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融冻泥流型滑坡属于长度与深度之比为无限大的浅层滑坡,应用无限斜坡分析方法研究滑坡的稳定性是完全合适的。考虑渗流方向与斜坡方向一致的情况,应用有效应力原理,本文推导出不同含水条件下融冻泥流型滑坡安全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绘制出了干土坡和完全饱水土坡稳定性分析图表,并对青藏公路K30 35里程融冻泥流型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斜坡受冻融作用影响,不同季节和深度的稳定性是估计流域地质灾害物源量的依据之一。经分析,基于无限斜坡分析方法推导出的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滑坡安全系数解析表达式适用于特定斜坡。为了得到季节冻土斜坡稳定系数在年内各月份不同深度的变化趋势,首先比较了2个抗剪强度指标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其次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抗剪强度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函数;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地温随月份和深度的变化趋势函数;深度1 m内的含水率,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随月份和深度变化趋势需经观测获得,再经回归分析得到含水率随月份与深度的变化趋势函数。经参数变化趋势分析,得到斜坡稳定系数时空变化趋势函数。  相似文献   

3.
马崇武  刘忠玉  田君 《岩土力学》2008,29(5):1249-1253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和相关联流动法则,对地下水位升高过程中平移模式下的黏性土无限边坡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探讨了坡体变形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边坡安全系数和坡面水平位移的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土坡的初始应力状态和抗剪强度指标对地下水位升高过程中滑坡前塑性区的厚度、坡体内塑性应变和水平位移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列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评述土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在? 平面上等效面积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如DP4(Drucker-Prager与Mohr-Coulomb两屈服准则在? 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DP5(Drucker-Prager与Matsuoka-Nakai两屈服准则在? 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和DP6(Drucker-Prager与Lade-Duncan两屈服准则在? 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等模型都不同程度地模拟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的破坏强度,这就是为什么等效面积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在二维土坡稳定分析中被推广应用的原因。结合砂土的真三轴强度破坏试验结果,从量化角度论证了DP4模型求出的土坡安全系数可能会保守一些,而DP5和DP6两模型求出的土坡安全系数可能会更真实一些,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的承载潜力,因而进一步改善了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东南沿海地区每年汛期由台风暴雨诱发的坡积层滑坡灾害事故众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斜坡单体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控的重点、难点。在野外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及岩土体力学测试的基础上,以仕阳镇仕阳北坡为例,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斜坡的稳定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斜坡安全系数的统计特性;基于斜坡破坏概率研究了承灾体的易损性,并定量计算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建筑物及人员的风险值。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滑坡发生概率随之增加,其风险值也逐渐增加,特大暴雨工况风险最大,其人员风险为94人/年,经济风险为1.41亿元/年。研究结果对东南沿海地区该类滑坡的防治工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两类低角度滑坡灾害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发育的两类低角度滑坡--融冻泥流和热融滑塌是冻融循环条件下特殊的斜坡失稳类型,在广大的非冻土地区一般很难见到这种低角度的滑坡类型。探讨了两类低角度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即质点迁移效应和滞水润滑效应。以摩尔-库仑强度准则为理论基础,应用所推导的沿坡面平行方向渗流条件下安全系数的统一形式,对青藏公路k3035里程热融滑塌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验证了活动层沿厚层地下冰面滑动的“滞水润滑效应”。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观点出发,针对热融滑塌这种可控的滑坡地质灾害,提出了基于保护冻土原则的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崇武  刘忠玉 《岩土力学》2007,28(Z1):563-568
采用Mohr-Coulomb强度理论,对下有不透水层的无限边坡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探讨了降雨过程中坡面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坡前坡面水平位移的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土坡的抗剪强度参数、初始应力状态和降雨强度对边坡的安全系数和水平位移都有很大影响,但初始应力状态对滑坡发生的时间没有影响,对于具有较小抗剪强度参数的边坡,如果降雨强度较大,则滑坡时的水平位移较小。  相似文献   

8.
