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的一些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大量工程结构的破坏和倒塌,基于作者对此次地震重灾区房屋震害现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分别从砖混、框架结构房屋及砖木、木构架结构民居等方面,分析了房屋的破坏形态,对其破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几个典型房屋震害现象,分析了建筑抗震结构形式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地震局设有震害防御处和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研究所。为了切实推动我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新北京市地震局自组建以来,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北京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方面的法规和行政规章;②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方面的行政管理;③结合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做好震害预测方面的管理和研究;④满足北京市建设的需要,开展工程地震业务,直接为社会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震害防御与工程地震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距震中近250km的汉源县城为这一特大地震Ⅵ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而又罕见的远震高烈度异常区。汶川地震发生后,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探索汉源县城震害异常成因,总结其形成条件和地震动特征,对促进场地条件工程抗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场地振动、地面破裂、地基失效和边坡破坏等震害效应令高架交通工程的墩桩基础产生位移、下沉、变形、折断,进而导致高架线路交通工程遭到破坏的实况.提出了一些基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高架线路场地地震地质灾害防御对策与工程地震勘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南京河西地区设计地震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根据南京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环境,采用概率法对南京河西地区某高层公寓工程场址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采用等效线性化模型考虑场地土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并用一维波动模型进行了场址土层地震反应和场地地震动效应分析,给出了50年超越概率63%,10%和3%的场址基岩和地表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值加速度。 相似文献
7.
引言地震地面运动的特征取决于震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局部场地条件。近来,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知识,为评估地震动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料。实际上,为了设计实用的建筑物,首 相似文献
8.
根据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的震害现场调查资料,进行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的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包括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房屋全部或者部分倒塌、墙体错动和贯通开裂以及房顶瓦片滑落等,框架结构房屋构造柱变形、断裂和墙体开裂等;房屋建筑遭到破坏的内在因素包括缺少圈梁和构造柱、荷载分布不当、选址不规范等;其破坏成因机理可以归结为近场大震强地震动作用、局部场地效应、行波效应和施工质量较差等。同时,讨论了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框架结构和砖石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等,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时隔10年,福岛宫城县海域再次发生大地震。虽然该次地震最大烈度到达6强,但是地震之后实际震害信息较少。作者实地考察了相马跨线桥、相马东大桥和白石藏王新干线桥三处桥梁在该次地震中的震害,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另外比较KiK-net山元(MYGH10)的地表和地下强震仪的波形和频谱成分,指出这一记录PGA较大的原因。通过比较10年前东日本大地震和该次地震中K-NET郡山(FKS018)的记录,讨论了该次地震震害普遍比预期要低的原因。最后,使用多阻尼反应谱分析了该次地震对结构破坏力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地震动作为引起地震灾害的原动力,常常通过造成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形式引起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20年海原8½级地震,在震中距80 km远的西吉—静宁交界的黄土丘陵区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分析海原地震高烈度区滑坡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场地调查和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典型滑坡密集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地震反应特征。研究表明起伏地形和黄土厚度不均等因素造成丘陵山体两侧地震反应的差异,从而导致地震滑坡在斜坡土体较厚的一侧成群连片发育。海原地震造成的滑坡密集区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土层结构等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地震动随局部场地条件变化非常迅速,地层场地效应和地形场地效应联合作用加剧了斜坡地表的地震动放大作用,增加了触发地震滑坡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汶川地震远场强震动记录的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长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相似文献
14.
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一般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变形及破裂成核的角度来看, 强地震前形变异常理应出现在地震震源附近, 而许多连续形变观测事实与这种认识往往是相矛盾的.本文研究了攀枝花多次形变异常结束后10天内的首发中强地震与异常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西北地区2000-2005年5.9级以上地震震中(绝大多数作为异常后的首发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本文揭示的事实对于认识形变观测与前兆本质、实验场区连续形变观测台网建设及物理预测方法探索等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潭-宕昌断裂交汇在一起,向南组成一条NW向的断裂带。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MS5.0和本次MS6.6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属同一发震断层,位于漳县南部块体的西南边缘;该块体为次级块体(三角形),近几年来块体西南边界强震活跃,其它两边平静。 相似文献
16.
阪神大震后,日本地震学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应用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在地震强震动、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和区域构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防灾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地震学界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类别场地地震动参数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基于188个工程场地计算剖面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等线性化波动分析方法,通过对场地地震反应的计算及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了4类场地条件对场地地震动影响的特点及规律,给出了每一类场地地震动参数变化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