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飞机雷达观察到火山喷发1994年10月1日,当“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将摄像机对准喷出的熔岩和污浊的尘埃聚焦时,航天飞机上的雷达正在扫描喷发的火山。根据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指示,这次飞行“按常规”进行。当环境观测飞行进入第二天时,七位机组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刚刚上天,日本科学界又准备“入地”。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学者正积极联手美国、欧盟、中国筹备一项计划,向地球内部深深挖掘,去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报道说,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3.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对可能提供地震警告的雷达进行试验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机组人员使用一套价值3.66亿美元的雷达成像系统,在本周末(即1994年10月8日─—译注)试图产生清晰的三维地形图。这项技术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能提供临震警告。基于在“奋进...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NASA)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于美国太平洋时间2004年1月3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成功着陆于火星的“古谢夫环形山”。为此,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项目引起了举世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4月7—9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召开的“磁暴预报和电磁扰动学术讨论会”上,武汉物理研究所黄天锡提交了《“挑战者号”爆炸和武汉电离层扰动》一文,一些同志围绕这一问题交换了意见。 1986年1月29日北京时间零时39分,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约16km处发生突然爆炸,爆炸激起的大气层扰动有可能以次声和较大尺度行进式电离层扰动—TID的方式向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6.
T.  I.  Allen  D.J.  Wald  陈鲲 《世界地震译丛》2009,(6):41-52
近年来,从美国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RTM)30弧秒(arcsec)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出一种估计全球地震场地条件或者地下30m的平均剪切波速(Vs30)的新方法。在缺少基于地质和岩土的场地条件分布图的地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通过Vs30的测量值和地形坡度的相关性,可以把地形坡度作为一个可靠估计Vs30的替代指标。在这里,我们来检验使用高分辨率(3弧秒和9弧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是否能够解析出比使用低分辨率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更详细的Vs30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并不能全部获得比30弧秒更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然而,在存在这些数据的许多地区,这些数据被用来解译地形坡度的精尺度变化,并最终解译Vs30。我们使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和科学(EROS)数据中心的国家高程数据集(NED),在美国几个地区研究使用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来估计VS30,这些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地区、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及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我们将这些结果与全球范围内都能获取的台湾台北市使用9弧秒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的例子作比较。使用较高分辨率的美国国家高程数据集重新得到更精细尺度的地形坡度变化,这可更好地与地质和地貌特征相关联,特别是在丘陵—盆地之间的过渡带,确保使用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是可行的。然而,统计分析表明,与低分辨率地形所得到的Vs30测量值相比,测量值很少或者没有得到改善提高。这表明一些地形平滑处理可能会提供更稳定的Vs30估计。此外我们发现,在精度高于30弧秒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数据有遮盖的地区高程变化范围过大,不能解译出可靠的坡度,特别是在较低坡度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7.
美国专家们在一次“地震危险”学术会议上说,地震时最安全的地方可能是地下。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Bolt)博士说:“如果呆在地下15英尺深的地方,地震效应将减少一半。如果在地下30英尺深的地方,其效应将只有地面上的四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8.
张佑一 《地球》2012,(1):37-37
北京时间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中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同时,中国本次航天发射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相似文献   

9.
赵建东 《地球》2021,(2):58-63
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说:“深海是人类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区域,深海地下更是一片未知世界。”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0日清晨4时20分左右,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载着3名潜航员,从“探索一号”母船机库缓缓推出,被稳稳地起吊布放入海。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0月1日清晨,美国加州洛杉矶发生一次中强地震,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和相当程度的破坏。一、地震参数和余震活动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7时42分(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4时44分),美国国家地震情报中心测定该震震级为里氏6.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测定为里氏6.0。震中位于距洛杉矶中部以东10英里和惠蒂尔正北的惠蒂尔海峡大坝游乐区(北纬34°4′、西经118°5′)、距圣安德烈斯断层30英里。震源深度约14.5公里。主震后  相似文献   

