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地区地震和构造的活动特征,并归纳总结涉县6. 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即:(1)震中位于大型地震带与地震亚带交汇区,现今地震活动性仍然较高;(2)震区附近发育1条规模较大、活动性较高的控制山盆界限断裂-涉县断裂;(3)震中位于孤立的涉县断陷盆地区边缘,山盆新构造运动差异。  相似文献   

2.
巴彦浩特断裂位于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的边界构造带上,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数据对全面理解贺兰山周边区域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研究相对薄弱的巴彦浩特断裂北段开展了断错地貌和古地震槽探研究。观测显示巴彦浩特断裂阿拉善左旗以北段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具逆倾滑,断层西盘相对抬升,在浅表形成半正花状构造组合。年代(56.28±4.04)~(82.2±5.78)ka的冲洪积地貌面上冲沟断错137 m,并在东侧形成断塞塘地貌,估计断层右旋走滑速率为1.67~2.43 mm/a。探槽揭示了3次具有显著地表逆倾滑破裂的强震事件,时间分别为(56.28±4.04)~(55.33±3.04)、(32.79±2.22)~(13.76±1.1)、(13.76±1.1)~(7.86±0.43)ka,逆倾滑量分别为0.44、0.35、0.29 m。与前人在巴彦浩特断裂南段的古地震研究进行对比,可知这3次古地震可能仅为部分事件记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贺兰山周边区域地震构造模型,贺兰山西侧右旋走滑的巴彦浩特断裂强震发震能力不容忽视,贺兰山两侧盆地不同性质断裂系共同构成了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活动边界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嫩江断裂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卫片解译、钻孔资料、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嫩江断裂的存在标志,同时对该断裂的性质、活动时代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沿该带分布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尤其是存在的地震围空区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区的水系展布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应力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克坚 《华南地震》1995,15(1):62-67,94
对广西以及邻区的部分河流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广西水系较好地反映了广西断裂的展布和活动性,一些原称隐伏断裂应当看成活动断裂,文章还对水系统计法进行了讨论,指出该方法在理论上存在某些缺陷,在实际操作上也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玛多-甘德断裂甘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玛多—甘德断裂是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裂。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在玛多-甘德断裂的甘德段保留有一条较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破裂带整体走向NW向, 长约为50 km。 野外获得的最大左旋水平位移7.6 m, 最大垂直位移4 m。 沿破裂带有大量地震活动的遗迹, 地表破裂类型十分丰富。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认为该破裂带形成时代较新。 断裂带在地貌上发育有线性排列的垭口、 断层三角面、 断层陡坎、 断层泉、 断错水系、 山脊扭错、 断塞塘、 鼓包等现象。 根据野外考察并结合现有资料分析, 该破裂带可能是该区域内历史上一次较为强烈地震的产物。 据此推断, 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甘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可能有过强烈的活动并至今活跃。  相似文献   

6.
7.
张北地震区的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张家口坝上地区,震区被中、上新世溢流玄武岩覆盖,第四系地层0-3m。电磁波遥感探测结果表明,张北震区存在NEE、NWW和NE向三组断裂。野外调查证实NWW向的小水泉--满井断裂,尚义县套里庄乡东水泉南北向断裂和赤城--尚义大断理解的东西向次级断裂都明显错断中、上新世玄武岩及其夹层。热释光(TL)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这三条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分别为16.7万年,20.3万年和14.3万年。张北地震发生在NEE、NE和NWW向三组断裂的交汇区附近,NWW向的小水泉--满井断裂是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8.
张文朋  高武平  闫成国  林逸 《地震》2021,41(3):90-103
大寺断裂穿过天津市中心城区,目前尚未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探测研究,其空间展布及第四纪活动性证据不足.据钻孔、重力、大地电磁等资料,大寺断裂切割深度大于10 km,在新近纪之前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正断层活动,造成了下盘地层的大量剥蚀,并构成了断裂东侧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分布边界,其在中—新生代活动较强烈,第四纪以来活动较弱.结合最近的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成果,确定了大寺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活动时代等构造特征.大寺断裂总体走向NNE,倾向E,南起胡连庄北,经团泊东、大寺西,穿过市区东南,止于东丽区万新庄东,总长约36 k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断裂在陈塘庄南发育一小分支断裂,走向NEE,倾向NW,长约5 k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下热尔断裂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东北边界变形带即东昆仑断裂带东段与迭部-白龙江断裂2条剪切断裂之间挤压变形带内,在空间上属于“玛曲空段”范围.经野外考察及遥感资料验证,确定下热尔断裂走向为310°,长度约为20km,运动学特征表现为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倾滑分量,沿断裂发育大量断错地貌,水平位移主要分布在3.5~5m,而未发现垂向断错地貌;垂直断裂走向开挖2处探槽,揭示断层切穿晚第四纪地层,被地表沼泽相泥炭层覆盖,结合相关地层年龄资料,初步得出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6.3mm/a.该断裂在几何学与运动学方面与东昆仑断裂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推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属于东昆仑断裂带走滑断裂体系内的一条次级断裂或过渡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交城断裂中段的活动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地质资料、地震活动性资料的综合分析,把交城断裂中段进一步划分为南亚段和北亚段。指出断裂南亚段存在发生6.8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对胶南块体周边及内部主要断裂的最新活动进行了判定,结合研究区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区构造活动较弱、与地震活动情况较为一致的结论,据前人研究,胶南块体隶属于苏鲁造山带,其周边断裂都具有一定的新活动迹象,而内部断裂活动性弱,证明胶南块体内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流地区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调查资料,研究了广西北流地区的地震构造及其中与中小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流地区的构造格架属于右行右阶拉分区型,在容县-玉林-带形成拉分区,区内及附的 在多组断裂,构造复杂,易于积聚应变能,是中小地震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13.
霍尔果斯活动构造的断裂扩展褶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先岳  邓起东 《内陆地震》1993,7(4):335-343
作者在论述霍尔果斯活动构造地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霍尔果斯活动逆断裂的扩展和背斜褶皱的发育过程。断裂扩展褶皱作用以后断裂构造活动演化为背斜后翼向上分叉的数条南倾的叠瓦状逆断裂,地壳总缩短量在5km以上,缩短率大于5mm/a。  相似文献   

