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一、矿区简况阳春黑石岗矿区位于广东湛江地区,硫铁矿床中溶洞矿矿体赋存于黑石岗背斜两侧。背斜轴部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翼部为下石炭统石磴子段大理岩、灰岩。矿体产于接触带。主矿体呈似层状产于背斜的北西侧。矿床中银、铅、锌的硫化物溶洞矿矿体,多受原生硫铁矿或矿区后期构造的控制。溶洞矿在空间上多与黄铁矿体紧密共生,其赋存标高多  相似文献   

2.
<正> 一、矿区地质简况阳春黑石岗硫铁矿区位于广东湛江地区,硫铁矿床中溶洞矿矿体赋存于黑石岗背斜两侧。背斜轴部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翼部为下石炭统石磴子段大理岩、结晶灰岩。矿体产于接触带。主矿体(Ⅱ号)呈似层状产于背斜的北西侧。矿床中银、铅、锌的硫化物溶洞矿矿体多受原生硫铁矿体或后期构造的控制。溶洞矿在空间上多与黄铁矿体或含银铅  相似文献   

3.
<正> 一、矿区简况阳春黑石岗矿区位于广东湛江地区。矿体位于复向斜中之黑石岗背斜两侧。背斜轴部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背斜翼部为下石炭统石磴子段大理岩、灰岩。矿体产于接触带。主矿体产于背斜的北西侧,呈似层状产出。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70°。矿体形态规则,厚度变化不大,一般为10—20米。  相似文献   

4.
广东长坑—富湾银金矿区硅质岩时代的新资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东长坑—富湾银金矿区的金银矿化产于碳质硅质岩—灰岩岩系中。该岩系下部为下石炭统,由下向上为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以含碳灰岩及砂泥岩为主,化石较多。硅质岩—灰岩岩系被认为属于梓门桥组上部,其上为碳质泥岩、碳质砂岩、碳质含砾砂岩等,有晚三叠世化石。但硅质岩及其上部紧邻的砂泥岩中化石很少。  相似文献   

5.
一、矿区地质概述矿区位于某山字型构造与马蹄形盾地东段之内侧.出露地层有上泥盆统灰岩、砂页岩,下石炭统孟公坳组及石磴子段薄层至中厚层灰岩.矿区构造线方向有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前者由大致平行的褶皱和斜冲断裂组成,后者为区内极发育的张扭性断裂带.本区的岩浆岩都是小岩体,地表见有两类:一类是(石英)闪长岩和安山岩?;  相似文献   

6.
新疆东准噶尔克拉麦里山石钱滩组的发现及其层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麦里山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其南麓有一套滨一浅海相地层,呈北西一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砂质灰岩与粉砂岩不均匀互层,靠下部砂砾岩增多。灰岩中含大量海相动物化石。1930年,袁复礼教授将其划分为下石炭统双井子石灰岩层以及双井子南下二叠统石钱滩建造。1655年地质部631队朱夏等、1959年新疆地质局第一区测大队和1961年第三区测大队以及1963年新疆石油局等都将其划为上石炭统。1963年至1964年.新疆区测大队一分队在该区进行二十万分之一区调工作时,笔者和陈敬培等到双井子一带的灰岩中采集蜓类化石,切到了Eostaffella Sp.及Pseudostaffellasp.同年一分队在双井子东Ⅰ号剖面的岩石薄片中亦发现了:Profusulinella sp.,P.  相似文献   

7.
范健才 《云南地质》1993,12(4):383-406
云南省怒江以西的腾冲地区中一上石炭统勐洪群及下二叠统出露完整,富含苔藓虫化石,与蜓、珊瑚、腕足类共生。笔者将本区早二叠世早期地层暂名为“观音山组”该地层富含Hexagonella为主的苔藓虫动物群,经鉴定,计有11属22种,其中新种20个;属冈瓦纳区系。这一动物群的发现,对认定本区当时系冈瓦纳大陆的范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期勘探成果,重新确立了该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将原小海子组解体,以其内部存在的沉积间断为界,其上划为下二叠统南闸组,其下归为上石炭统,并命名为喀拉拜勒组;将原巴楚组解体,其上部“双峰灰岩”段及泥岩段仍为下石炭统巴楚组,下部砂泥岩互层段及砂岩段(东河砂岩段)归入上泥盆统,称东河塘组,并对井下石炭系进行了横向对比。  相似文献   