巴东组第三段是三峡库区滑坡发育的主要地层之一,巴东新城深部变形监测钻孔岩芯分析表明在巴东组第三段地层中发育有多层软弱夹层,以泥质灰岩、钙质泥岩为主,大部分破碎带具有顺层、连续等特点。白土坡斜坡岩体中主要贯通性夹层有13层,中上部夹层分布较密,西壤坡斜坡岩体中主要贯通性夹层有3层,与白土坡巴东组第三段下部夹层对应,巴东组第三段中的软弱夹层是斜坡深层岩体的主要结构面。白土坡深层岩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的上升斜坡稳定性有下降趋势,但其整体稳定性较好,白土坡前缘断层为斜坡深层变形提供了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东山寺藏经楼建设工程地处东山公园山体南侧顺层斜坡上,大型的工程建设活动,加之强降雨、地震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对山体斜坡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对斜坡场地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整体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不利的工况组合条件下,斜坡安全系数较低,安全储备不足。据此提出相关处置措施建议,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新源山区黄土滑坡十分发育,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和斜坡受力条件3种.在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受力条件的改变是导致黄土斜坡稳定失衡和发生滑坡的最根本原因,降雨和融雪水入渗是影响斜坡受力条件改变的主导因素.对黄土滑坡的防治,建议采取避让和以避让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次级滑动面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超  刘松玉  籍晓蕾 《岩土力学》2016,37(4):935-942
传统强度折减法通常对整个边坡区域进行折减,因而只能得到最小安全系数及对应的最危险临界滑动面。但在工程实践中,边坡的治理范围不能局限于最危险滑动面所包围的区域,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次级滑动面范围内的坡体亦应得到治理。为了克服传统强度折减法在搜索次级滑动面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度折减法。一般而言,边坡的屈服区域主要集中在滑动面两侧附近,形成一个沿滑动面分布的剪切破坏带,因此,在用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只需对剪切破坏带范围内的局部坡体进行折减,则可得到该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和滑动面。基于以上认识,假设剪切破坏带沿对数螺旋曲线分布,不断调整对数螺旋曲线的形状以得到不同范围的剪切破坏带,对各种不同的剪切破坏带范围内的坡体进行局部折减计算,即可得到不同的安全系数及对应的滑动面。通过两个边坡算例(单台阶、双台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最后讨论了剪切破坏带的宽度对结果的影响。两个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最危险临界滑动面,亦可得到任意安全系数对应的滑动面。  相似文献   

12.
杨涛  刘涌江  杨兵  陈伟明 《岩土力学》2014,35(6):1756-1761
复杂基坑边坡具有明显的三维效应,目前计算方法尚不便准确计算其三维稳定性,不便于确定其空间失稳范围。在三维数值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选用Bezier双三次曲面对通过节点的位移等值面进行拟合,以位移等值面作为基坑边坡局部破坏面,据此计算出垂直破坏面的正应力和滑动方向的剪应力,提出新的点安全系数定义为该点抗剪强度与滑动方向上剪应力的比值,整体安全系数为等值面上点安全系数对面积的加权平均值。分析了某师范大学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点安全系数在剖面分布上呈中部小,内、外高的分布特征,小于1.06的区域从坡脚延伸至坡顶,揭示了滑动面的位置,最危险滑动面为15 mm的位移等值面。通过与刚体极限平衡法比较,验证了特定剖面上二者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尹小涛  严飞  秦雨樵  周磊  王东英 《岩土力学》2018,39(Z1):387-394
以华丽金沙江桥华坪岸顺层边坡地震稳定问题为研究对象,在slide下利用Janbu-simplified法计算了其最不利滑动面和安全系数,为模型试验确定了宽900 m×高450 m的试验范围。采用拟静力法,在Phase 2D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模型边坡,计算了0.00g、0.10g、0.15g、0.20g、0.25g、0.30g、0.35g等7个地震工况的安全系数和位移。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位移与水平地震加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极限平衡法与强度折减法所得安全系数在1.0附近安全系数离散性最小,远离1.0则安全系数的离散性增大,差异是两类方法极限状态定义的不同造成的。基于安全系数确定的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20g;(2)剪应变揭示的边坡破坏模式为桥墩位置拉剪破坏、T2凝灰岩主滑和前缘近于水平剪出破坏,坡体内部的变形响应敏感性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剪应变。基于变形演化规律确定的临界值为0.15g~0.20g,相应水平位移预警值为10.2 mm,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3)综合确定华坪岸顺层边坡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2g,50年超越概率为10%和100年超越概率为2%对应的安全系数分别约为1.2和1.1,华坪岸边坡在现行抗震设防标准下是安全的。