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2008年1月10-23日渭河流域连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发现冬季连阴雪的预报着眼点是700hPa高度场,与秋季连阴雨500hPa环流形势相比,稳定的中高纬度高脊明显偏东;低层和地面东风回流是降雪天气的主要冷空气源;与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相比,整个阴雪过程中,水汽辐合相对较强,而水汽输送偏弱;低层比湿舌的出现和高层比湿的突然减小,对渭河流域中雪以上降雪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有一定的预报意义;这次阴雪天气过程中可能有中尺度系统的生消和参与。 相似文献
2.
从阿坝牧区所处的高原地形特征出发,分析了连阴雪天气过程的气候特点;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特征;能量分布情况以及冷空气活动路径特征。从几个典型连阴雪个例中,指出了连阴雪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和30~50天低频振荡特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值预报产品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阿坝牧区所处的高原地形特征出发,分析了连阴雪天气过程的气候特点;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特征;能量分布情况以及冷空气活动路径特征.从几个典型连阴雪个例中,指出了连阴雪天气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和30~50天低频振荡特征.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值预报产品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1961~2008年宁夏主要台站1月气温、降水量资料,NCEP/NCAR全球逐月2.5°×2.5°的高度场、风场资料和NCEP1973~2007年欧亚积雪等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宁夏持续连阴雪低温极端天气的主要成因。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2008年1月宁夏持续阴雪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前期海温与欧亚积雪异常可能联合作用影响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此次天气事件发生。欧亚积雪异常影响次年1月宁夏降水异常的可能机制是:积雪异常在积雪异常区激发波动,在30°~60°N通过波列的形式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影响宁夏1月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5.
对2008年1月25—29日九江市一次雨凇转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凇和降雪区域中层有暖层,低层有冷层,且存在对称不稳定层结。垂直风切变明显,有利于对称不稳定能量积累和上升气流的形成。高、低空急流辐散、辐合相互垂直,引发的较强上升运动是雨雪天气得以维持的重要条件。东西风向切变使冷、暖气流在雨雪区域上空交汇,形成水平气旋性辐合,产生垂直运动,且与垂直风切变相互作用,促动上、下层动量传递,使高、低空急流维持。雨凇转大到暴雪时,暖层气温降低,垂直风切变向上增强,对称不稳定能量增大,风向切变辐合加大,上升气流和水汽输送加大。 相似文献
6.
2013年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强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温度梯度直减率以及近地层较好的水汽条件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势条件;中低层冷平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能量锋和露点锋以及近地面层弱辐散、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动力耦合结构是强对流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中低层冷空气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触发机制;强对流风暴的前期以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为主,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北上过程中与湖南西部不断新生的对流回波结合后发展成飑线,飑线维持、发展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中层径向辐合(MARC)、低层辐散、速度大值区等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中低层明显的钩状回波结构、持续偏高的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值为靖州强冰雹预警的发布提供了有效依据,而低仰角距离地面1 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 m.s-1)则为道县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19日开始至3月8日期间,果洛地区连续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造成果洛地区大面积积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全州六县相继发生了雪灾。其中达日发生特大雪灾,玛沁、玛多、甘德发生重度雪灾,久治发生中度雪灾,班玛发生轻度雪灾。此次雪灾是果洛地区1993年以来出现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雪灾。雪灾造成果洛大范围公路交通严重受阻,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并造成了大量牧民群众冻伤和雪盲,同时雪灾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给全州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果洛地区6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中,其中1月19日-26日、1月29日-2月1日和2月9日-13日前3次降雪过程对果洛地区发生大范围雪灾和连续低温天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资料对引发果洛地区大范同雪灾的前三次降雪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等要素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厦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8月2日午后发生在厦门同安区的雷雨大风和冰雹过程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在50km的范围内环境风场具有风向和风速的辐合,强对流风暴相对应的流场具有中-γ尺度的气旋性辐合;回波发展快,强度强,属多单体强风暴。 相似文献
11.
12.
张微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9,13(5):62-6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及其反演云参数、雷达等综合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3日发生在黑龙江省绥棱县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不同尺度分析,研究降雹成因及降雹特点,并对人工防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过程是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共同作用造成的,冷暖空气交汇、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配置及地面风速的辐合是这次过程的触发机制;冰雹云团在午后迅速发展,水平尺度迅速增长,云顶快速抬升,云高9 km的云团直径增加到90 km,形成明显的卷云砧;分析雷达回波可知,此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出现了中气旋、有界弱回波区及悬垂回波等典型特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在降雹前出现了跃增,且跃增时间提前10~15 min,对于冰雹短时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意义。作业时机应选择在单体或多单体的初始阶段就提前作业,作业成功率较大,作业部位可在有界弱回波区(BWER)及悬垂回波区域进行多站点联合作业,可取得较好的防雹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新疆强冰雹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韬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4,27(4):13-15
根据1961~2003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计算得到新疆强冰雹天气81次,其持续时间在1~2d,出现在4~8月。普查43年历史天气图,新疆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分为纬向、经向和南疆低涡3种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合成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5.
喀什地区特强冰雹天气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6月13日-16日,喀什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性的强冰雹天气,本文利用GMS5静止气象卫星逐时红外云图资料,给出了这次冰雹天气的中悄度云团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22年6月10日发生在冀西北地区的一次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冷涡的东南象限、低空切变线前侧暖区,对流由局地的热力作用触发并在辐合线附近发展加强。(2)降雹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前2个阶段为2个不同的超级单体分别影响而形成,粒子相态识别结果主要为干冰雹粒子,雷达回波具有高反射率因子、低差分反射率因子、高相关系数和低差分相移率的特点;第3个阶段为2个超级单体合并后形成,除冰雹外还出现了局地的短时强降水,直径较大且数密度较多的大雨滴造成了短时强降水。(3)利用雷达反演的风场可以分析对流单体的动力结构,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单体的动力结构得到单体未来的移动方向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垂直剖面中上升气流的强度对单体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