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中生代红层之沉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中生代红层是川滇中生代红层的一部分,时代为侏罗—白垩纪。主要为非海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厚度达5000—13000米。其上往往连续堆积早第三纪红色岩层。这一红层发育有一些明显的规律性:从纵向(指时间)上看,侏罗系和白垩系各可三分;从横向(指空间分布)上看,以苍山-哀牢山变质带为轴,其两侧(滇西地区和滇中地区)在地层沉积与缺失、地层间的接触关系等方面,具有对称性。明确这些特点,即规律性的认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白垩系较发育,为一套巨厚的非海相红色碎屑沉积,厚达4000—6000米。它是川滇中生代红色岩层上部的一部分,含有双辦类、腹足类、介形类、叶肢介、爬行类、鱼类、植物及轮藻等化石。云南的白垩系,是在侏罗纪盆地的基础上发育的,从沉积特征来看,与侏罗系亦有相似之处。纵向(指时间)发育具有明显的三分性,可以分出三大岩组;在水平分布上,以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为界,其东称滇中红层,西为滇西红层。在滇中盆地,白垩系向东超覆;在滇西盆地,出现向西超覆。因此在靠近点苍山——哀牢山变质带,白垩系发育比较齐全,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上侏罗统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广泛发育,其空间分布与区域性断裂构造、火山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岩性特征与浙西的上侏罗统颇为一致,同时又兼有浙东的特点;上白垩统—古新统为断陷红色盆地沉积,主要分布在安角断凹和北桥断凹,剖面连续,化石丰富,厚度巨大。  相似文献   

4.
<正> 粤中广九铁路南段东莞樟木头至深圳特区沿线出露一套灰、灰绿、紫红色砂泥岩及页岩,谢家荣等(1928)名为李朗组,划归中及上侏罗统;广东省地质局区测队(1962)命名这套地层为“塘厦群”,划归下白垩统;后来,中南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4)和南颐等(1978)改称为中、上侏罗统百足山群;但宜昌地矿所等(1979)仍沿用广东区测队的意见,并进而认为“塘厦群”是粤中石鼓盆地的红层。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渐新统下部的红层,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内陆湖盆中湖水间歇性涨缩及河湖两种营力交替作用形成的河湖交互相红层。勘探实践表明,这种红层具备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岩石矿物分析鉴定表明,该组红层并非碎屑成因,而是同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产物。红色染色素含量的多寡及其在岩石中的分布形式是决定岩石能否呈现红色及红色色调深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新疆地区侏罗系-下白垩统大面积、厚层状砂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 大面积厚层状砂体及泥岩红层沉积的成因机理受到长期关注。结合现今准噶尔南缘多条季节性河流的沉积体系、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并对比郝家沟-头屯河剖面、玛纳斯河剖面上侏罗统齐古组、喀拉扎组的岩相组合、岩石颜色、砂泥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与古环境分析, 认为干旱气候下头屯河组上部-喀拉扎组的季节性曲流河-季节性辫状河沉积是上侏罗统大面积厚层状砂砾岩体及厚层状泥岩红层沉积的重要成因机理, 进而建立了季节性河流的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准噶尔盆地南缘季节性河流沉积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的建立, 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季节性河流沉积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丽琪 《地质科学》1983,(3):239-245
本研究以广东曲仁煤田两套红色地层为对象。工作中各选择了中侏罗统和上白垩统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进行碎屑重矿物组合、标志特征,重矿物成因和演变,韵律特征和矿物或熟度等研究,初步查明了它们的蚀源母岩类型;揭示了重矿物组合和区域岩石类型变化的原因;指出以重矿物为标志的韵律性和标志层的存在;探讨了矿物成熟度在重矿物研究中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划分、对比两套红层的重矿物标志。  相似文献   

