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用于日长变化预报过程中,样本的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2种输入方式:即样本按不同跨度输入以及按连续输入,对日长变化进行预报。最终证明不同的样本输入方式对日长变化预报精度的影响较大,样本按跨度输入在超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样本采用连续输入的方式在短期和中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大气角动量资料源的变化对研究日长变化激发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1979—1995年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日长变化(△LOD)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各自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重新分析、研究和估计了大气对△LOD的激发作用,比较了上述各个大气角动量序列对△LOD激发贡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NCEP/NCAR用同化后的全球气象资料重新归算的AAM序列比原来NMC的序列具有系统均匀化、噪声小和分辨率高的特点,以及和日长变化的符合度更好.2.采用NCEP/NCAR重新归算的AAM来研究大气在从亚季节性到年际时间尺度上对非潮汐△LOD的激发贡献,得到进一步改善的结果,尤其是在准两年时间尺度上.但是大气仍不能解释全部△LOD化,可能存在其它激发源.3.大气对△LOD高频潮汐项的估计值影响较小,并从△LOD中解算出周年和半年潮汐参数估计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极端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用于日长(Length-Of-Day,LOD)变化预报过程中,样本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跨度、连续和迭代3种样本输入方式对日长变化进行预报。结果表明,不同的样本输入方式对预报结果有很大影响,样本按跨度输入的预报精度最低;样本采用连续输入方式在短期和中长期预报中预报精度较高,但计算速度较慢,较适合中长期预报;样本按迭代输入方式的短期预报精度稍优于连续输入方式,而中长期预报精度则不如连续输入方式,但具有较高的预报效率。这对于日长变化的实时快速预报有着较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球自转日长变化中某些短周期项的可能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2,(13):33-39
本根据1974.0-1980.0年的日长(LOD)资料,太阳黑子相对数(SP),以及计算得到的日心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相同时期的轨道角动量变化率序列·/J⊙,对它们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LOD的短周期变化中,近95天和120天项可能来自太阳的周期性活动,而大行星的轨道运行引起日心的周期性轨道角动量变化率或许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外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日长亚季节变化的振幅调制与厄尔尼诺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Hilbert变换解算了1962年至1996年日长亚季节振荡的包络变化.结果显示,日长亚季节变化的振幅调制不仅具有一线性增长趋势,而且包含一个超前厄尔尼诺变化历程的年际变化.分别研究日长亚季节准50天包络变化以及准120天包络变化后发现,这种超前性来自日长亚季节准50天的振幅变化,这一结论与大气的研究结果一致.日长亚季节准120天的振幅变化在1972年附近发生了位相180°反转,因此日长亚季节准120天的振幅变化自1976年以来与厄尔尼诺的历程正好同步,1972年以前则截然相反.众所周知,日长变化在亚季尺度上具有显著的易变性,然而上述的非线性调制现象不仅表明了日长亚季节变化的内在规律性,而且证实了地球自转运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存在极明显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同时也表明,日长变化作为全球风系变化的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指标,将逐渐成为研究气候系统全球状态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同NESO现象相关联的日长亚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波分析研究了地球自转日长亚季节近50天和近120天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日长近120周期变化及近50天周期变化的振幅具有明显的年限变化。 相似文献
8.
不同频段上极移,日长变化与大气角动量变化激发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JMA大气角动量序列计算了对极移和日长变化的激发量(m'1、m'2和m'3),并分三个频段与天文观测得到的地球自转参数序列(m1、m2和m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钱德勒和季节性频段上,大气运动确实是固体地球自转变化的主要激发源. 相似文献
9.
