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地球物理》2013,(4):I0002-I0002,F0003
9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应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5家单位的专家、老师和学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油气地球物理探测”。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肖立志院长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陈大恩副校长致欢迎词。本次一天半的研讨会共交流30篇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促进了应用地球物理学科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台湾南投7.6级地震前卫星红外异常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秀登  徐向民  王煜 《地震学报》2000,22(6):666-669
1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南投 7.6级大地震前 1 0天 (9月 1 2日 ) ,笔者注意到卫星红外异常情况 ,并于 9月 1 4日向浙江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作了口头通报 :“近期台湾或其海峡一带将有大震发生”1,并请金华市气象台将卫星云图资料保存下来 2 .这些云图是一份宝贵的临震红外异常记录 ,现予公布 ,供大家研讨 .1 临震卫星红外异常时空演变纪实笔者获悉 9月 1 0日 2 2时台湾东海域发生 5.2级地震后 ,9月 1 2日就去金华气象台观测卫星红外云图 .从震前的 GMS卫星云图 (图 1 )可见 :在原本基本均一的台湾东部洋面上 ,1 999年 9月 4日 2 3时 (世界…  相似文献   

3.
“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申报进展顺利──中美地震专家同意合作开展研究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邀清,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郦永刚(Y.G.Li)博士于1996年4月19-20日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了力期丙天的工作坊同。访同期间...  相似文献   

4.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记事报》1979年1月第131期23—25页刊载一篇报道,介绍在法国施特拉斯堡召开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议期间(1978年8月29日至9月5日),举行了由欧洲地震委员会的“地球动力技术”工作组组织的“在地震带观测地壳动力”的国际会议。会议探讨了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地空技术问题。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地震学会和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共同组织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地球科学夏令营”(以下简称“夏令营”),于2005年7月25日至8月21日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地区举办。本届“夏令营”从时间上分两期举行。  相似文献   

6.
美国利用IMAGE卫星的极紫外辐射(EUV)探测器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了连续5年的遥感成像观测。由于IMAGE卫星数据是沿观测路径上的积分投影数据,并且存在地球“遮挡”、“阴影”、“数据缺失”等问题,无法直接利用传统的CT方法对等离子体层进行三维重建。本文利用地球磁场模型,基于地球等离子体层的物理性质,建立一个联系地球磁赤道面密度与投影数据的EUV成像模型,实现了从单个角度的EUV观测图像进行地球等离子层三维重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GOES9卫星观测的能量大于2MeV和大于4MeV电子通量和行星际飞船ACE太阳风参数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以及磁暴指数Dst资料,分析了1998年4-5月期间地球同步轨道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时间和能量响应特征及其与行星际太阳风参数、磁暴和亚暴等扰动条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性(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有明显的周日变化,中午极大和午夜极小.4月22日和5月5日开始的两次大事件中,能量大于2MeV电子通量中午极大值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尺度分别约为4天和1天,中午极大值高于背景水平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3天(4月22日-5月4日)和16天(5月4日-20日)以上.每次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能量范围不完全相同.两次大事件的上升段都对应于磁暴的恢复相,与太阳风动压脉冲、高速流脉冲和负Bz分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于1988年9月23日—27日在沧州联合召开了桩基无损检测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26个单位的157名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曲克信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收到论文摘要72篇,在会上宣读了50余篇。  相似文献   

9.
乌克兰地球遥感卫星SiCH-2由2011年发射升空,目前已停止工作,处于失效失控状态,作为空间碎片目标由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提供两行根数(TLE)预报.本文分析了光学系统的“猫眼”效应,以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实现对SiCH-2卫星进行激光测距,测量回波强度大,测距精度优于10 cm.测距能力表明SiCH-2对激光反射回波达到合作目标带反射器的卫星激光测距水平,与光电探测设备“猫眼”效应分析的探测能力相当,测距数据结果表明该卫星处于自转状态,自转周期为4.3 s.本文国内外首次实现基于“猫眼”效应对在轨目标的激光测距,为远距离空间目标的探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促进高精度激光探测技术的应用发展,有利于对失效或轨道异常的光学系统类光电探测系列卫星进行监视监测.  相似文献   

