和土柱试验,揭示了河北平原第四系水土中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用Phreeqe软件对6种水-岩相互作用系统中氟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6.
中国汞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雪琴  迟清华 《地球化学》2007,36(6):621-6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累了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大量可靠的汞分析数据和图件,为分析汞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依据.从空间分布上看,从中国北部到南部,从西部到东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汞的含量背景值逐渐增高,汞在以干旱荒漠区、半干旱荒漠区、黄土地区和高寒山区为主的西部和北部呈低背景,在东部的森林沼泽区和半湿润低山丘陵区为中等背景,在南部的湿润低山丘陵区、热带雨林区和高山峡谷区为高背景,尤其在以云南东南部、贵州、广西西部、湖南西部岩溶区为中心的低温成矿域内,无论岩石、土壤还是水系沉积物,汞含量背景值达到最高.一般情况下,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之间的汞含量具有继承性,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明显的对栽应关系,并且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之间的汞含量具有相近性,土壤和水系沉积物较岩石更为富集汞.  相似文献   

7.
匡俊  杨涛 《江苏地质》2022,46(3):285-290
在收集以往自然重砂测量、土壤测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进行苏州西部土壤中汞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g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介于0.023~5.012 mg/kg之间,平均值高达0.386 mg/kg,远高于苏州地区表层土壤及太湖水网平原表层土壤Hg含量平均值,土壤汞污染比较严重。区内辰砂矿物与土壤中Hg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耦合性,与区内断裂构造、矿床分布有关,表明区内土壤中的汞、辰砂分布是多金属矿成生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测汞方法应用讨论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多年来国内外测汞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为测汞方法指出发展方向.认为汞气主要来源于构造断裂带,汞异常与各种类型矿体(汞矿体除外)并不一定有直接联系,矿体产生的汞异常只占无矿构造断裂带产生的汞异常的极少部分.认为测汞能够应用于地质工作中所有与构造断裂有关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土壤汞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土壤汞的来源,以及汞在土壤中的迁移方式。转化模式和富集式和富集行为,并介绍了当前几种土壤汞污染的防治对策,重点讨论了改进农耕技术。减少人为活动向大气的排汞量,生物修复以及电解法等方法,最后对土壤汞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13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汞污染土壤中汞的形态特征研究成果。通过对汞污染土壤化学分析、形态分析、热释汞研究、重矿物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汞污染土壤中HgS是Hg的主要存在形态,13城市汞污染土壤重矿物研究中辰砂的大量出现及其含量与分布特征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论。汞污染土壤中汞污染程度越高,HgS含量越高,辰砂出现几率越大,且含量越高。该成果对我国汞污染调查研究和汞污染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徐生发 《安徽地质》2022,32(1):44-47
通过开展黟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富硒资源评价,查明黟县表层土壤硒元素平均值为0.523mg/kg,高于富硒土壤标准,相对于全国及安徽省江淮流域硒含量表现为富集特征;参照《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试行)(DD 2019—10)圈定富硒土壤168.61km2,占调查区总面积的20.94%。通过分析硒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及成土母质的分布特征,认为区内富硒土壤成因可分为两大类:(1)硒高背景岩石风化形成的富硒土壤;(2)土壤黏土矿物及有机质表层次生富集作用形成的富硒土壤。  相似文献   

