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而立 《地球》2010,(5):10-11
地震、堰塞湖、泥石流、“天坑”……如何抵御层出不穷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
于克涛  蒋浦 《地震地质》1992,14(3):279-285
地表破裂是断裂发育地区主要的地震地质灾害。断层错动、地表破裂对结构物的破坏不是一般的抗震措施所能抵御的。因而地表破裂危险性分析日益引起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利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原理,建立了考虑位错衰减的场地破裂危险性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了解场地在未来的有效时间内最大位错超过给定值的可能性。最后,以鲜水河断裂为例,评价了某场地的破裂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楚雄州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从地震地质灾害、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震后地质灾害演化4个方面探讨了该州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裂缝为主,中强震活动频繁区域地质灾害相对较发育,尤其在6级以上地震的高烈度或低烈度交叉区域,6级以下地震虽然触发地质灾害程度较弱或不能触发,但对地质灾害发育起了促进作用;震后地质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武定6.5级地震导致境内地质灾害活动持续长达23年,大姚6.2、6.1级地震致使大姚县地质灾害活动持续18年之久。楚雄州未来灾后重建时应充分考虑震后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特点,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搜集了鲁甸6.5级地震和景谷6.6级地震震区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提取地质灾害点中对道路有影响的地质灾害点,分析了导致道路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各影响因子,并将两次地震道路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对比,得出初步认识,所得结果对进一步认识云南省内地震地质灾害对道路风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井研县岩体破碎、坡体崩滑等地质灾害频发.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的7.0级地震对井研县坡面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为防止群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井研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排查.通过调查核实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29处,其中新增31处.本文根据井研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克荣  何其霖 《地球》2012,(8):98-99
东海县地处沂蒙山脉的延伸部与淮北平原的交界地带,是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东海县地质背景和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对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东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点,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1,(7):57-57
在此次土地调查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完成了全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调查与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可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会商系统,成功预测地质灾害14次。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通过广泛的资料搜集,结合降雨、地质灾害灾情和有关经济指标,分析了1999―2009年甘肃省地质灾害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讨论了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省的地质灾害数量和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灾害数量显著增加,人员伤亡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所控制,但地质灾害依然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涿鹿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防治对策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从"防"与"治"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既符合涿鹿县的实际情况又易于执行。  相似文献   

11.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辖区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叶城二牧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权重,分区评价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了四个等级:地质灾害高危险区(10.71%)、地质灾害中度危险区(36.67%)、地质灾害低危险区(43.24%)、地质灾害非危险区(9.68%)。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比较吻合。其区划成果对叶城二牧场减灾防灾以及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新疆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遥感在我国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作用亦是愈加重要,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监测中,可以快速地掌握受灾区域的实际情况,及时监测灾情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卫星遥感技术、InSAR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各自在地质灾害应用中的特点,对三者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在地质灾害中灾情获取、灾后处置等领域的发展动向,以供相关研究人员作为参考。从卫星遥感技术、InSAR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地质灾害的应用和发展进程来看,三者已处在广泛的业务应用阶段,可为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等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面向用户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程选址、防震减灾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等均需要地震地质灾害基础数据,但地震地质灾害种类多、信息量大,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并实现共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GIS技术,以ArcGIS为系统平台,建立了面向用户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首先,基于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对应的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的总体架构;对构建地震地质灾害系统存在的数据标准化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以唐山地震为例,建立了示范性地震地质灾害GIS系统。  相似文献   

15.
范宏喜 《地球》2010,(5):21-23
地质灾害预报难度究竟有多大?地质灾害防治是否有规律可循?在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凸显科学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大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在国土资源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不久前联合举办的“西部复杂山体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学术论坛”上,专家和与会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云南鲁甸“8·03”MS6.5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了大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基于对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的剖析,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特征如下:(1)震后地质灾害较震前成倍增长,震前地质灾害多以中小型浅层崩滑为主,地震诱发了诸如甘家寨、红石岩等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大量沟谷崩滑堆积物为泥石流储备了丰富的物源;(2)震中高烈度区域地质灾害密度大,沿发震断裂带NNE—NE向构造密集发育,震中区龙头山镇地质灾害发育最为集中;(3)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明显受控于河流水系(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等)、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沙乐公路)等线性地貌单元和线性工程,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汶川Ms8.0地震驱动的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驱动了大量的同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同时造成了山谷中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堆积,并将以泥石流的形式进入河流系统,造成震后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也是地震灾区在震后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组的卫星影像处理和实地观测工作,以及前人对同震地质灾害研究获得的数量资料,对同震地质灾害数量在平行于断裂方...  相似文献   

18.
谢宗英 《高原地震》2010,22(3):67-70,66
详细地分析研究了泽库县地质灾害特征和致灾机理,为该区域的城镇建设布局提供了科学的地质灾害防御和治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本文基于近年来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整体流程,包括评估依据、技术内容、评审要求及评估工作完成后如何备案等进行了评述,并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22年1月8日发生的门源M6.9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砂土液化、地裂缝等多种同震地质灾害。通过对门源M6.9地震地质灾害进行现场调查,得出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各类型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的原因,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震中附近;崩塌、落石总体规模较小,滑坡多为岩质滑坡,且以冰碛物和表层岩土体的溜滑为主。受表层土体冻结和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饱和砂土液化沿较窄的地裂缝呈串珠状分布,喷出物多为粉细砂。地震形成了4条左旋左阶斜列的地表破裂带,并在极震区内形成了大量的地裂缝。断层破碎带对地震动的阻隔作用、覆盖层薄、地表土冻结可能是造成本次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的主要原因;地震产生的大量地裂缝导致斜坡和堆积体的稳定性减弱,在耦合集中降雨、冻融作用等因素后可能诱发滑坡灾害,松散堆积于沟床处的崩滑物作为物源,可能会增加地震影响区泥石流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