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情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以此为契机,我们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民居普查、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问题研究。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问题研究不仅仅限于农村传统  相似文献   

2.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与会的各位建筑师、专家、教授、学者: 非常高兴应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的邀请,参加“2002年海峡两岸民居建筑学术研讨会”。这是我作为研究会的顾问第一次参加研究会的学术会议。首先我代表建设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欢迎海峡两岸三地的建筑界同行代表齐聚新疆,交流研讨考察民居建筑问题。希望大家利用会议的几天时间,共商传统民居保护和发展,为我国的民居建设提供宝贵建议做出新的贡献。我作为多年从事建设工作的同行在这里就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挖掘和发展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卢天锡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建筑保护的建议》,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传统建筑保护法规,进一步加强传统建筑保护。传统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和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民居保护、传统建筑保护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在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念,创造了满足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种建筑物。传统民居作为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建筑类型,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使用外,与社会、文化、习俗等更是息息相关。因地域分布的广博,传统民居受到各地自然和物质条件的影响,呈现出比其他建筑类型更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特点。传统民居智慧拥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核,是体现传统建筑智慧最具特色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基因传承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为弘扬中华建筑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传承城市文脉和重塑各地城镇特色,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和组织优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将正式成立传统建筑分会,并拟于2014年8月在京召开成立大会。大会还将同期举办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会上,将选举传统建筑分会第一届领导班子,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分会工作规划与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14,(5):11-12
2014年村镇建设司的总体工作思路是: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精神、落实中央领导指示,按照部党组的部署,着力做好村镇建设法规制订、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村镇建设中长期战略研究等重要基础工作,提升扩大农村危房改造、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小城镇建设、村镇规划指导等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我国在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近40年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专门印发的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文件,这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非常重要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为下一步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09,(8):I0001-I0002
在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之际,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于2009年7月11、12日在京召开。本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营造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旨在宣传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建筑界和文物保护界的影响,弘扬中国营造学社发掘与传承中国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功绩,宣传其营造理念和技术上的成就,从而为探索传统民族建筑现代化和现代建筑本土化,保护民族建筑文化遗产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正式出版。至此,该套丛书的31个卷次已经推出了19卷,标志着《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调查研究工作已结出硕果,为传承发展传统建筑文化奏响了新时代的强音。"改变今天建筑缺失传统文化的局面,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把握其精髓和发展脉络,挖掘和丰富其完整价值,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和方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在《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丛书的总序中这样写道。为此,2012年住建  相似文献   

10.
正2017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我先以现代生土建筑的研究应用为例谈谈创新的重要性。生土建筑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传统的建造方式,具有保温性能强、造价低等优点,但抗震强度低。我们通过现代生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生土建筑进行了改良并作示范、推广,在保留原有生土建筑优点的基础上,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提升,应用效果良好。这个例子说明,要想做好传承就必须具备两个精神:一是要坚定传统是可以传承的信念,有信心、有热爱、有执着。二是一定要有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并提出不在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地区建高层建筑等四项要求。通知要求,一是要做好历史建筑的确定、挂牌和建档,建立历史建筑保护清单和历史建筑档案,对历史建筑予以挂牌保护;二是要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根据不同地域文化深入解析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历史沿革、地域特色及其建筑细部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法,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推进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设中的传承、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我刊专门策划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传统,传承未来》专题报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办、国办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下发文件,这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意见》提出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总体目标,并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等方面部署了7大重点任务。《意见》的出台,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指明了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记者张颖报道为了深入解析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并在当代建设中更好地传承、创新,使传统建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有效指导当代建筑创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第二批共10卷近日正式出版。建筑是一个民族生存智慧、工程技术、审美理念、社会伦理等文明成果最集中、最丰富的载体,其传承及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与贫弱的标志。改变今天建筑缺失传统文化的局面,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把握其精髓和发展脉络,挖掘和  相似文献   

15.
正陕西是中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故乡。她创造了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的"场所精神",孕育了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景观园林、传统民居等丰富的建筑类型。传统建筑解析地域解析地理位置陕西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区域内山水环绕,地形多样,形成了陕西北部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区。截然不同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使陕西传统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地域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以下简称"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能够对传统建筑行业以及我国整个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弘扬发展发挥很好的引领作用。参加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看到有这么多单位、同志有志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并积极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有这么多的学者、专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从事这项工作,我很感动。我相信,传统建筑分会的工作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7.
概述传统村镇和民居之界定及其保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是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的一件大喜事,是广大从业人员的一件大喜事。从今天开始,我们从事祖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广大同仁有了自己的平台。我们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征途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在城乡建设领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对上海传统建筑文化特征进行了解析,并对上海近代和现当代建筑传承脉络进行了系统考察,提炼出该地区建筑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策略和手法,从特定的角度关注和研究上海建筑从古到今的持续发展。传统建筑解析文化解析江南风格及其转化开埠以前,上海传统建筑的基因主要来源于江南建筑,其基本形制与苏南、浙北地区的传统建筑并无区别,只是因地隘人稠、商人气息浓重等地域特点,使上海地区建筑形态多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不仅对我国城乡建设行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也为正在转型中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中华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专题报道,刊登住建部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领导在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2016年年会上的讲话,邀请行业部分企业家及相关专家畅谈在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实践中的探索、体会与思考,以期为行业企业把脉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促力新时期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进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