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8日,在经历了163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考验后,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在位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曹路院区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4):F0002-F0002
<正>4月10日上午,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上海市沈骏副市长、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等领导亲临位于上海市曹路院区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迎接。陈连增副局长主持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 1 9次南极考察队自 2 0 0 2年 1 1月 2 0日至 2 0 0 3年 3月 2 0日 ,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历时 1 2 0天 ,安全航行 2 3 0 0 0余海里 ,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基地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这次考察队任务艰巨 ,是历次执行“一船两站”任务中时间最短、现场科考任务最重的一次。共有包括生态环境研究、内陆综合考察、冰架考察、格罗夫山地形图测绘、宽频带地震观测、南大洋生物资源研究等在内的 2 7项现场实施计划。其中不少项目紧随国际南极科研主流 ,直接聚焦于全球变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研究 ,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突出的国家显示…  相似文献   

4.
<正>第26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南大洋调查经过近10天的昼夜奋战,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在2009年的最后几天圆满完成了对南大洋的科学调查,再次获得大量有关这一海域的物理海洋数据和生物化学样品。此次南大洋调查包括南大洋水文学综合考察、南大洋重要界面碳通量研究、南大洋微型  相似文献   

5.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1):44-47
第22次南极考察队度夏考察工作结束前往格罗夫山进行科学考察的11名队员于2006年2月19日上午顺利回到中山站。至此,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度夏考察工作全部结束。当地时间19日上午6时(北京时间19日上午9时),中山站外约4千米的出发基地彩旗飘扬,在这里等候已久的队员手捧鲜花,敲起锣鼓,热烈欢迎格罗夫山队凯旋。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2009年3月17日,圆满且超额完成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青岛。自去年5月22日启航以来,"大洋一号"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共7个航段,累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下,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具体组织和指挥下,中国第十九次南极考察队147名队员,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风雪南极考察中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队员们高举“南极精神”这面大旗,认真遵照临时党委“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要求,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自2002年11月20日至2003年3月20日,历时120天,安全航行2.3万余海里,以排除万难,夺取全面胜利的勇气,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此次考察队任务艰巨,是历次执行“一船两站任务中时间最短、现场科学考察任务最重的一…  相似文献   

8.
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在历时173天、航程25000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后,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誉归来。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国家海洋局孙志辉局长、陈连增副局长、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直属机关党委周茂平书记、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难忘的南极夏季,濒临南大洋普里兹湾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随着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这里又恢复了平日的寂静,就在撤离的1周前,他们完成了1个战略和战术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漂亮行动。  相似文献   

10.
第十二次南极考察队扬帆远征第十二次南极考察于1995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航执行一船两站考察任务,由东海分局局长王胜利任领队,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派出张林等六名考察队员执行南极考察任务,预报中心极地室召开了欢送会,余宙文主任,藏恒范副主任参加了会议,余主...  相似文献   

11.
重点推介     
<正>编者按2015年,国内外海洋界大事不断。1月19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务,抵达毛里求斯靠港补给。本航段是"蛟龙"号首次到西南印度洋执行科考任务,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成功开展9次下潜,平均下潜深度2850米,创下了中国深海科考多项第一,取得众多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0):66-69
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已于2008年10月20日从上海出发,启程前往南极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改造建设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卓冉 《海洋世界》2011,(2):78-80
2010年11月11日,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正式从深圳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雪龙"号也再次收托众望,拔航起程. "雪龙"号是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进行极地科考的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 "雪龙"号已先后26次赴南极、4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3月28日,中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向阳红10"号在广州长洲码头正式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这是中国第二艘以"向阳红10"号命名的海洋科考船。37年前交付的老"向阳红10"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98年被改建为"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老"向阳红10"号船曾参加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1984年11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向阳红10"号出发,赴南极洲和南太平洋进行综合性科学考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20日,中国第十九次南极考察队离开上海港码头,乘“雪龙”号考察船,经过一船二站58天的航行在2003年1月17日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在考察队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全体队员奋战10天胜利完成了200t余的补给物资、400t余柴油的卸货任务,为夏季科学考察和新宿舍楼的装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1,(6):F0003-F0003
7月4日上午,厦门高崎码头,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第一肮次任务圆满完成,监测队乘坐“南锋”号监测船凯旋。  相似文献   

17.
杨威 《海洋世界》2006,(2):41-44
满载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16名队员的“雪龙”船,经过一个月、12850多千米的航行;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距离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停航。此次科学考察的各项工作任务即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2,(10):7
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93天,实现了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的多个"首次"。本航次航行18600余海里,"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首次穿越北极航道往返大西洋和太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科学考察船远征南极、环球航行科学考察的航线特点和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供以后的南极考察和远洋船舶等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田小明 《海洋世界》2011,(11):22-25
2008年10月20日,"雪龙"船一声长笛,告别上海,开始了又一次南极科学考察的艰难历程。这是我国进行的第25次南极考察,也是一次必将被写入历史的考察——从宣布进行冰穹A考察起,经过13年的努力与精心准备,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要完成一项特殊、艰难而又举世瞩目的壮举: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作为随队记者,我目睹了建站的全部过程,与队员们一起工作,冰雪南极留下了我们辛劳的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