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国西南边疆重要的省区之一,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对维护国家边境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具有重大贡献。实现区域人地系统的协调优化既是云南省发挥上述功能的重要体现,又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云南省所辖各市州的区域特点,运用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其各市州"十一五"前中期(2006~2008年)阶段的资源环境基础、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以及人地关系状态,并以SPSS 16.0和ArcGIS 9.2两个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对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地图绘制,以揭示其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构成要素的空间差异。根据人地关系状态的空间格局,提出云南省区域人地关系空间优化的调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0-2010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了云南省第四、五、六次少数民族人口普查数据,创建了1990,2000,2010年GIS数据集,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ESDA)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全局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20年中,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就业人员的再分配,其空间相关性在逐步降低。(2)2000—2010年的10年内,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出现了在局部区域内显著聚集且增加的现象,主要集中在滇东南地区,而且表现出了一定的扩散效应。(3)随着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区域人口分布空间差异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李义  朱会义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9):1173-1179
在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提高土地生产率无疑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长期出路,而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则需要科学地认识土地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规律。本文选取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为研究区域,以省内136个县(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并运用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区域土地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不是由单一影响因素决定,而是受到地形条件和生产要素投入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不同土地生产率水平地区内的主导影响因素明显不同,从而为如何提高区域土地生产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建构了5类集成性指标项和由"主导影响因素的单要素整体分析—可量化主导因素的基于ArcGIS层次聚类分析法—瓶颈因素限制法"构成的技术路线,测度以云南为代表的山区省份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差异性显著,且存在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②总体空间分异呈现城市群高而周边低,交通干线廊道高而影响区低格局,而滇中城市群已形成中心—边缘格局,滇东南、滇西、滇南等城镇密集区初现点状格局;③总体空间分异与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呈高度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年的统计数据,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4个方面,对云南省和所有16个市州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区域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佳贵等著名学者所构建的判断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标志值作为判断云南省和各市州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法合成法来构造计算反映云南省和各市州工业化进程的综合指数。根据综合指数判断云南省和各市州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分析出云南省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分异结构特征,为深入研究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制定战略政策以及空间管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设施4个方面寻找评价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相对性指标,构建了一种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模型.评判结果表明,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具有从沿海向内陆、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与从沿海向内陆逐步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研究还表明,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和天津传统直辖市,这与以往认为广东省居于旅游业发展之首的结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
采用区域人居环境指数、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物质积累水平和人类发展水平等5项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构建区域综合承载力模型,并对云南省分县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云南省三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一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为"滇中城市群";二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地处云南省西部;三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地处云南省南部靠近边境地区。文中提出云南省三大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杨建明 《地理研究》2010,29(5):830-840
旅游生态负荷是指特定地域空间旅游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的压力,是旅游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基于对旅游生态负荷现象诱发因素的分析,从旅游者压力、旅游交通负荷和旅游建筑性侵害3个方面寻找人口密度、旅游密度、千人客车拥有量、公路网密度、旅游饭店床位密度、旅游森林负荷6个相关指标,通过模型的构建,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省际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生态负荷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大于内陆、东南部大于西北部的总趋势,其中旅游生态负荷最高的地区位于中东部沿海。针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空间差异,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是保证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云南省近十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近十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2001年最高,为285×10^6hm^2,2009年最低,为175×10^6hm^2,而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明显;(2)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在0.5306hm^2/人~0.5669hm^2/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3)各用水指标中生产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所占份额最大,均大于21.0×10^6hm^2,生态环境用水所占份额最小,均小于1.0×10^6hm^2。  相似文献   

12.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外部支撑力6个方面入手,所采用方法为信息熵法。结果表明"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长沙市以综合得分1.715分居于城市群之首,益阳市为1.410分最低,且"3+5"城市群承载力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承载力是制约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的首要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下成为城市群共同问题;科技创新与区际交流对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块图斑单元的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充分利用土地调查、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土壤普查、农业普查等成果和资料信息,以地块图斑为分析单元,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数学模型分析为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整体处于由低层次的不均衡逐渐向高层次的均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土地系统(地方)”为分类制图基本单元,将滇池流域土地划分为4个一级土地类型;16个二级土地类型;35个三级土地类型。分析了各土地类型的综合自然特征,为滇池流域各土地类型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选取传统的三次产业,分别以全国、东部和西部为参照区,计算并分析1978年以来吉林省三次产业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无论相对于全国、东部还是西部地区,吉林省第一产业资源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表明第一产业是支撑吉林省人口发展的主要产业。相对于全国,第二产业资源承载力超载但有缓和趋势,第三产业资源承载力则一直超载,说明吉林省经济实力在逐渐增强,第三产业亟待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资源承载力均超载,表明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相对于西部地区,三次产业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均有较大富余,表明吉林省仍有很大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AHP的新疆土地利用综合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构建了一套适合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求出每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承载力综合得分并将该区土地承载力划分为4种类型区,即:低承载力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等承载力区(博州、伊犁州直属、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阿勒泰地区)、较高承载力区(昌吉州、巴州、塔城地区)、高承载力(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宏观上把握每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承载力,为当地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小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土地荒漠化的典型地区是第四纪地质环境人工再造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壤退化,土地沙石化、石质化和劣地化,面积达7000hm^2。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要改变上述面貌,必须做好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批治理;实行异地开发移民措施,积极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加强法制观念,强化预防监督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标准差、市场占有率、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云南省入境客流量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云南省各市州入境旅游接待规模差异较大,入境客流量的空间集聚性较强,入境旅游市场分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入境客源分布较为平衡.以云南省统计年鉴2001~2012年的入境旅游数据为基础,建构GM(1,1)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研究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几乎一致,进而利用该模型对云南省未来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1)国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经历了科学理论和管理工具两个阶段,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2)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重点在理论研究,有学者研究领域涉及管理工具.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与国外研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