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四氯化钛和尿素的均一沉淀法,以及四氯化钛,正辛醇和饱和碳酸铵溶液的相转移法,成功地在金刚石表面上镀覆了二氧化钛薄膜,并且讨论了金刚石镀层薄膜的生成机制及影响镀膜层的工艺因素。通过热力学分析认为,镀有二氧经钛薄的金刚石经高温热处理后金刚石表面有碳化物TiC生成。  相似文献   

2.
金刚石表面真空盐浴镀覆金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金刚石表面真空盐浴镀覆金属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出了盐的添加类型,添加量,真空度,渡覆湿度,保温时间,结果表明金刚石经真空盐浴镀覆以后,单粒抗压强度明显提高,并且在金刚石表面形成了碳化物层。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表面沉积二氧化钛薄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秉锁  陈裕康 《地质与勘探》2000,36(2):74-75,88
用均一沉淀法在金刚石表面沉积二氧化钛 ,探讨了沉积工艺条件。覆层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被还原为单质金属钛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金刚石表面有钛和碳化钛生成。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表面镀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凯华  段隆臣 《地球科学》1997,22(1):104-106
金刚石表面镀Ni工艺,是在金刚石表面粗化处理后,首先以盐基型胶体钯使其表面敏化活化,进行化学镀Ni形成金属表层,然后以脉冲滚镀方式在其表面进行电镀加厚。镀Ni后的金刚石,抗压强度显著提高,表面性质得到改善,为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岳 《探矿工程》2001,(1):49-52
通过对不同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在高倍电镜下,对金刚石界面及微区进行观察分析和测量,显微照片证明,在界面处,金刚石中的碳原子和胎体中的金属原子(Zr、Ti)分别向对方扩散,从而形成了一层金属碳化物,实现了金刚石与胎体金属之间的真正焊接。分析了碳化物过渡层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6.
李岳 《探矿工程》2001,(2):58-60
通过对试样进行强度测试后,在高倍电镜和能谱仪上对金刚石界面金属面碳化物的微观结构和含量的观察,分析,测量其表面金属碳化物面积,计算出不同添加剂所生成的金属碳化物在不同浓度和粒度的金刚石中所生成强度的排序,从而确定不同金属碳化物及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差异,为金刚石制品的生产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岳 《探矿工程》2001,(4):58-61
通过物质之间的浸润与扩散理论,从物质的离子、电子结构诸方面对金刚石表面金属碳化物形成的可能性与原理进行论证。为分析解释金属碳化物形成及金刚石的焊接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岳 《探矿工程》2001,(3):57-58
通过加入不同含量添加剂的2种试样,用同一烧结工艺同炉烧结,对试样进行强度测试,获得了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能,在高倍电镜下,观察和测金刚石与胎体金属界面上不同添加剂所生成的金属碳化物层厚度和面积,通过试样金相组织分析,观察其晶体组织及颗粒体布,从而确定不同添加剂的合理加量值。  相似文献   

9.
金刚石表面沉积钛金属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石表面化学镀Ni—W—P后 ,再化学复合镀Ni—Ti(粉 )—Re(稀土 ) ,能明显提高金刚石表面强碳化物元素的沉积 ,有利于生成WC—TiC薄膜 ,提高金刚石同胎体合金的联结强度 ,达到提高金刚石工具的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中过渡金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金刚石的合成机理与过渡金属杂质离子对金刚石物理性质的影响,国内外展开了对合成金刚石及天然金刚石中镍,钴和铁等过渡金属杂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各种吸收与发光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被用于金刚石中过渡金属离子赋存状态的研究中,结果表明镍、钴离子可以间隙形式或替代方式进入晶格。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金刚石钻头的部分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和介绍了一些国内外金刚石钻头技术研究的发展前沿,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新设计思路、先进设计手段等方面对金刚石钻头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加以论述,可为国内金刚石钻头的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喀拉喀什河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原生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丽娟  赵磊  李学军 《新疆地质》2000,18(2):154-158
新疆喀拉喀什河水系的重砂矿物中发现了高铬铬铁矿、镁铝榴石、镁钛铁矿和铬透辉石等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结果表明,这些重消矿物不仅发育因河流和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次生表面特征(如贝壳状断口、V形撞击坑等),个别矿物还残留有金刚石找矿物原生表面特征,如丘状突起、三角和菱形熔坑等表面(SS),且为轻微磨损类。这些残留有刻蚀表面(SS)的矿物形成于金伯利岩浆最后侵位阶段,结合该区水动力条件,推测它们被搬运蚀表面  相似文献   