14.
开封断裂是郑州-开封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一条重要控制性断裂。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发现,开封断裂为总体走向EW,倾向N的正断层;断裂分为东、西2支,断裂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东支活动性较西支强。钻孔联合剖面揭示开封断裂东支断裂上断点埋深27~35 m,根据地层年代学结果,其最新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研究成果为开封市城乡规划、重大工程选址和地震区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蒲晓虹  乔建平 《内陆地震》1992,6(2):138-142
通过对四川地区近百次地震震源机制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现代构造应力场对区域断裂类型及其活动方式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强震的发震机制与区域断裂类型及其活动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虎门地区的断裂构造特征及近期活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现场调查、岩芯切片分析、土壤汞气测量、~(14)C年代测定及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为基础,参考前人的工作结果,对虎门区段的断裂发育特征、挽近地质时期的活动性作了分析和论证。发现虎门河道及其两岸发育有北北西、北东东、北西和北东四组断层,其中顺珠江河道发育的北北西组断层活动年代较新,但断续、成组出现,未见贯通性的深、大断裂。所有断裂主要活动于晚更新世晚期以前,晚更新世以来全区缓慢上升,平均上升速度为0.1~0.5毫米/年,某些北北西向断裂存在0.05~0.1毫米/年的逆时针方向的水平错动。历史上未发生破坏性地震,布台观测期间未记录到当地地震。认为虎门大桥区段的地震地质环境比较稳定,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7.
汤郎-易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走向近南北,按地貌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可将其划分为北段(营盘村-插甸断裂)、中段(插甸-碧城断裂)及南段(碧城-易门断裂)。针对汤郎-易门断裂构造地貌差异,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基于GIS技术提取与断裂活动相关的水系,并计算其陡峭指数,结合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讨论断裂在不同分段的活动习性与地貌特征。研究发现,区域内降水及基岩抗风化能力对亚流域陡峭指数的影响较小,认为陡峭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汤郎-易门断裂的垂直构造运动。陡峭指数显示,断裂走向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其分段性与前人划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所表征的基岩垂直活动性差异可作为断裂带活动分段的依据。断裂带东西侧陡峭指数在不同分段上表现出差异性,北段断裂东西侧陡峭指数显示出东、西向差异性抬升不显著,其与地貌上断裂北段表现的左旋走滑运动一致,以水平运动为主;断裂中段及南段陡峭指数在东西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显示东侧较西侧基岩抬升更快,可能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临漳-大名断裂位于覆盖层较厚的平原地区,处于隐伏状态,为获得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以及活动特征,在断裂上采用高分辨浅层地震探测方法,获得了两条高质量叠加时间剖面图以及深度剖面图,这些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断裂的浅部构造以及活动特征。探测结果表明,临漳-大名断裂活动时代具有分段性,临漳段断裂上断点埋深120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大名段断裂上断点埋深105m,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北段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第四纪地层形变、构造地貌、卫片影象、年代学样品鉴定,构造岩应力矿物、现今应力场、地震活动以及块体运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龙门山北段断裂为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构造应力相对中南段弱,以蠕滑活动方式为主,孕育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