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西澳州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开发程度不高。通过对西澳柯利盆地、珀斯盆地、坎宁盆地等主要含煤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煤炭赋存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澳大利亚西澳州现阶段煤炭开发的情况,对中国企业可供投资及申请矿权的区域进行了介绍,并对现阶段国际煤炭市场状况做出概略分析,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煤炭资源的投资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09,(8):5-5
7月20日上午,浙江省·西澳州交流委员会第3次会议在杭州举行。副省长龚正、澳大利亚西澳州政府总理科林·巴尼特(Colin Bamett)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期间,举行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西澳州农业与食品部、省公安厅与西澳州警察厅、省国土资源厅与西澳州土地资源部、浙江大学与西澳大学、省残疾人联合会与西澳州残疾人服务委员会等5个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龚正副省长、巴尼特总理分别作为浙江方和西澳方见证人在合作备忘录上签署。我厅王永民副厅长与西澳州政府土地资讯管理局国际总监阿诺德·王(Arnold Wong)签署了土地信息管理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质》2008,(12):F0003-F0003
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资源山东建设,最近,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邵清纯副厅长带领的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矿业交流考察团与由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郑金兰局长带领的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矿业经贸考察团一行11人,一同赴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进行了考察。期间,考察团拜会了中国驻澳大利亚西澳州领事馆、驻印尼大使馆和两国州、省政府矿业主管部门及官员,  相似文献   

4.
<正>在撰写《我国铀矿地质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一书查阅相关资料时,未发现1989年以核工业地质局局长王陞学为团长的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访问情况的文字记载。这次访问是上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恢复后,中国铀矿地质界对苏联的首次访问,对中国铀矿地质发展的影响很大,是不能遗忘的一次铀矿地质考察。正是这次考察开始了中国与苏联新一轮的铀矿地质技术交流,中国铀矿勘查部  相似文献   

5.
1986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代表团赴澳访问,参观了澳大利亚科学和工业组织(CSIRO)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BMR),分别签暑了有关协定,总公司科技部与BMR签订了“关于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合作谅解备忘录”。本文是这次访澳报告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1987年10月2日至4日美国里诺大学许良基教授、荻克逊教授、陆加斯基教授来我院访问、讲学,并分别作"卡林型金矿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在贵金属矿床地质拢矿中的应用"和"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的学术报告.▲1987年10月23日澳大利亚澳州科学院院士基里·诺里斯博士来我院访问,并作了"萤光-X射线分析技术"的学术报告.(黄佳展供稿)▲中国金属学会下属冶金地质学会主持召开的"冶金地质金矿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山东烟台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黄金地质领导小组办公室、冶金工  相似文献   

7.
赴加拿大考察先寒武纪地质,属于中加两国政府间科技协定,两国政府间对等,相互派遣代表团考察各自对方的先寒武纪地质,78年加方先寒武纪地质代表团来我国访问,这次我们先寒武纪地质代表团回访了加拿大。代表团于6月16日离京赴加。到9月9日返京,往返共83天。代表团自6月17日踏上加拿大领土,到8月31日离开加境,在加共76天。在此期间内,代表团到处受到加方的热情友好的接待。加方为我们安排了相当紧凑的考察日程,从西到东,由北而南地先后考察了五大湖区的Abitibi绿岩带、休伦超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至11月,由笔者等三位同志组成的考察团对希腊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下简称地勘院)地质统计学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基本了解了希腊在地质统计学应用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的地质经济评价工作方法和经验,计算机在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地质矿产数据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下面简单谈一谈这次考察的体会。一、希腊的地质统计学应用范围广泛,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去年地质部曾派代表团赴英考察。这次考察使我们对于英国的地质工作全貌有了概括的了解。 英国是世界上系统开展地质工作最早的国家之一,从1835年大英地质调查所(现英地质科学院的前身)成立之日起,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英国的地质研究程度很高,并拥有比较先进的实验测试手段和电算技术。 英因1:5万地质填图早已在全国完成,大部分地区还作了1:1万  相似文献   

10.
这次科学讨论会是纪念F.von李希霍芬。这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辟五口通商,于1868~1872A.D.考察中国地质和地理的德国学者,被誉为是当时最了解中国国情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对中国的地质和地理的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地质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还认为F.von李希霍芬是自然地理中地貌学(geomorphology)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是一个幅员辽阔、矿产丰富的国家,地质探矿工程量很大.他们在工程业务、工艺装备和技术人员等方面,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密切交往,可以认为澳大利亚的钻探工作的现状,基本上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先进水平.此次赴澳地质考察团,是由国家地质总局、二机部和冶金郜的同志们组成的,是一次多矿种、多专业的综合性工作考察.在从1978年10月8日抵澳起的38天中,先后参观访问了31个单位,其中有11个矿山,在7个矿山中看到了钻探施工现场.在访问期间,同三个勘探公司和一个钻探公司的人员进行了座谈.总起来说,这次考察的深度不够,但参观访问的范围相当广.现就此次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对涉及钻探工程的几个技术经济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观感.  相似文献   