9.
重庆吴家湾铝土矿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P2l)之下,呈假整合覆于中志留统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或中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之上。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致,铝土矿呈土状、豆(鲕状)、致密块状、砾屑状。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石矿物。控制铝土矿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古环境、地形地貌、构造位置和地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惠阳约场塌陷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质资料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以高密度电阻率法为基础建立研究体系,依据电性特征详细分析惠阳约场地区可溶岩埋藏特征,确定导致塌陷原因的同时预测具有潜在塌陷危险的区域。由于该区可溶岩为早石炭纪石磴子组灰岩、结晶灰岩、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分布广泛并被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塌陷灾害主要诱因为岩溶地质作用,研究37条测线的55个断面,预测并固定隐伏灾害点47处,强溶蚀区39处,强溶蚀落水洞5处。针对岩溶发育程度的不同,以区、带、段三个层讨论地基稳定性.戋嵋分可溶岩和非可溶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1.
湘中下石炭统风暴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龙义 《地质科学》1993,28(4):336-346
本文在对湘中各地发现的下石炭统风暴岩的一般特征的讨论的基础上,区分出浅缓坡近源型、过渡带远源型以及深缓坡末梢型等风暴岩类型,并认为这些风暴岩的发育受当时全球古地理控制。早石炭世北方大陆和南方大陆之间存在的古地中海,造成了赤道附近飓风的形成条件。当时华南板块位于赤道以南接近赤道的地方,必然形成了大量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100060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etailed studies on Late Devonian to Early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rocks in central Hunan, southern China have led to the recognition of 25 lithofacies which can be grouped into:(1) inner ramp peritidal platform,(2) inner ramp organic bank and mound.(3) mid ramp,(4) outer ramp,and(5) shelf basin fades associations.The peritidal platform fades association dominates the Zimenqiao Formation (Namurian A or late Datangian)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gypsum and dolostone-containing sequences, indicating a peritidal platform environment.The other four fades associations dominate the Menggongao Formation(late Famennian).Liujiatang Formation(Tournaisian or Yangruanian).Shidengzi Formations (early Visean or early Datangian).Five upward-shallowing cycles were distinguished in these three Formations.The predominant fades associations developed in each Formation demonstrate an overall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cycle in the Late Devonian to Early Carboniferous in central Hunan.The overall transgressive sequence was preserved in the Shaodong.Menggongao.and Liujiatang Formations,and the overall regressive sequence was preserved in the Liujiatang.Shidengzi.Ceshui and Zimenqiao 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3.
湘中下石炭统粘土矿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中部下石炭统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含煤岩系的沉积,根据粘土矿物在下石岩统剖面分布规律,结合各组段岩性岩相特征,可推断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分布,从滨岸碎屑沉积到滨外泥质陆棚、滨外浅水碳酸盐陆棚,到深水碳酸盐陆棚和浅海盆地,即从滨岸向盆地方向,高岭石含量急剧减少,伊利石逐渐增加,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和绿泥石则先是增加,然后又趋于减少,其最高含量分别在浅水碳酸盐陆棚和滨外泥质陆棚。测水组含煤岩系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伊利石次之,并有一定量的绿泥石和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它们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水介质酸碱度和盐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华南某大型铀矿床成因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某大型铀矿床具典型的岩溶特征。研究发现矿石中铀主要以微脉浸染状沥青铀矿形式存在,沥青铀矿的晶胞参数a0=5.416~5.428,含氧系数为2.31~2.34,属低、中温热液成因。矿床中出现一套低、中温热液矿物组合。测得成矿温度为150~181℃(均一法)。矿床中热水叠加改造特征明显,故建议称之为岩溶热造铀矿床,是一种特殊的新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15.
湘中下石炭统痕迹化石及其环境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龙义  刘钦甫 《地层学杂志》1994,18(3):173-180,T002
湘中下石炭统中发育有非常丰富的痕迹化石,本文报道了在其中鉴别出的17种痕迹化石,并对其组合特征及环境分布进行分析,划分出Fucosopsis组合、Skolithos组合、palaeophycos组合、Rhizocorallium组合、Chondrites组合等。它们分别与潮坪-湖、障壁砂坝、滨外碎屑陆棚、滨外浅水碳酸盐陆棚及深水碳酸盐陆棚等环境相对应。文中还对区内几种常见的痕迹化石如Thalassinoides、Planolites、Zoophycos及Chondrites等的环境意义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界牌岭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白垩系零星分布。石磴子组不纯灰岩化学性质活泼,同时地层中W,Sn,Be,Pb,Zn成矿元素含量高。界牌岭背斜控制了区内的总体构造格架,断裂构造很发育,其中近南北向断层是区内的控岩导矿构造,它所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锡铅锌矿体。区内仅出露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云母化、黄玉化、云英岩化、萤石化。锡铅锌矿体隐伏在80m标高以下,浅部及地表有厚大的萤石矿体。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经历了从高温-中温-低温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层岩性与岩溶发育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系统总结出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可分为3个条带,形成发育分为3个阶段,分别受地质构造、古水文网和地下水控制。岩溶横向发育规律受地质构造和岩石化学性质综合控制,岩石化学性质为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为地下水提供通道,起主导作用;区内强岩溶发育带集中分布在石炭系的壶天组和石磴子组中,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选址应重点评价。岩溶纵向发育分为4层,最深可达标高400 m以下,其中标高-35~-80 m为岩溶极强发育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尽量避让,而标高-35 m以上和-100 m以下岩溶发育较弱,在适当采取工程措施后,较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湘南界牌岭矿床不仅是南岭地区发育的一个晚白垩世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同时也是该区乃至中国重要的萤石产地,锡多金属矿及萤石的找矿勘查均具有重要前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岩石学研究,文章识别出多种类型的锡多金属与萤石矿化,并针对不同类型萤石开展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①矿体分为锡多金属矿体与萤石矿体2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