11.
李艳琴 《地球》2011,(5):41-45
时间:3月13日,14时~15时30分。 地点: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白龙潭桥。 整整1个半小时,此处无一行人或车辆经过。而半年前,这里最多时曾聚集两三百人。他们慕名而来,只是为看全世界最大的“冰臼”。这个“冰臼”,就是白龙潭。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月14日巴基斯坦发生两次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月14日15点20分(北京时间18时30分;格林尼治时间10时20分),震级为里氏5.7级,震中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东北约200km的山区。约一个半小时后,同一地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14日1时32分和34分,新疆石河子相继发生了5.0、5.4级地震。两次地震前,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出现了不少前兆异常,依据“九五”、“十五”及其它基金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对上述两地震进行了跟踪预测。  相似文献   

14.
引言2003年5月26日下午6时24分发生了震源位于宫城县近海的7.0级地震(以下简称“5·26”地震)。地震造成港口设施、东北新干线天桥部分受损,并发生滑坡。由于天桥受损导致东北新干线部分区段运输中断,不仅延误了自治体的信息传递,移动电话等也不能及时通活。万没想到的是,在与这次地震发生的同一地区,即2003年7月26日的午前0时13分M5.5,7时13分M6.2,午后4时56分M5.3的地震又相继发生,震源均位于宫城县北部地区(以下简称为“7·26”地震)。“7·26”地震造成的灾害比“5·26”地震大得多,下面,对这两次地震的受灾情况做一介绍。1“5·26”…  相似文献   

15.
根据邢台直接前震N-t图(与M-t图完全一致)和5次MS≥6.0地震活动时序相关性,采用“震情三分律”方法可分别得到大震前82 d,59 d的短期预测和30 h的临震预测;与此同时,若条件许可再采用“对称填补”方法又可作出强震到来前的“活动范围”预测区。指出,此二者都与当代数学理论有某些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2月6日9时17分、18时24分,土耳其连续发生2次7.8级地震,导致土耳其、叙利亚超过5万人遇难,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综合赴土耳其救援队队员工作记实、地震专家分析解读、新闻报道等情况后发现,土耳其这2次大地震灾害暴露出“三大问题”,为此对云南防震减灾工作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2 0 0 1年 1月 13日当地时间中午 ,萨尔瓦多的拉巴斯省发生大地震 ,造成惨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 地震参数1.1 发震时间主震发生在当地时间 2 0 0 1年 1月 13日中午 11时 34分 ;北京时间 1月 14日凌晨 0 1时35分 ;格林尼治时间 17时 34分。地震持续了约 30 s,此后断断续续发生了 5 2 3次余震 (截止 1月 15日 )。1.2 震中位置萨尔瓦多测定 ,这次大地震的震中位于首都圣萨尔瓦多东南 10 5 km的拉巴斯省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测定为 12 .8N,88.8W。1.3 震级美国地质调查局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美国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 A ,B ,C)图像和加拿大雷达卫星ScanSAR图像的分析 ,并结合LandsatMSS ,TM图像和数次大面积的野外调查 ,识别出今天风吹沙覆盖下的古河道和古湖盆 ,确立了横贯本区北部的一条古河湖串联水系系统 ,揭示了此区流沙带主要是以古河道作为通道移动的规律 .初步建立了自第三纪以来这一 30 0 0 0 0km2 地区的水系演化模式 ,确证了地质历史时期阿拉善高原曾经是湿热的河、湖众多的自然地理景观 ,初步恢复了自“青藏运动”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本区地势高、低反转的影响过程 .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四川巴塘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况1989年4月16日04时34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发生M_s6.7地震,随后于4月25日10时13分、5月3日13时53分和23时41分分别发生M_s6.7、M_s6.4和M_s6.2地震,到9月30日止,共发生M_L≥1.0地震21000余次,M_L≥2.0地震3428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新闻》1979年年底的两期分类综合报道了“1979年主要科技新闻”,在“地球科学”一栏内曾提到,“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了同新马德里地震活动有关的断层带”。现根据美国《地质时代》1979年12月号刊登的题为《看到了新马德里断层带》的文章和美联社华盛顿1979年10月22日电讯的有关报道,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