当前选择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而安全监控实践中一般选择可操作性和预警性强的变形值作为控制指标,所以边坡稳定性评价需要采取安全系数与临界位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假定滑面正应力分布为2个待定参数的拉格朗日函数,推导出爆炸震动作用下滑体的水平力、垂直力和力矩平衡方程。通过算例分析证实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说明爆炸振动拟静力系数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向下、水平指向坡外的爆破振动荷载以及两者的联合爆破荷载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有很大的影响;爆破荷载拟静力系数从0增加到0.3 ,每步增加 0.05,爆破振动水平指向坡外时,边坡安全系数减少6.65%~23.54%,爆破振动垂直向下时,边坡安全系数减少1.18%~2.52%, 联合爆破荷载的方向对边坡稳定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岩石边坡稳定的块体单元极限分析上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峰  陈胜宏  吴关叶 《岩土力学》2008,29(Z1):323-327
将块体单元法与极限分析上限法相结合,提出了岩石边坡稳定的块体单元极限分析上限法。借助于块体单元法离散计算区域,通过块体系统速度场在结构面上满足Mohr-Coulomb屈服条件、关联流动法则、速度边界条件以及块体系统虚功原理,构成求解边坡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上限解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求解采用复合形法。最后研究了一个岩质楔形体边坡算例和小湾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实例,通过将块体单元法上限分析计算结果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相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考虑桩间距范围内滑体对抗滑桩受力的影响,从单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整体稳定角度出发,在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指定设计安全系数情况下抗滑桩的内力时,提出对一个桩间距范围内的加固坡体进行整体分析,将抗滑桩所在部位单独划分条块,该条块包括桩体受荷段及其两侧桩间距范围内的滑体。推导了与此分析模型相应的桩体受荷段底端内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在滑坡推力线性分布条件下作用于受荷段的净滑坡推力计算表达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与完全考虑受荷段两侧桩间距范围内滑体抗力作用时,得到是桩体内力及位移的上、下边界值。实例分析进一步表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利于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溜砂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实验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干燥沙石散粒体临界单面坡沙堆坍滑实验,对颗粒均匀和较大非均匀度沙石建造的临界坡面的坍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探索.颗粒均匀的沙堆坡面出现准周期、大规模的沙石“雪崩”,坍滑重量符合统计的正态分布。而非均匀度较大沙堆的坍滑规模呈现多样化的负幂率分布。从理论上探讨了这2种动力学特性对坍滑的概率风险度以及防治工程可靠度的影响关系。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当坍滑灾害发生概率α减小情况下,颗粒非均匀溜砂坡的防护工程所需考虑的外荷载安全系数迅速增大,并将逐渐大于颗粒均匀的溜砂坡。尤其在α较小,即对工程可靠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安全系数的增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倾斜基岩上的边坡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离心模型试验对工程中被颇为关注的带有与边坡走向一致的倾斜基岩面,且在该基岩面存在软弱夹层的边坡的稳定性和破坏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研究,并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类边坡失稳时,紧贴岩面的软弱夹层就成为滑动破坏面,因而边坡整体沿基岩面向下滑动,且侧向水平位移各处基本一致,表现出典型的平移滑动破坏模式。将稳定安全系数的实测结果与按平移滑动破坏模式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后发现,两者相当地吻合,证实了按平移滑动破坏模式所作的极限平衡分析,能良好地预测边坡平移滑动破坏情形下的稳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9.
边坡失稳,滑体滑出,滑体由稳定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同时产生很大的且无限发展的位移,这就是边坡破坏的特征。有限元中通过强度折减使边坡达到极限破坏状态,滑动面上的位移和塑性应变将产生突变,且此位移和塑性应变的大小不再是一个定值,有限元程序无法从有限元方程组中找到一个既能满足静力平衡又能满足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则的解,此时,不管是从力的收敛标准,还是从位移的收敛标准来判断有限元计算都不收敛。塑性区从坡脚到坡顶贯通并不一定意味着边坡破坏,塑性区贯通是破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要看是否产生很大的且无限发展的塑性变形和位移,有限元计算中表现为塑性应变和位移产生突变。在突变前计算收敛,突变之后计算不收敛,表征滑面上土体无限流动,因此可把有限元静力平衡方程组是否有解,有限元计算是否收敛作为边坡破坏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