13.
提高金刚石-硬质合金超硬复合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金刚石表面镀覆技术、预合金基体金属粉末,提高金刚石热稳定性及其与金属粘结剂的浸润性,使金刚石的高耐磨性和硬质合金的高抗冲击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化超硬复合体结构形状,提高其耐磨性能和高抗冲击性能;设计合理模具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从而研制出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金刚石-硬质合金超硬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广谱性孕镶金刚石钻头及工具的现状,论述其研究意义、必要性及未来需要的支持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中国金刚石资源的矿床类型、资源分布特点、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以期对金刚石矿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有所裨益。采用野外实地考察、文献检索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金刚石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整理。结果显示,我国金刚石矿床主要有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床和冲积型金刚石砂矿床。原生金刚石矿床最为重要,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的辽宁瓦房店和山东蒙阴,其次是湖南沅水流域的金刚石砂矿床。中国金刚石产地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优质金刚石资源已近枯竭,目前可供开发的矿产地有限,找矿突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刚石钻头技术专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庆辉 《探矿工程》2014,41(3):73-76
通过采集、整理1985~2013年中国金刚石钻头技术专利文献,对申请人类型分布、维持年限、技术领域、法律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与全国的专利水平进行了比较。中国金刚石钻头技术专利申请近几年大幅增长,国内申请人在专利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地质(矿山)、石油天然气、建筑业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申请人的技术能力比较平均,没有形成垄断的技术包围圈,但专利类型分布不均衡,专利的维持年限和寿命比较低。提出了一些发展金刚石钻头技术的专利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山东蒙阴金伯利岩型金刚石晶体中氮片晶的分布特征,采用红外光谱仪对116粒宝石级金刚石晶体样品中的氮片晶进行分析,并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氮片晶在金刚石表面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表面微细结构。结果表明,80.2%的金刚石样品中具有氮片晶;在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111}面上观察到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像,这些蚀像相互平行,大小不等。显微红外光谱对具长条状蚀像的金刚石样品{111}面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晶体均具有较强的氮片晶的吸收峰(1359~1375cm-1)。综合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样品的红外光谱及其表面微形貌特征,推测长条状蚀像是由氮片晶的出露点受优先选择性腐蚀而致。  相似文献   

18.
设计钛阳极篮和钛阴极板组成电解装置,取代了传统的盐酸电解法中以玻璃钢篮加石墨铜棒的阳极装置和以铁板作阴极板的阴极装置,并将盐酸电解波改变为以硫酸镍为主盐的酸性电解液,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电解速度提高了三倍,同时可在阴极上回收纯度较高的镍钴合金板,阳极上回收二氧化锰。镍钴金属回收率达90%~94%,纯度在97%~99%。电流效率达66%~85%,电解时无有害气体及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与发展的大规模新建与修复改造并重阶段。为对钢混结构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拆除与修复改造,传统机械破碎与爆破拆除方式存在施工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利用金刚石工具对其进行静力切割拆除的施工方法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钢混结构拆除与修复改造施工中应用最多的金刚石工具为金刚石薄壁钻头、金刚石锯片和金刚石绳锯。本文对上述3类金刚石工具在钢混结构修复改造施工中的应用现状、钻进与锯切机理、制造技术和施工工艺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可能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可为金刚石工具在工民建和部分特殊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探中,金刚石钻进是一种主要的钻进方法。金刚石钻进时,破碎岩石是靠镶在钻头胎体中的金刚石底出刃完成的。随着钻孔的加深和孔底岩石的破碎,金刚石底出刃被磨损,直接影响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直至钻头报废。因此对钻头金刚石出刃磨锐问题,应该给予充分注意。俄罗斯Спирин В.И.教授等利用电化学原理对钻头底出刃进行锐化处理,以提高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基于此原理研制了野外用轻便式电化学锐化处理金刚石钻头的设备,工程应用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