同ENSO现象相关联的日长亚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日长亚季节近50天和近120天周期变化的时频特征.结果表明,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及近50天周期变化的振幅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ENSO事件发生之前,日长近50天周期变化加强,进入ENSO时期,逐渐减弱,成为ENSO产生的先兆之一,同时,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显著增强80年代,日长近50天周期变化明显发生了两次周期分岔分岔的一种趋势经历了一个周期延长的过程,收敛于ENSO时期增强的近120天周期变化,该过程不仅与ENSO现象相关联而且可能受到近10年波动的调制作用.同时证实了日长近120天周期变化及近50天周期变化的激发机制主要是同频段的大气环流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等功率谱滤波方法的图像恢复效果进行测定,原始清晰图像选用以(0,0)为圆心的台阶式灰度图,且台阶灰度值非常接近,这些清晰图像首先进行系统退化,然后加入噪声(本文选用白噪声)生成脏图,图像恢复采用等功率谱滤波器,并将信噪比简化为常数k,图像恢复效果的好坏,用恢复后图像的信噪经和台阶的陡度(台阶的下底宽减上底宽,单位为像素个数)来定量测量,并结合普通图像的恢复,进行定性的视觉观察,主要测量退化图像的信噪比对图像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是:当信噪比>15:1,图像恢复效果较好,当信噪比小于该值时,图像恢复效果较差,当信噪比下降到5:1时,图像恢复效果极差,几乎无法辨认,其次是系统传递函H对图像恢复效果的影响,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通过对实际的天文图像进行恢复,验证了测量过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并列举了等功率谱波器的一个典型应用,即在同态滤波器中使用等功率谱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12.
初轨计算中的病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现有初轨计算方法进行病态性分析与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态对现有初轨算法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法方程系数中包含观测误差.系数行列式愈大,定轨精度的损失愈多,当■被随机误差项△μ淹盖时,现有初轨算法将失效.此外,仿真结果还显示:■与△μ的大小还极大地依赖观测弧段的空间位置,当观测弧段包含近站点作为中点时,■最大,而■小,此时定轨精度较高;当观测弧段位于近站点的某一侧时,■小,而■大,此时定轨精度较低,观测弧段愈偏离近站点,病态影响愈大;因而在观测时,应尽量使观测弧段与近站点对称(此时μ值较大),这是提高短弧定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 2 0 2个太阳附近疏散星团的视向速度和自行观测资料 ,对太阳的运动和银河系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其中 ,距离在 0 .5kpc到 2kpc之间的 12 8个疏散星团对平均太阳运动分量的解算结果是 (u0 ,v0 ,w0 ) =(- 13.8± 1.4 ,- 5 .0± 1.6 ,- 11.6± 2 .9)km/s ;Oort常数和银河系径向运动参数的解算结果分别为 (A ,B) =(16 .9± 1.1,- 11.6± 2 .6 )km·s- 1·kpc- 1及 (C ,D) =(2 .5± 1.1,- 2 .1± 0 .9)km·s- 1·kpc- 1。 相似文献
14.
15.
轨道改进中计算状态转移矩阵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今人卫轨道改进问题,由于力学模型的复杂,精密星历和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均采用数值方法,这就需要积分两组常微分方程.本文针对状态转移矩阵在定轨中的作用,对定轨弧段不太长的情况,给出了状态转移矩阵的一种分析算法,从而避免数值求解两组常微分方程的问题,并以实际算例证实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邓幼俊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18(4):375-379
本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探讨了初轨确定问题。测角观测误差看作为参数的微摄动,而非线性规划的灵敏性分析模型(fhp) 建立在无摄动的情况下。由此,得出了在一阶近似下轨道根数计算值和测角观测误差值间关系的分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由于星际探测事业的发展,对土星卫星的定位精度要求愈来愈高,经典的分析法定轨方法已难以适应,在当今计算技术条件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给出了土星卫星的数值法定轨方案,采用了土星卫星运动的高精度力学模型,并运用1874-1989这100多年间的观测资料,引用现代最小二乘估计,对土星卫生进行精密定轨。该方案可以在引用同样的力学模型的前提下,对土星各颗卫星进行定轨,亦可同时进行多颗卫星的定轨。相应的软件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Visual C+ + 5 .0 与Fortran 90 的各自特点,并结合人造卫星测轨程序的特点,详细地讨论了在Windows 95 环境下Visual C+ + 5 .0 对用Fortran 90 编写的人卫测轨程序的调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