12.
土壤的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土壤的系统分类以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为特点,但其大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尚需加强与土壤发生分类的参比研究,并深化其在农业生产应用、土壤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意义。自上世纪末至今,在我国东部开展了大面积、高密度的以土壤为主要介质的多目标(如农业和环境等)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海量的地球化学数据,这无疑也为土壤分类指标化提供了全新资料。利用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0~20cm)的52个元素全量和pH值分析数据,按照已知的土壤发生分类类数(8种土类)进行了样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浅层土壤的地球化学数据能较好地用来区分两类土壤,即紫色土一类的幼年土壤(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母岩、母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受强烈人为活动水耕、旱耕熟化的土壤(外来物质的不断加入显著地改变了浅层土壤原有的地球化学性质);(2)各类土壤因母岩母质和利用方式不同,各具明显的标志性元素组合特征,如紫色土(高Ca和pH值)、黄壤(低碱和碱土金属元素和pH值)、水稻土(高有机元素、肥料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和潮土(高造岩副矿物元素)等,因此,这些元素组合是土壤分类两个要素(母质和人为作用)的重要参照系;(3)浅层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可能完整地体现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这三个发生分类依据,因此,聚类分析结果与发生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东部土壤及生物体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东部富硒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土壤及生物体中硒元素的含量、分布及迁移转化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硒含量受古近系西宁群控制,土壤处于富硒水平,土壤呈碱性,且Se6+占总硒比例较高,土壤有效硒高,利于植物、动物及人体吸收。发现大蒜、小麦、油菜、牧草等作物对硒吸收能力较强,处于富硒土壤区的人群头发和家畜毛羽硒含量均较高。这一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富硒土壤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2019,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土壤As、Cd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云南省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部分土壤测量成果,总结了不同介质、各类土壤与母岩的As、Cd的地球化学背景及异常分布特征,分析讨论了As、Cd的富集规律及来源.认为云南省As、Cd土壤背景含量高于水系沉积物的背景含量,并远远大于地壳平均含量.土壤中As、Cd含量以石灰土及石灰岩最高,是全省土壤平均值的1.5倍,随着pH值的升高,背景含量呈上升态势.As、Cd地球化学高值区与岩溶发育区对应较好.全省共圈出7个As异常带和12个Cd异常区,而面积、幅值最突出的As、Cd元素异常均位于石漠化重度发育的滇东南地区.As、Cd异常主要来源于高背景含量的母岩(碳酸盐岩),其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pH值及高CEC值的碳酸盐岩土壤,质地黏重,有机质含量高,As、Cd迁移速率降低,被持留的量增大,造成我省碳酸盐岩发育区,土壤As、Cd高度富集.  相似文献   

16.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1992,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宁夏固原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利用2 638件土壤样品的53项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成果, 采用统计分析和离群数据迭代剔除, 得到土壤元素指标地球化学特征参数. 依据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 对N、P、K、有机质等19种土壤养分元素指标丰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依据养分含量的缺乏、适中和丰富状况进行元素指标分类, 发现研究区土壤中N、Ge、Se、有机质较为缺乏, CaO、MgO含量丰富, 为合理指导耕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原盆地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文章分析了太原盆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Mo、B和有害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的含量变化特征.太原盆地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与世界土壤和全国土壤的平均值相比趋于缺乏状态,而高于全国黄土和山西省土壤的平均含量.有害重金属元素在太原盆地表层土壤的富集已较明显,原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已发生较大变化.Hg、Cd、Pb对环境的危害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并研究了滇西大量地球化学资料,在统计之基础上,对滇西锡矿带与Sn有关的元素异常和异常组合分布规律作了详细总结归纳,利用其分布规律对滇西进行了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的分类和地球化学带的划分。命名了“滇西锡地球化学省”以及10个地球化学带,为进一步研究滇西甚至北延西藏地区的锡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农田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研究土壤中Se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和生物有效性控制因素意义重大。系统总结了海南岛27 426 km2范围内土壤Se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69.98%土地面积为足硒和富硒土壤,表层土壤Se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土母岩(或深层土壤)Se含量,但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Se含量富集贫化趋势不同。进一步研究显示,土壤中Se含量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和CIA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中粘土矿物、有机碳、铁锰氧化物及风化淋溶程度对Se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些指标又是影响土壤Se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参数。土壤有机碳、粘粒、CEC等含量或指标越高,Se的生物有效性越低。研究区土壤pH6.5时,土壤Se含量较低;土壤pH6.5时,土壤Se含量随pH下降而增加;当土壤pH为5.5~7.5时,土壤Se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但要依据土壤总Se含量,还必须考虑土壤pH、TOC、CEC、粘粒等指标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