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有色金属矿床中自然金的成色进行了系统论述.根据46个矿床近1000个自然金成色数据综合归纳,首先对Au-Ag系列矿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并对各类型、各矿种、各矿床中的自然金成色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详述了影响自然金成色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包村和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属于夕卡型岩金矿床,侵入岩体分别为包村石英闪长岩体和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体。通过矿相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床中的自然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矿床中,金矿物均以独立的自然金颗粒形式产出,且常具有“银边结构”,但在自然金的嵌布方式、载体矿物、形态、大小、金银含量变化和成色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别。根据自然金的不同特征,对金矿床的成因进行分类,包村金矿床属于Cu-Au共生,而朝山矿床为Cu-Pb-Zn-Au共生型金矿床。不同矿床不同的金产状主要是由于金的运移、络合物种类、温度、pH和金银络合物活度比值等因素赞成的。此外,包村矿床和朝山矿床在地表均遭受氧化作用形成表生矿床,其表生金成色均明显高于原生金,且成分均一。  相似文献   

3.
成矿流体中碲逸度对自然金成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碲化物型金矿具有自然金成色高的特点,通过热力学分析,推导出碲逸度与温度和自然金中银含量的关系式,建立了fTe2-T-NAg图解,并论述了该类型金矿中高自然金成色的内在原因,即成矿溶液中高的碲逸度导致了高的自然金成色,同时也分析了溶液中碲逸度对金银矿物的共生组合的影响,以及对如何计算成矿溶液中碲逸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吉林海沟金矿床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是一个大型的沉积变质—热液矿床。自然金是矿床主要的金矿物,它主要富集于自然金—硫化物阶段。自然金的晶形多呈各种形态的显微金分布于硫化物、碲化物及石英的粒间或裂隙中。它的比重大,其晶胞参数与纯金接近。金的成色高并且变化小,成色的高低与矿物组合有关,但矿化深度和温度对它的影响不大。金的颜色指数随成色的变化而变化。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与矿床成因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金矿是我国的主要黄金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各项研究工作的日趋深入,矿床远景不断扩大。本文从自然金的化学成分、粒度、形态及赋存状态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了陕西小秦岭金矿中金的标型特征。并对本区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作了概述。总结出了自然金的成色与成矿温度、矿化阶段和矿床形成深度等之间的一般规律。同时指出,对自然金成色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本区含金石英脉脉体评价及矿床成因探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影响自然金和银金矿成色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长顺 《黄金地质》1995,1(3):61-66
详细论述了自然金、银金矿成色与金矿形成时代、成矿深度、压力、温度以及矿化阶段、变质程度、矿床类型、溶液的PH值、Eh值等关系,通过对金成色的研究,可从中找到与成矿有关的因素和规律,以例用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7.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金矿物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龙明 《黄金地质》1996,2(3):66-70
卡林型金矿的金矿物主要为Au-Ag系列的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金的成色高。在构造活动强烈的秦岭地区,金矿物形态复杂多样,以显微金为主,明金可见,而在其他构造活动微弱地区金矿物多呈圆形-椭圆形,以次显微金为主,金矿物成色与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砂金水化学成矿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星  张玉峰 《黄金地质》2001,7(2):20-22
通过从砂金矿和原生金矿中自然金在粒度、形态、成色等方面特征对比,两类矿床中自然金成色的关系研究以及砂金过采区再生产意义的分析,对砂金水化学成矿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金在表生条件下可以活化、迁移、再生富集成矿,砂金的水化学成矿作用在诸种成矿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是江南造山带中金、锑、钨、均达到大型规模的典型矿床,其自然金的金成色值极高(>998)。本文聚焦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中金矿化作用,通过ICP- MS测试和包裹体显微测温实验查明不同矿物与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并通过热力学模拟分析自然金的成矿条件,探讨金成色值及金银比值对金矿化的指示作用和研究价值。ICP- MS测试结果显示,金银比值在白钨矿(103~520)和黄铁矿(69~673)中相对较高,在辉锑矿(6~65)和围岩(0. 3~35)中相对较低,在石英(6~199)中则变化较大。基于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200~350℃),本文建立了自然金成矿流体的热力学模型,分析并查明在黄铁矿与绢云母共生的自然金成矿流体中,硫离子浓度比温度更容易影响金溶解度,且金成色值主要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硫离子浓度呈负相关。通过对比研究和讨论,认为沃溪矿床大量金矿化可能形成于温度较高和硫离子浓度较低的白钨矿成矿流体中,而极高成色值的自然金可能与高金银比值的白钨矿和黄铁矿共生。上述方法和结论可为其他金矿床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冀东一些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金成色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青龙地区三家子、半壁山金矿床均产于古老变质岩系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体金、晶隙金。通过对比,认为Au成色与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成矿深度有内在关系:成矿时代越早,Au成色越高;金矿物的形成温度与Au成色呈正相关关系;金矿床形成深度越大,自然金的成色亦越高。三家子金矿床成矿时代较晚,为中-中高温矿床,深部曾发生过多次成矿作用。半壁山金矿床成矿较早,为高中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胶东金矿金成色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金成色的因素较多,包括矿床成因类型、形成深度、变质程度、成矿时代、成矿温度和矿化阶段等,其中金矿床形成深度是最关键的因素。矿床形成深度大,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慢,形成的金成色高;形成深度小,成矿的物化参数变化快,形成的金成色低。以胶东金矿为例,统计并定性分析了这种关系,证明胶东金矿区存在类似的规律,据此可以推广,以矿床金的成色来判断矿床的形成深度和矿体的延深情况。胶东金矿金成色较低,以550~750居多,反映了金矿成矿以中浅成为主。南张家金矿金成色最低,暗示其形成深度最浅(小于1.5km)。  相似文献   

