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在南方丘陵区工程建设的场地整平时,常形成一些人工堆填岗地,受到下覆黏性土的阻隔,岗地上的填土会形成独立的上层滞水地下水系统,但目前对于这个地下水系统的特征及其工程危害却鲜有研究。本文利用某人工堆填岗地导致地下室破坏的上层滞水水位监测资料,研究了该地下水系统的水位动态和流场及其变化特征,分析了水位和流场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堆填岗地上的集、排水工程易遭受填土不均匀沉降的破坏而出现渗漏;堆填岗地上的上层滞水虽属于“路过”型地下水,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在汇集的雨水集中灌入时,因排泄相对缓慢,水位上升迅速,滞留时间较长,由此对地下工程造成破坏,因此工程建设时需引起重视。考虑到集、排水工程渗漏对上层滞水水位的影响,地下工程的抗浮水位应在考虑岗地的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以集、排水工程的埋深及可排泄标高为依据。本地下工程事故可用调整场地规划、封堵或重建渗漏集排水结构、盲沟疏排与拉锚结构的防治结合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4.
5.
西宁盆地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试验、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大量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刻画了研究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及含水层分布特征,建立了西宁市地下水的三维流数值模型。通过对研究区降雨量、洪水等水文资料的分析,预测了已发生连续丰水年组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情形下的地下水位,在次基础上确定了西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抗浮设防水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轨道交通一号线地下水位上升幅度在2. 18~4. 73 m,各车站均受到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设计需采取相应的抗浮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代岩溶山区城镇建设中频发的地下室底板突水问题,以发生了突水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城区某建筑物地下室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场区相关资料的分析、水动力计算,以及实地钻孔水位验证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室建设导致建设场区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增加"附加水头",是造成建筑深基坑底板突水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传统岩土勘察对地下室底板抗浮水位确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建设"附加水头"的概念,以及"抗浮水位"和"附加水头"预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值的讨论以及抗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带有深基坑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广场式建筑大量兴建,一旦地下水可能高于地下室基础底板时,必须提供合理的抗浮设计水位,并对地下室抗浮有关问题提出建议。因此,抗浮水位的合理确定问题,它直接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成本问题,而实际中抗浮水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抗浮水位的标高取值尤其对一些水位变化大的地方,一直纠结于业内人士。抗浮水位取高了则造成浪费,估算低了则容易出事故,危险性很大。本文结合了不同的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探讨并总结了如何合理的确定地下室的抗浮水位以及相应抗浮措施,运用工程实例区别于传统的“拉压抗浮”设计方法,倡导节能绿色技术以“疏”代“抗”的疏水降压方法及时的降低地下水位,满足地下室抗浮要求。为相应的勘察与设计、施工单位确定抗浮水位或抗浮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长春地铁2号线东延三道村东站为例,分别采用数值模拟法、动态曲线比拟法、频率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车站未来百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进行了预测。用4种方法对地下水位埋深预测结果分别为2.0 m、2.31 m、2.05 m和2.13 m。结合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显示,该站孔隙水压力不存在折减的情况,综合确定最终抗浮水位埋深2.0 m,抗浮水位标高257.2 m。 相似文献
9.
抗浮设防水位是基础埋置深度可能会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以及工程场区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多年地下水位监测的资料,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工程场区未来的最高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进而确定了北京怡海花园工程建筑的抗浮设防水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抗浮设防水位及浮力计算问题的分析讨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参阅了近10年来国内11篇文献和2本专著中有关抗浮问题和地下水渗流问题的论述,对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和浮力的计算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水体驳岸设计只注重景观性与生态性,缺乏水位动态变化对驳岸渗流场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以澧水河2007-2012年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从驳岸水位动态变化速度、岸坡安全系数两个角度,研究不同水位升降速度的驳岸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位动态变化对驳岸渗流场有明显影响,水位变化速度快,驳岸自由水面变化滞后越明显;驳岸水位上升时,其安全系数由大变小再到稳定;随着水位逐渐下降,驳岸安全系数先减小,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此时安全系数最小)时,安全系数逐渐回升。研究结论用以指导水体驳岸设计,对水体驳岸在水位动态变化条件下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实施后,对北京市的供水面积达700km^2。供水范围内的水位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0年后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将增加16.8×10^8m^3,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不可避免地改变目前的地质环境状态:地面沉降灾害将减缓;地下水总硬度将会降低等;改变建筑物抗浮能力,造成已有地下建筑物的设防水位和防渗水位的变化、地下室可能出现渗漏问题;砂土液化的范围将扩大;供水区域内非正规固体废弃物填埋、堆放场的固体废弃物受到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浸泡,产生大量的垃圾浸出液,浸出液中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后,势必对附近的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福州温泉区地下热水开采与水位动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热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然而长时间的过量开采,使资源濒临枯竭,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负效应。福州温泉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多年开采,水位不断下降,已使部分泉消失。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对福州温泉区地下双层热储层——第四系孔隙热储层及下伏基岩裂隙热储层中热水的赋存条件,补给与排泄条件,开采的历史与现状,热储层历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漏斗展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系孔隙热储层北部抽水漏斗较深,南部补给相对充分而漏斗不明显,经过10a的变化漏斗中心最大变化幅度为7.6m;基岩裂隙热储层出现南北2个漏斗,10a间漏斗中心水位最大变化幅度为12.61m。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地下热水水位在持续性下降,热资源在逐渐流失。指出加强地热资源开采量监控及建立比较完善的地热资源管理系统的迫切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智能算法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勇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3):55-57,61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系统,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映射关系。本文分析了BP神经网络的缺陷和遗传算法的特点,根据区域水文特征,提取了地下水位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GA和BP的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并应用于某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收敛快、预测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18.
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库岸边坡中的浸润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库岸边坡中的地下水对其稳定性有重大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公式用来计算岸坡中的浸润线。为此,建立隔水底板呈缓倾角的均质岸坡模型,采用稳定渗流情况下的浸润线作为非稳定渗流的初始值,推导出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该模型中浸润线的近似解析解。利用Geo-Slope中的SEEP/W程序,对浸润线的近似解析解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库水位升降和降雨的组合条件下,由近似解析解确定的浸润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对库水位升降联合降雨作用下赵树岭滑坡中的浸润线进行研究,利用实测浸润线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正确性,并预测了赵树岭滑坡在快速蓄水、快速蓄水+暴雨、快速泄水及快速泄水+暴雨4种工况下(库水位波动范围为145~175 m)浸润线的变化情况。最后,从解析解的适用条件出发剖析了近似解析解误差产生的原因,为应用浸润线解析解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