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蓥山隧道岩溶地下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蓥山隧道穿越雷口坡组的可溶岩地层,岩溶发育.对该隧道岩溶地下水发育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华蓥山隧道建设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川东华蓥山矿区中段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华蓥山中段北北东向构造主要由宝顶背斜、李子垭一天池向斜、龙王洞背斜组成、其西侧为华蓥山断裂带,向东依次为拱桥湾多字型断裂带、苏家岩多字型断裂带。区内N20~30°E的压扭性结构面最为发育,NW向的张扭性结构面和近SN向的扭张性结构面次之,并发育有次一级的桅杆嘴帚状构造及其它伴生构造。断层的导水性、小构造、陷落柱以及煤和瓦斯突出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4.
赵付勇 《地下水》2021,(3):80-82
为满足新疆托克逊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2002-2010年间托克逊县地下水位埋深呈持续下降状态,托克逊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0796万m3,现状条件下全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0543万m3.  相似文献   

5.
戴凤君  田立 《地下水》2006,28(6):76-78
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准确的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以镇江市谏壁--大港地区岩溶水资源量评价为例,运用风险分析原理对其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花儿岩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变形体的地质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和外界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人为活动和新构造运动),以及变形体近期特征,并通过推力传递系数法和破坏概率分析法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华蓥山中段某岩溶水系统循环演化条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贵芬  许模 《中国岩溶》2019,38(2):193-201
针对华蓥山岩溶山区岩溶泉水枯竭,水质污染等问题,为查明其原因并做好防范措施。本文根据已有资料和实际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华蓥山中段某岩溶水系统天然条件和人工活动下循环演化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含水介质特征、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水资源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引起岩溶水系统循环条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对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良性循环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蓥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矿山开采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以华蓥山中段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野外调查基础上,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河流侵蚀、地表覆被及人类工程活动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利用基于证据权法的敏感性计算方法对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创新性的提出了运用证据权相对系数的方差作为敏感性指数,并采用两种敏感性指数定量分析了各孕灾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分布不均,主要沿华蓥山两侧的山前地带带状分布,整体上华蓥山西坡地质灾害较东坡发育;(2)各孕灾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对于工程地质岩组的敏感性最高,工程地质岩组、坡高、矿山开发、地表覆被对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强,而公路修建、河流侵蚀对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较弱;(3)运用基于证据权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各孕灾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该方法科学可靠、方便易行,可为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华蓥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为孕灾因子与地质灾害间的关系、地质灾害敏感性等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以川东华蓥山地区火山岩实测剖面为基础,利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火山岩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华蓥山地区火山岩可细分为7种岩石类型,其中玄武岩发育两期溢流相韵律旋回。辉石探针数据显示,辉石成分=Wo_(41-44)En_(35-40)Fs_(15-20),Mg~#=68~85之间,Ca/(Ca+Mg)=0.51~0.55,w(TiO_2)-w(Al_2O_3)图解和(Ca+Na)-Ti图解投点均落在亚碱性区域,表明研究区内辉石为普通辉石,其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较低,是亚碱性岩浆上升到地壳浅部经历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的。斜长石探针数据显示长石斑晶成分为An_(1-76)Ab_(22-98)Or_(1-13),在An-Ab-Or三角图中绝大部分点位落入拉长石区域;对发育环带结构长石斑晶连续打点,结果显示An和Ab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与Fe和Sr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无关联,说明是由岩浆房温度压力迅速改变导致的反环带。推测该地区演化过程为:茅口组地层受到地幔柱影响而抬升接受剥蚀;在华蓥山断裂和同沉积正断层的控制下,早期玄武岩喷溢并在茅口组顶部发育凝灰-砾石层;火山灰掉落至安静的水体沉积了沉凝灰岩;河流切割了早期玄武岩并将多孔熔岩岩屑搬运至华蓥山地区而形成了凝灰质砂岩。以上结果表明川东玄武岩至少有三期喷发,但仅有两期在华蓥山地区出露。  相似文献   

