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论述我国客运索道建设状况及相关的研究现状 ,从争论的焦点、实质和背景三方面分析泰山索道建设引发的争论 ,运用景观生态学廊道等相关理论 ,论述索道建设与旅游景观开发协调发展的前提 ,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旅游景区索道建设的五大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蜂拥而至的索道建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索道已成为许多景区的重要收入来源,也为游人提供了方便的游览交通,但随意的乱建索道,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视觉景观的污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破坏等。许多学者都提出批评意见,停止乱建索道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到底什么样的景区适合建索道?同样的号区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建索道?景区建索道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正是出于此原因,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了旅游景区索道建设的五大前提。  相似文献   

3.
以济宁市湿地公园建设为例,论述了区域内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条件、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和保护恢复的主要措施,针对济宁市河流、库塘(塌陷地)、湖泊为主体的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特点,提出相关的景观建设要点和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文学名著模拟景观开发中的五大问题:文学名著模拟景观之源;在模拟景观制作中不必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性,而重在营造文学氛围;必须以名著本身或改编作品的轰动效应为先导;要增加表演性与参与性内容;有独立特色的模拟景观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山地城镇在景观的要素构成、景观格局、景观功能及生态环境都与平原城镇有着相异的特征.在基于山地城镇景观生态特征和生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柳荫镇的建设规划实践,从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格局建设和城镇风貌营造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对山地城镇建设规划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强调了山地城镇生态、视觉廊道建设对城镇生态网络和景观风貌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区北部处于该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山、城、田、海"生态系统中"山"与"城"的结合地带,对维护该市景观生态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该区域的自然景观生态造成干扰:占用土地资源和空间,割裂山林景观的连续性;人工栽培的外来植被取代原生乡土植被现象严重;混乱的建筑布局和形态破坏山林景观的视觉美感;区域综合景观生态功能被削弱.在对广州北部房地产开发现状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就如何协调房地产开发与自然景观生态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苏灌河口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杨帆  朱晓东 《地理科学》2003,23(5):635-640
灌河是江苏省除长江外唯一的未在入海口建闸的河流,上通盐河、京杭运河和淮河,腹地广大,灌河河口段可满足万吨轮航运条件,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在分析研究灌河口湿地资源、环境与景观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原理,提出了建立景观生态保护区,开发河海牧场、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资源,加快中等港口群和临港产业区建设并举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通过灌河口湿地一体化开发、保护和管理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流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快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城乡一体化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对城乡景观的协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昆山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2008年间的3期TM影像图及两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应用Image Analyzer 1.0等景观分析软件,依据城乡联系的特点对昆山市域范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类,并对其演变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3年间自然景观类型的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景观面积显著增长了440%;半自然半人工景观面积减少了29%。乡镇的农业景观大幅度减少了312.45 km2(占总面积的33.69%),而工商业及交通用地的增幅达33.17倍。市域范围内整体斑块密度、景观斑块数量破碎化指数受人工景观类型的影响基本呈上升趋势;受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量的限制,斑块之间距离缩进,其景观分离度也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受人为影响非常严重,在城市建设的同时,自然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遭到破环。  相似文献   

9.
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以怒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景观影响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简要 阐述水电开发的景观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意义之后,首先阐述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的景观影 响及评价方法,然后以怒江为例, 具体探讨了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通 过设计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包括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景点改变、峡谷急 流损失等, 并利用GIS 进行模拟,基于计算结果对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以及坝址 各段建库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 在怒江这样的急流高山峡谷上建坝应该慎而又慎, 其决 策应参考包含景观影响评价在内的环境影响评价, 并应逐步完善此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209,自引:4,他引:209  
傅伯杰  陈利顶 《地理学报》1996,51(5):454-462
本文讨论了景观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划分,提出了景观多样性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论述了景观多样性的生态意义。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形状、景观类型的性质、多少和比例以及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斑块与斑块裼 空间关联性和功能联系性是景观多样性研究考察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俞孔坚 《地理学报》1998,53(B12):11-18
本文讨论了如何根据景观阻力表面特征来判别景观生态战略点的方法,论述了三种类型的景观阻力表面;岛屿型、网络型和高原型。相应于各种阻力表面类型,得出五种景观战略点的空间位置:鞍部战略点.交汇处战略点,中央战略点,边缘战略点和角落战略点。  相似文献   

12.
公路可达性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生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二者关系进行全局和局域的多尺度权衡,但相关研究尚不足。论文基于乡镇尺度,使用西藏自治区2010—2020年的公路数据,从全局和局域两个维度交互审视公路可达性改善和景观破碎度变化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1) 2010—2020年西藏自治区公路总里程增加了近1倍,乡镇尺度的公路可达性显著提升;(2)公路网的建设加剧了景观破碎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空间分异性明显;(3)公路全局可达性每增加1%,沿路景观破碎度增加0.20%,而局域可达性每增加1%,则对应景观破碎度增加0.16%,可达性改善及景观破碎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不高。研究结果对西藏自治区在未来公路规划建设中进一步促进交通可达性与交通景观生态影响的综合权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谷地的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保地,是著名的干旱地带,利用遥感和地面观测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数字化景观分析,经判读和分析,对研究区景观的独特性,结构异质性和动态性进行论述,最后对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规划决策方案,兴修水利,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开发新能源,控制生态资源的消耗,改善耕作制度,提高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变化着的景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团胜 《地理译报》1996,15(4):46-52
文化不仅改变着景观,而且通过景观柄本现。景观生态学包含着这种动态的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方面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内从来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而没有形成文化理论。本文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的四个主要的文化原理,在这些主要原理之下可还得更确切的一些原理。一个根本的中心前提就是文化与景观在一个反馈环中相互影响:文化建造各种景观,同时景观影响文化。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肖笃宁 《地理科学》1999,19(4):379-384
论述了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从科研认识的角度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开发的角度,根据稳定程度将丹霞地貌景观分为危岩景观和稳定景观,并依据规模大小、外观形态、失稳模式、旅游价值和灾害性,将危岩景观进行了简要分类。在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和旅游开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危岩景观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危岩景观的开发现状、潜在威胁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高校的吸引力已不仅由师资力量决定,校园环境、合理的景观布局也成为招生的主要吸引源之一。校园景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活动与行为,构建一个风景优美、格局合理的校园非常重要。另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解决人地关系的矛盾,建设与人和谐的校园已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的生态景观实际,运用斑块、基质、廊道理论,对景观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贞  何昉  邬俏钧  闫荣 《热带地理》2001,21(4):329-332
对土地(场地)的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有助于土地开发利用、项目设计和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文中以景观与生态的质量反映物质水平,以风景与观者的关系,从视觉、美学、人文与自然资源的协调性反映敏感水平,制定了一套景观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指标,为中、小尺度地域的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曾辉  夏洁  张磊 《地理科学》2003,23(4):484-492
从城市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生态恢复与生态合理性建设和城市景观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发展现状。从分析结果看,城市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合理性评估、格局的优化设计模式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与管理等研究领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城市景观生态理论和应用发展的需求,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此外,城市景观生态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范畴,景观生态学研究人员必须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密切协作,才能够推动上述理论和应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农业开发项目的污染特征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农业开发项目的“环评”要针对其污染特点,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土壤、生态、风险、景观、安全等内容,并在评价方法上提出图像法在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