10.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实现为测定地球动力学扁率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GRACE卫星是目前最新的重力测量卫星,据其恢复的低阶重力场较以往精度得到大大提高,然而其观测地球动力学扁率(二阶项)却与卫星激光测距(SLR)结果相差较大.本文采用最大熵谱和小波分析方法对GRACE和SLR观测的地球动力学扁率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RACE观测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年际周期变化振幅仅为SLR观测结果的25%,并且目前GRACE观测的地球动力学扁率数据中含有系统输入信息和相位差,但前者较后者包含有较强的短周期(2~6月)信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GRACE与SLR全球观测数据时空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1.
概况 2005年10月11—13日,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电子工学科教授早川正士博士(Dr.Masashi Hayakawa)应邀访问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2Et在地球物理所做了题为“Electromagnetic precursors of earthquakes(地震的电磁前兆)”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台网技术人员培训团一行15人于2000年9月2-20日赴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和联邦地球科学及自然资源研究院(BGR)进行了培训,在德国的周密安排和中德以方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团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培训任务,文章就这次的培训及培训团所了解到的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由意大利马约拉纳科学文化中心国际固体地球物理学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lidEarth Geophysics,Ettore Majorana Centerfor Scientific Culture)组织的“地震预测”讲习班于1989年7月16—23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镇伊赖斯(Erice)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23~29日,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the 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即19EMIW)在北京举行.会议由IUGG(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和IAGA(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所属的电磁委员会(1-2工作委员会)主办,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承办,是地球电磁感应研究和应用领域最高层次的专业性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5.
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1983,26(6):598-598
<正>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十八届大会于1983年8月15日至27日在西德汉堡举行。这是每四年一次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界的学术盛会。会上,有五次综合报告及廿一个学会间交叉的学术报告会。联合会所属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地磁和高空物理协会(IAGA)、气象与大气物理协会(IAMAP)、水文  相似文献   

16.
<正>1研究背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因其速度快、范围大以及高数据分辨率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2004年法国DEMETER卫星成功发射,利用卫星对地观测数据研究和识别地震电离层异常成为当前研究热点。Akhoondzadeh等(2010)研究了2009年9月29日Samoa islands MW 8.1地震、2009年4月6日L’Aquila MW 6.3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Sichuan MW 8.0地震,结果显示,在地磁平静条件下,DEMETER卫星电子浓度和离子浓度正负异常出现在震前1—5天,这意味着电离层异常可以作为有效的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及重力仪器讨论会于1992年9月23日至26日在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32个单位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84篇。 会议除大会专题报告外,并分重力大地测量及重力场理论、重力方法研究地球内部与资源、固体潮观测与重力仪器三个专题组进行学术交流。内容涉及地球重力场理论,重力及微重力观测,潮汐理论及  相似文献   

18.
中巴资源一号卫星湖泊信息提取——以南京景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施晶晶 《湖泊科学》2001,13(3):280-284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是我国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它的发射成功及运行,解决了长期依赖国外卫星数据的缺陷,本文简要介绍了CBERS-1的传感器类型,并利用CBERS-1 1999年11月29日过境的南京景数据,根据图幅特点,将水质信息尤其是该区内的湖泊信息加以提取,进行分析,较为详实的分析了区内湖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磁与超高层大气物理学协会(IAGA)于2004年12月12日发表了第10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这是对地球主磁场标准数学描述的最新版本,在对地球深部、地壳、电离层及磁层的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国际地磁参考场系数由国际地磁与超高层大气物理学协会的一个特别工作组最终确定下来。国际地磁参考场是地磁场模型工作者和全世界从事卫星及台站地磁观测数据收集和发布的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汶川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DEMETER卫星由法国于2004年6月发射,高度约为665 km,圆轨道且经过极区,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异常.2008年5月12日6∶28(世界时)在四川省汶川县(31.02°N, 103.37°E)发生了Ms8.0级的特大地震.本文分析了在震前一周内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这些异常主要包括:(1)卫星在震前4天和5天经过震中附近时,记录到电子浓度、电子温度和氧离子浓度出现剧烈变化(变化率均超过20%);(2)在震前3天和7天,卫星探测到增强的电磁辐射.同时利用ELF频段(0~1250 Hz)的三分量电场和磁场数据,对异常电磁辐射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计算了电场功率谱、磁场功率谱、波矢方向和极化特性等).另外,考查了观测期间的地磁指数,由此得出观测到的异常现象不大可能由地磁活动引起.最后,对震前出现的这些电离层异常的可能的物理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