11.
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现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关系。用可持续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数学规划模型。同时指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前提在于节水。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下水系统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最基本的水系统,而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则是正确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西南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按西南岩溶水出露条件划分出3620个岩溶地下水系统,其中地下河系统1179个、岩溶泉系统1152个、集中排泄带岩溶地下水系统562个、分散排泄岩溶地下水系统727个,然后按岩溶含水岩组的出露条件将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为裸露型(2324个)、裸露覆盖型(108个)、覆盖型(275个)、裸露-埋藏型(98个)、埋藏型(88个)五种类型。除分散排泄岩溶地下水系统外,汇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其它岩溶地下水系统有26个。在地下河系统中,汇水面积大于10km^2而小于500km^2的有1049个,占88.97%,汇水面积小于100km^2的有711个,占总数的60.3%;在岩溶泉系统中,汇水面积小于50km^2的有814个,占总数的70.66%;在集中排泄带岩溶地下水系统中,汇水面积大于100km^2而小于500km^2的有303个,占总数的53.91%。流量统计结果显示,流量大于1000L/s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有286个,占总数的11.2%,流量大于50L/s至小于500L/s之间的有630个,点总数的63.73%。[   相似文献   

13.
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二元法”及其在重庆金佛山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极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本文论述了一种脆弱性的评价的简单方法— —基于径流特征和覆盖层厚度的二元法,并利用该法对重庆金佛山典型岩溶区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药池坝洼地和生态石林区脆弱性较高。究其原因,尽管药池坝洼地底部土壤层覆盖较厚,但存在地表径流集中排向落水洞,生态石林分布区地表裂隙、溶沟发育,可直接接受雨水入渗,因而污染物极易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过程进入含水层。这一方法输入数据量小,对岩溶含水层普遍适用,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泰安市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资源开采引发了岩溶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亟需查明岩溶塌陷生态水位约束下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确定水源地最优取水方案。以旧县水源地1980—2021年的地下水位、年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岩溶塌陷等数据为基础,探讨人类活动对水源地地下水位的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生岩溶塌陷的地下水临界水位。基于Modflow-GWM软件构建泰安城区−旧县岩溶水系统流动与管理耦合模拟模型,探讨防止岩溶塌陷发生的地下水允许开采的资源量。结果表明:(1)孔隙水水位年内动态受降水影响明显,呈现“降水−补给”型特点;岩溶水水位变化呈“枯低丰高”的特征,水位动态变化属降水入渗−开采型;(2)旧县水源地地下水位自1980—1990年呈现大幅下降,1990—2003年岩溶地下水位基本呈现波动下降,2004年后水源地地下水位上升较为明显;(3)研究水位动态与岩溶塌陷关系得出,防止发生岩溶塌陷的水源地临界水位为108 m,处于岩溶含水层顶板以上2 m;(4)通过地下水管理模型,确定在临界水位时模拟区岩溶水可开采量为8.2~8.5 万md−1,其中旧县水源地可开采资源量为3.2~3.5万md−1。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蓄水构造类型的山区综合找水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区水文地质和找水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河南省山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断裂、褶曲等四类蓄水构造类型,并对各蓄水构造的特征和富水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地下水系统特征分析、水动力特征分析与适宜、便捷的综合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找水方法,提高找水定井的准确率。为山区找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潜力是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下水资源模数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并开发了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模型软件。该软件可根据评价指标域值,生成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图。通过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的应用表明,本软件可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郭山峰  王春晖 《地下水》2019,(1):30-32,46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区内广泛分布有咸水、微咸水、高硬度水、高氟水以及高铁高锰水等劣质地下水。对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分层进行采样分析,基本查明了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分布情况及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且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层性,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质量不同,一般上部水质差,下部水质较好,随着深度的增加,水质有逐渐变好的趋势。500~600 m层段的地下水质量好,可作为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的主要取水层段。评价结果为当地寻找安全的饮用地下水水源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源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环境同位素、水文分割法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祁连山区降水、冰川雪融水和基岩裂隙水通过出山口地表径流补给构成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具有年际和年内丰枯动态变化规律,与祁连山区降水量和气温的关联度分别为0.97和0.79,与平原张掖站降水量和气温的关联度分别为0.43和0.60。在自然径流条件下,祁连山区降水量变化是改变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的主导因素,约占91%权重;气温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约占9%权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祁连山区各补给源处于偏丰期。因此,近年来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量相对50年代减少27.1%,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急需加强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