12.
王秀璋  程景平 《地球化学》1994,23(3):211-225
产于太古宇中的金矿床在国内外都属主要金矿类型,虽然有成矿物质都来自含镁铁-超镁铁火山岩的太古宇,但成矿环境在国内外却有重大差异。国外矿床产在地盾上,围岩变质浅,延深大,无垂直分带,金矿物成色高,矿石Au/Ag值大,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低,成矿压力大,盐度低,成矿时代老(太古宙)。而国内矿床产在活化地台上,围岩变质深,有的有垂直分带性,金矿物成色较低,矿石Au/Ag值小,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高,成矿压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深度矿床自然金粒成分的不均匀性和不均匀度。指出,深成矿床中的金以成分较均匀、成色高、离散度较小和“相”数少为特征,而浅成或近地表矿床中金的特点是成分不均匀,具有较复杂的构成,从而可获得自然金形成的物理-化学方面的信息,并可用以确定金矿床的形成深度。  相似文献   

14.
黔东内生金矿自然金成色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大龙 McQu.  KG 《矿物学报》1997,17(2):175-182
研究区13个金矿床/点,24个自然金样品,161个点的电子探针测试表明,区内自然金成色平均值几乎均大于900%0,属高成色;自形晶比它形晶的金银含量均匀;位于交代前峰的金成色比尾部低,包体金随主矿物的种类不同成色不同。银是金中最主要的杂质元素;铋在该区金中具有很高的富集程度,是影响成色的主要因素。本区与湖南相比,具有地层越老、成色越高、银含量越低的共同规律,而成色高低与成矿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较前人总结的规律出入甚大;比值关系表明,前者变化范围很小,后者很大,碱金属含量变化对前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的金属矿物及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殿芬  周文茂 《矿床地质》1995,14(2):127-149
小西南岔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矿床,以金、铜为主,伴有银、铋矿化。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的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金的成色低,平均成色728,且变化在305~993这一较大范围内。另外,还发现了碲银矿、硫碲银铋铅矿、自然铋、赫啼铋矿、富硫铋铅矿等多种银、铋矿物。成矿早期只有微弱的铜(钼)矿化,大量金和铜富集于成矿中期(210~475℃),而银、铋矿化则出现在成矿作用晚期(160~240℃)。  相似文献   

16.
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学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助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沃溪矿床V3矿脉深部(29中段)矿体进行了矿石矿物学观察和分析,发现深部矿体自然金中Ag、Sb、Pb、B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浅部(24中段以上)自然金相应组分的含量偏高,深部自然金的成色(≤995)比浅部自然金的成色(≥999)明显偏低;深部矿体矿石中发育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硫锑矿、车轮矿等矿物,形成明显比浅部矿体组成复杂的矿物组合,显示矿床深部发育Au-Pb-zn-Bi±Cu的矿化作用.上述表明:沃溪矿床深部可能发育具Au-Pb-zn-Bi±Cu等元素组合的新矿体.它不同于浅部的W-Sb-Au元素组合的特征.因而深部找矿工作应多注重Au-Pb-zn-Bi+Cu多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17.
辽宁红石砬子金银矿床中金银矿物标型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臣 《地质与资源》2006,15(3):187-190
从金银矿物形态、金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等方面对红石砬子金银矿床金银矿物标型进行了研究,对其成因标志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赋存状态为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金矿物成色为334~813,平均为664.微量元素以含Bi、Cu、Sb相对高为特征,反映出该金银矿床成因类型是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金成色不同。随成矿热液成分、成矿深度和温度的变化,同一矿床中金的成色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金成色的研究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的成色研究及其他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生 《铀矿地质》1994,10(2):93-96
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金成色不同,随成矿热液成分,成矿深度和温度的变化,同一矿床中金的成色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金成色的研究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洪汉烈  彭长琪 《矿物学报》1997,17(2):169-174
富水金矿为风化型金矿床,本文报道了该矿床金的显微分析结果。运用电子探针、电子显微镜以及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手段,查明矿床中金的产出状态、颗粒大小以及金矿物的化学成分等特征。这些金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吸附于粘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的晶体边缘,或混杂于褐铁矿中的外铁矿晶体集合体之间;此外,部分以显微的粒间金形式产出。根据能谱成分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这些金均为独立的自然金矿物,具有极高的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