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0年青海共和7.0级地震是构造地震还是水库畜水诱发地震?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周围地区的无线遥测地震台网在8年运行中记录了丰富的地震资料,共和地震后就记录到余震8,145个,为上述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近来,特别是1994年,5.0级以上地震在这一地区呈增多趋势。因此,龙羊峡水库周围是值得地震研究人员密切注视和研究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永登5.8级地震序列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芳  陈玉华 《内陆地震》1998,12(4):327-336
对永登5.8 级地震序列及近10 年来永登—兰州地区的小震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永登5.8 级地震为孤立型,震前近10 年震区一直有小震活动,主震是在小震活动经历了一个增多—加剧—平静的过程后才发生的。历史地震活动资料及地质构造表明,永登地区存在中强地震孕育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1997年5月10日伊朗东北涪霍拉桑省加恩-比尔兼德地区发生了一次7.1级破坏性地震。该地区1968年1979年曾发生两次地震,造成发大的破坏和人损伤亡。遭受破坏的地区位于伊朗中东部地震构造带的东北部。现有资料表明,该地区自1968年8月31日达什特巴亚兹7.3级地震以来,地震活动水平显著地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福州地区地震活动图象与参数,尤其是对1999年9月24日发生的3.8级地震震群活动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区未来地震形势判断与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29日印度北方邦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度北部地区普遍有感,110人死亡,300多人受伤,2500多座房屋倒塌。本文给出了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发震背景,地震构造和历史地震记录资料,简述了印度的地震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中光滑函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伟进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12,34(2):244-256
使用Frankel提出的基于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选择华南、华北、川滇3个地区的地震记录,比较分析了高斯、幂律和地震分形分布光滑函数3种光滑函数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使用交叉验证法可以为高斯光滑函数选取合适的相关距离c值,光滑得到的地震活动性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根据活动性模型计算得出的峰值加速度(PGA)分布也符合人们对研究区域地震危险性的认识.幂律光滑函数适用于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区,且具有容易求取光滑参数的优点.光滑程度较低的幂律光滑函数不适用于地震活动性弱的地区,在该类地区应选择光滑程度较高的高斯光滑函数.地震分形分布光滑函数不适用于地震活动较强且地震活动强度差异较大的地区,其容易过分高估高震级地震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而忽略了低震级地震对地震危险性的贡献.但对于地震活动较弱且地震活动强度差异较小的地区,可使用地震分形分布光滑函数,且同样具有容易求取光滑参数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安卫平  孙国学 《山西地震》1995,(1):57-59,24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8度区、7度区与该地区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大致重合,根据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出6.1级地震8度区在7度,7度区在6度情况下的破坏程度及经济损失,与5.8级地震7度区,6度区进行比较,得出由于5.8级地震时新建房屋抗震性能减少了损失,因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邢台地震断层运动特征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洁  宋惠珍 《地震地质》1999,21(3):229-237
依据地形变测量资料,采用不均匀位错反演方法,建立邢台地区两个不同的断层模型,分别计算了 1966 年邢台地震时 3 月8 日6.8 级地震、3 月22 日6.7 级和 7.2 级地震及整个震群过程断层产生的不均匀错动量,并对结果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朝鲜半岛的历史地震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历史悠久.整理朝鲜半岛地震史料表明,从公元13年至1945年,在半岛上曾经发生过2070次历史地震,可堪称是个多地震的地区.这些历史地震资料,对于分析研究中朝邻近地区及其海域的地震活动可能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北纬28°—38°、东经80°—90°)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地震活动十分强烈,根据现有的地震资料:研究区内的8次7级地震是成组的且基本对称的分布于研究区中,形成了以聂拉木8级强烈地震为柄,以近南北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轴的扇形,扇面的中间所发生的地震其震级小于7级,7级以上的地震分布在扇面的边缘。而且8次7级强烈地震成对分组,各组间时间间隔基本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台站震级偏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199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3个以上子台记录到的约1 500条地震,以台网的平均震级为标准震级,详细分析了江苏数字台网子台的震级偏差原因,结果显示:①在震中距较小时(100 km),子台测定的震级偏小,在100 km△250 km范围内,震级偏差基本为零;②子台测定的震级偏差存在地域分布特征,随方位角显示趋势性变化,地区邻近的子台之间变化特征相近或相似;③江苏数字台网子台台基类型中松散沉积对震级影响最大,偏差均为正值,最大偏差约0.3级,灰岩类型的台基对震级测定影响最小,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2.
对柳州数字地震台网与广西模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多个地震事件的地震参数作了比较,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震级测定值的稳定性,保证地震资料产出质量,利用四川数字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2年4月 MS ≥4.0近震记录,分析造成震级偏差的原因,并总结四川测震台网单台震级偏差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应用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通过对广东省周边50 km以外的62次地震重新定位,对比研究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处理软件提供的几种地震定位程序,初步认为:中国东南部、西北部地区及国外距广东地区较近的位于中国东南方向的印尼、日本等地区的地震,3种定位方法均可对其进行定位;而分布在国外较远地区的地震,用Hyposat及locSAT定位程序尚可,且locSAT优于Hyposat定位程序,而单纯型定位程序几乎不能用。  相似文献   

15.
唐山地区尾波Qc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首都圈地震数字台网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不同尾波窗长的Qc值。尾波窗长为15~30s时,Qc(f)=53f1.1;尾波窗长为30~60s时,Qc(f)=256f0.8;尾波窗长为60~90s时,Qc(f)=304f0.72;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c(f)=2400.68。可以看出,同一地点的Q0值随尾波窗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尾波窗长为90~120s时,Q0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微震台网在国内是第一次尝试。张掖台网是中法合作的数字化台网,通过实践表明,台网的资料是可靠的,为国内地震研究手段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Seisan数据包是厦门市地震台网使用的地震分析软件包,台网记录的波形格式为Seismic,为在现有软件包基础上扩展分析方法,本文对Seismic波形格式进行了解析,并给出了读取程序,提升了厦门地震台网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用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分析云南及邻区环境剪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昆明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测算了云南及邻区2002年到2004年8月2513个中小地震的剪应力值T0和矩震级值Mw,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地震剪应力值与地震大小存在线性依赖关系,地震越大,环境剪应力场越强,强震的发生需要较强的剪应力场环境。小地震在较弱的环境剪应力场状态下也可以发生,随机性较强。在环境剪应力场较强的地方,会发生强震,也会发生数量众多的中小地震。而在环境剪应力场较弱的地方,往往只会发生中小震。统计分析表明,通常,中小地震的T0〈10MPa,将T0≥10MPa的地震视为高剪应力值地震,高剪应力值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或应力等值线大于10MPa的分布区即为高应力值区,高剪应力值分布区是环境剪应力场的异常分布区,它的形成和分布往往与强震的发生有关。据此,对云南省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成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通过对震中距大于300千米的55次地震重新定位,对比研究成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处理软件提供的几种地震定位程序以及原模拟台网使用的地震定位程序,初步认为震中距在300千米<Δ≤10°时,Genetic、Gerlor-P、Gelor-I程序优于Front和loc212程序,而Telloc、loc312程序基本不能用;震中距在10°<Δ≤20°和20°<Δ≤50°时的地震定位,Front优于loc212程序,而Telloc程序不能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大动态、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的实时采集跟踪分析,发现了有些台站大震前地脉动波形的周期和幅度有明显异常变化,探索大震前地脉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将为区域性地震预报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