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地震的发生是应力释放的必然产物,但应力在何时释放,这可能是多种偶然因素的综合结果。在地震条件已具备的条件下,外天体相对于震区的某些特定位置所产生的引力作用,很可能是这诸偶然因素之一。本文谨依这种考虑,就云南省1970年以来Ms>6.0的地震与太阳系内天体的一些特殊位置(简称天象)的关系作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冕洞的研究在近二十多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冕洞的发现及观测历史,系统阐述了冕洞的结果特征,形成及演化规律,讨论了冕洞对日地空间产生的影响,冕洞与超级活动区的关系以及冕洞在太阳活动预报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1970-1995年的晚洞资料听时空分 布和磁极性演化规律与太阳活动区的关系以及冕洞的时空分布和磁极性演化 规律与太阳活性周的得出以下结论:(1)冕洞在南北半球的分布在形态上基本是  相似文献   

5.
日地能量计划(STEP)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8.
9.
分别应用太阳黑子视面积数和太阳黑子相对数代表太阳活动水平与天津夏季降水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子面积指标明显优于黑子数.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统计分析了1965至1978年期间,在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际空间测量到的日球参数的太阳周变化,包括各种基本参数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密度和流密度、声速、马赫数及其他无量纲参数。文中论证了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太阳周变化,即冕洞周和黑子周变化,前者随日冕结构寿命增长在1974年达到极大值,找到了人们寻找多年的遵循太阳黑子周变化的参量,并且讨论了冕洞极大和黑子极大年太阳风平均特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根据低频夭波实测资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引起低频夭波信号的幅度与相位产生突然异常的原因,与太阳地球物理现象有关。而在高精度的授时结果中,必须考虑到异常传播条件对低频天波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当背景磁场在日冕中存在零磁场线时,反向新磁通量的喷发将会产生双重电流片,包括零场区附近的磁场受到挤压而形成的横向电流片和新喷发场、原背景场之间形成的拱形电流片、本文用一对线偶极子来模拟背景场,用一对线磁荷来模拟反向喷发场,讨论了上述双重电流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电流片形成过程中,物质将向电流片集中。拱形电流片物质主要来自过渡层和光球层,并通过辐射损失进一步冷却,形成低温日珥环;横向电流片的物质则全部来自日冕,从而形成高温日冕环。以上结果可用来解释1984年4月14日观测到的日冕瞬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太阳变化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我们积极地参与了各式各样的正在和即将进行的研究项目。本文对这些项目作了综述,并介绍了我们有关的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到干涉仪对电离层中不同尺度不规则性的滤波作用、结合密云米波综合孔径系统、提出了电离层E_(?)层是电离层不规则性影响该系统的主要根源。不规则性的尺度约在700~1000米的范围。再考虑到E_(?)层的漂移运动,提出了文中所描述的模型。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E_(?)层对综合射束污染的模拟计算,结果指出:射束主瓣的增益下降约10%,副瓣由13%增大到18%;综合射束在赤经方向出现不对称性,从而引起约0.6秒的赤经误差;射束的边缘处和两个扇形区出现了杂瓣。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太阳变化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我们积极地参与了各式各样的正在和即将进行的研究项目。本文对这些项目作了综述 ,并介绍了我们有关的一些活动。  相似文献   

18.
太阳活动会引起输变电系统异常,特别是对超长距离输变电系统的危害尤其明显.根据SOHO/LASCO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Large Angle and Spectrometric Coronagraph)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数据、华北电力大学和芬兰气象研究所获得的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数据以及地磁暴数据,分析研究了与GIC事件有关的对地晕状CME的重要观测特征和物理性质.按照对称性将晕状CME进行分类后,发现造成GIC事件的晕状CME主要有3类:完全对称型、亮度不对称型和外形不对称型.不同类型的全晕状CME驱动的GIC事件在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特征各不相同.其中,亮度不对称型晕状CME很有可能对GIC事件影响最为严重.同时注意到GIC与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率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51-2009年59年间的中国交通事故起数和10 cm太阳射电流量的有关资料,用经验模式分解方法、交叉小波方法、相关分析方法等数学手段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活动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正相关关系,交通事故的发生受太阳活动的影响。最后对这种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4至2005年在广东岭澳监测到的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ily Induced Current,GIC)事件,分析了其对应的太阳驱动源和行星际太阳风结构,重点研究了GIC事件的行星际起因及效应,并利用小波变换对强GIC事件进行频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GIC事件由全晕状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主导驱动,其行星际起因则包含激波鞘层、磁云或多重行星际太阳风结构.(2)针对强GIC事件(2004-11-09)发现GIC事件强度前期的变化与磁云边界层相关,而后期的强度变化主要是磁云本身引起.(3)GIC在电力系统中相当于准直流,其能量体现在两个时间段,前期较弱属于脉冲类型,后期强度较大;关于GIC引起变压器温升的累积时间,相比GIC事件的前期,后期的累积时间更长,对电力系统以及设备的影响更为严重.(4)通过相关性分析,SYM-H指数和dBx/dt与GIC的相关性明显强于其它地磁指数与GI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