12.
朱锦旗 《地质学刊》2006,30(2):F0002-F0002
2006年1月15日~28日,以副厅长刘聪为团长、厅党组成员吴震强为副团长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项目考察团一行13人,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访问。代表团与西澳大利亚地调局就矿业管理政策和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交流,与澳大利亚瑞道克斯金刚石有限公司在江苏合作进行金刚石勘查进行了重点研讨。瑞道克斯金刚石有限公司向考察团详细介绍了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及在江苏的前期工作进展,并与省厅地调院就下一步工作区域、技术准备等达成初步共识。代表团在澳期间还拜会了我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就有关外事活动动态、特点等进行了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西澳州2004-2005年度矿产勘探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昌 《地质通报》2007,26(3):361-365
介绍了澳大利亚西澳州2004—2005年度金、镍、铁、钛、锆、金刚石矿床的勘探情况和取得的找矿成果。简述了2004—2005年度西澳州矿产勘探(包括石油勘探)消费支出、不同矿产品所占勘探支出的份额、钻探、矿山土地复垦及环境保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西藏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找矿前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成矿作用过程,形成了区内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铜矿是西藏的优势矿产。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在对西藏各铜矿带的主要类型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根据其资源找矿潜力,把西藏划分为2个Ⅰ级铜矿资源远景区和3个Ⅱ级铜矿资源远景区,指出一江两河经济区的冈底斯南缘铜-金-多金属Ⅰ级远景区和藏东三江地区的江达-盐井铜多金属、贵金属Ⅰ级远景区是西藏2个最为重要的铜矿资源远景区。尽管目前西藏地区尚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但其巨大的铜矿资源潜力将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祖耀升 《地质学刊》2008,32(3):F0004-F0004
2008年2月17日~29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代表团一行13人对新加坡、澳大利亚两国的土地与矿产管理工作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考察。代表团由省国土资源厅王译萱副厅长带队,先后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等地,就土地规划、土地出让、土地登记、矿产开发、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1月2日至4日,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滨海城市蒙波利埃举行了中法第三次喜马拉雅地质讨论会。会议主要交流了中法双方1982年在西藏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成果。会上,中法双方科学家,共宣读了39篇论文。其中,地球物理13篇,地质26篇。 这次讨论会表明,地球物理,特别是人工地震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关于西藏南部的地壳厚度,利用人工地震资料,中法双方得到了基本相似的结果。在藏南地区为70Km,而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莫霍面  相似文献   

17.
按中英地学合作科研协议,应英国皇家学会的邀请,由地矿部派出六人组成的变质岩区地质考察小组,于1988年5月4日对苏格兰西北部及外赫希里底刘易斯杂岩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考察工作,至5月27日顺利完成任务回国。访问斯间野外考察工作共用12天(5月9~20日),其中对外赫布里底群岛的刘易  相似文献   

18.
赴德国、捷克地质考察简况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赵凤民、胡绍康、黄志章和核工业中南地勘局郑大瑜、刘翔于19934E10月21日至11月7日期间对德国、捷克的铀矿冶公司和一些大学、研究所进行了访问,对波希米亚地块上的主要铀矿床进行了考察。所到单位都受到热情...  相似文献   

19.
1983年 9月17—22日,英国剑桥大学M·J·Hambrey博士在北京参加前寒武纪地质国际讨论会后,到我国河南考察罗圈组冰积层,陪同一起野外考察的有吴瑞棠(兼翻译)、关保德(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和笔者。前后考察了登封的马窑偃师的上徐马,临汝的罗圈,鲁山的石门沟。在考察中,一起讨论了对圈罗冰积层的认识。考察后,M·J·Hambrey应邀访问我院,并作了有关的学术报告和座谈。 笔者将这次考察所得的认识记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地矿部派我们出席这次由700余名代表4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矿物盛会,开了眼界、结识了一些国外同行,交流了业务。并参加会前A_3—北加里弗尼亚州Franciscane及会后B_2—南加州New Idria蓝片岩带的野外地质考察,穿过并深入了美国西部的城市、矿区与农村,采集有关的标本进行了实地观测与考察。访问了两所各具特色的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