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GIS的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预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对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基于全国的区域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模型,并以东北三省为例,借助GIS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和辽宁两省2000年粮食生产安全程度低于2003年,而黑龙江省则相反,200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程度则高于2003年,这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实际状况相符,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区域粮食生产状况。文章最后根据模型对东北地区201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粮食生产安全预警采用的模型,并以东北三省为例,采用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系统进行了粮食生产安全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rcGIS Engine的区域性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的有效监测,达到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目的,对保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平原河南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期统计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其耕地粮食生产效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华北平原在河南境内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分布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地区以整体的角度来看耕地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比较高,处于平稳上升的趋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往往耕地粮食生...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根据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的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能力。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九龙县耕地资源稀缺、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九龙县的粮食增产;粮食总产量波动下降,自给率持续下降,同时粮食消费量和缺口不断扩大,不能自主满足生存性粮食需求。建议合理展开土地整理复垦,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促进九龙县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GIS为基础,辅以RS技术,通过对1984,2000,2011年嫩江县三期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耕地资源利用信息,从而进行相关变化分析,为有关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及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对湖北省现有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观念更新、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优化农地使用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宏观对策,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开展耕地及后备资源利用保护成为战略重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地理区位特征,对耕地及后备资源现状、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开发利用战略目标、主要指标、布局、战略重点及保障措施进行研究,以全面落实战略需求,对实现国家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任民 《今日国土》2014,(12):15-15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正遭受着污染、退化的困扰。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这是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RS/GIS手段,分析1984~2011年近30年研究区耕地资源在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利用数量发生了一定变化,总体上耕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向林地、建设用地以及草地;耕地资源在空间变化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为南部变化较大,中部和西部变化居中,北部和东部变化最小;各乡镇耕地相对变化率的总体差异不大,相对比较均衡。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区耕地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的调查评价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红线。通过GIS等相关技术,以某县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对耕地后备资源实施调查评价的原则、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的选取等内容,得到了准确的评价结果,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含山县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土地整理重要工作之一。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利用条件2个基本因素和12个影响因子,将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传统的土壤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耕地质量时空格局变化,得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的级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研究区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和级别发生了很大变化,整理后一级、二级、三级质量的土地比整理前分别增加了7.20%,11.95%和0.65%,四级、五级则分别减少了15.65%和4.16%,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291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serie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s, such as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odel,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od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elastic coefficient model. These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and effect of driving forces systemically, including analysis on features, analysis for differentiating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effects, analysis of elasticity, analysis of prediction. The primary and characteristic factors can be extracted by analysis of features and analysis for differentiating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nalysis on prediction and elasticity can predict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future and find out which factors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ultivated land supply.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serie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s, such as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odel,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od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de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elastic coefficient model. These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and effect of driving forces systemically, including analysis on features, analysis for differentiating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effects, analysis of elasticity, analysis of prediction. The primary and characteristic factors can be extracted by analysis of features and analysis for differentiating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nalysis on prediction and elasticity can predict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future and find out which factors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ultivated land supply.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管理和应用。该系统包括资料管理、接待管理、借阅服务、借阅办理、系统管理五个子系统,建成运行以来,全面提升了内蒙古信息院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有力地提升了地质档案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曲建光  王帅 《测绘科学》2021,46(2):171-177
为了揭示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为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该文以黑龙江省1980、1990、2000、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重心模型分析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发展不平衡,4个时期耕地非农化面积呈波动增长的趋势;耕地非农化等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等级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速度等级的重心曲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从中心向边缘延伸的特点;耕地非农化围绕中心地区进行,其空间扩散路径在图形上呈现出一个回旋状。  相似文献   

16.
土地调查专题图件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静  邹峥嵘  曾毅 《测绘科学》2012,37(2):66-68
本文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背景,结合土地调查的实际工作,分析和讨论了土地调查图件成果的内容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和耕地坡度分级图制作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土地调查专题图件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该县目前的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当地的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撰写此文。采用PRA技术进行农户调查,得到农户普遍关注的耕地质量因素有坡度、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产量、肥料投入、作物长势、沙化和水蚀程度,将这些因素通过基于遥感数据的SVMI、MSAVI、SARP等指标反映出来,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生产压力指数、耕地状态指数以及农户行为指数,从不同角度分别描述耕地质量,并进行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当地将近70%的耕地质量现状较差,并且其中大部分耕地面临巨大的退化危险;60%以上的耕地其社会经济条件和管理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最后,针对不同等级耕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空分析的贫困丘陵山区耕地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耕地面积变化时间序列模型、耕地动态度模型、耕地重心变化模型等,对湖北省咸宁市耕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23个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化管理和分析是关系国家资产和群众安全的重要工作。针对国家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化管理在时空分析上的薄弱环节,文中以国家安监局提供的2000—2015年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数据为支撑,研究基于百度在线地址解析服务的事故空间位置在线解析技术,采用百度地图热力图可视化技术对国家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时空分析,为政府部门管理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