8.
位于东秦岭造山带核部的五里川盆地内的红层为一套具磨拉石建造特点的粗碎屑红色岩系,根据其中所含的恐龙蛋化石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以及少量孢粉,盆地发展演化史等综合分析,红层时代归属晚白垩世早期或中-早期较为合适,按照“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建议该红层使用朱阳关组一名,停止使用马家村组,高沟组及三湾,桑坪,黄沙三组等名。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k1-Es4x)沉积时期发育了规模巨大的红层—膏盐层沉积。通过对红层—膏盐层沉积构造、碎屑颗粒粒度和沉积物垂向叠加样式等分析,表明红层沉积具有水上沉积作用和水下沉积作用共存、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并存的特征。红层—膏盐层在盆地的不同位置具有明显不同的垂向叠加样式。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泥岩颜色分析,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红层—膏盐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以干旱为主,呈现干湿频繁交替的特征。气候相对潮湿时期,湖盆盐度较低,以沉积砂泥岩为主;气候干旱时期,湖盆盐度高,以沉积膏盐岩为主。红层—膏盐层沉积早中期为低水位振荡性湖泊,沉积晚期为高水位振荡性湖泊,两者沉积作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的修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侏罗纪地层发育齐全 ,下、中侏罗统五当沟组为一套含煤碎屑沉积 ,中侏罗统长汉沟组为灰绿色粉细砂岩夹灰岩及砂砾岩 ,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为紫色碎屑岩系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盆地演化序列。由于区内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极其发育 ,使得区内不同时代的地层均呈构造岩片相互叠置 ,给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许多困难 ,前人所划分的中、上侏罗统大青山组 ,其中绝大部分并非大青山组 ,而是上二叠统脑包沟组和下白垩统李三沟组及固阳组。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 ,笔者对区内大青山组的地层层序、展布规律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性质等都重新给予厘定 ,提出大青山地区上侏罗统大青山组为一套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生物贫乏 ,分布严格受坝岩—席麻湾—金銮殿断裂控制 ,与下伏地层局部呈不整合 ,整体呈假整合接触 ,这些结论对区内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在甘肃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划分对比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根据红层的沉积韵律、古生物组合等原则,将民和盆地中、新生代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享堂组、上侏罗统大通河群、下白垩统河和群、上白垩统民和组、下第三系西宁群、中新统咸水河组等六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一、一种引人注目的构造型式我国南方散布着一些中新生代红色盆地,盆地中红层变动轻微,断层以正断层为主,近年来的地质调查和钻探发现,在构造上似是简单的红层中有一些巨大的有老岩层卷入的逆掩断层。又如在衡阳盆地中部茅桐桥一带为找油而布署的衡3井,预计基底深约4000米,但在钻深1100米竟遇上古生界,于1800米又穿过上古生界复见红层,上古生界好象夹在红层之中.在红层中出现这些老岩层卷入的复杂构造,令人费解,而且直接影响生产实践。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东部“红层”见于天柱城北东3—6公里,残留面积4.3平方公里(图1),由河湖相的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砂岩及泥岩组成。长期未获生物化石,其时代归属难以肯定。1973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主编的中国地质图集的贵州地质图将该地“红层”视为老第三系;之后,湖南省区调队在测制1:20万会同幅时置于白垩系;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认为其时代属下一中侏罗统的有地质矿产部第八普查勘探大队和贵州区调队。虽然不断地改变该“红层”的时代,但都未获化石依据。近年来,我队对  相似文献   

14.
<正> 安庆地区的中、下侏罗统,与江苏南京地区的象山群岩性基本相似,常沿用象山群一名。1977—78年,我队在枞阳、庐江及怀宁、桐城等地的“象山群”上部地层中,发现以Cuneopsis sichuanensis, Lamprotula(Eol.) cremeri, Psilunio sinensis为组合特征的瓣鳃类,把“象山群”分为二部分:上部为一套河湖相红层,产瓣鳃类;下部为一套湖沼相含煤  相似文献   

15.
豫西南区晚白垩世古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西南区分布的一系列拉分槽盆内,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为主的砂、砾、泥与灰质混杂的上白垩统地层,时代相当于赛诺曼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综合区内沉积学、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等古气候标志性特征,认为该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华南亚热带—热带古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恐龙的古生态特征、绝灭问题及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与古地理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相山火山岩型铀矿田位于赣杭构造带西南段。区域上受北东向遂川深断裂与北北东向宜黄—安远深断裂交汇控制,在中生代出现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喷发和岩浆浅层侵入活动,形成一个大型火山塌陷盆地——相山盆地。盆地整体分为三层结构:基底主要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岩,部分为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基底之上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盆地北西侧火山岩之上有上白垩统红层覆盖。在中生代,该区处于NEE向赣杭构造火山岩带西南端与近NS向赣中南花岗岩带的交接地带,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并  相似文献   

17.
南雄红层标准剖面新述广东南雄盆地呈北东东向展布,并与江西信丰盆地相连,面积约2000余平方公里。盆地发育了中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红色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厚度达2426米,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南方白垩—第三系代表性剖面,曾得到1970年华南中新生代红层南雄现场会议的确认。其中南雄组、丹霞组等地层名称,多被采用,并作为区域对比的标准。但某些组段的时代归属仍有争议。近年来有人作了补充研究,最近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对该盆地红层划分、命名和时代归属提出一些新的见地(表1)。 1.在盆地北部有一套砂砾岩,曾被认为是盆地自中晚白垩世至始新世各组段展布至北缘的相变层,广东七○六队所填的1:5万南雄盆地地质图(1971)明显标出北部边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红层的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我国白垩纪至下第三纪的中新生代红层是岩石地层序列中最年轻的红色碎屑岩建造.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总出露面积达二十余万平方公里.浙赣及鄂西中新生代红层的累计厚度约2000~4000米,滇中地区自侏罗纪起始的红层总厚度达80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19.
滇西大理丽江地区的印支运动,过去研究较少。因之,地质学家们对其性质一向有不同的认识。 P.米士(1947年)曾提到在石鼓、剑川一线之西,有一套红色岩层(他称之为“上红层”)不整合于包括三迭系在内的一切较老地层之上,并在剑川的羊岑西山,“上红层”中的石灰岩夹层内找  相似文献   

20.
徐伟祥 《地质学报》2019,93(S1):29-36
本文对胶莱盆地万家—蓝村一带浅覆盖区白垩纪陆相“红层”中火山岩夹层流纹质熔结凝灰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火山岩形成时代,划分岩石地层单位。通过LA- ICP- MS锆石 U- Pb测年,获得了24个测点构成的谐和线上交点年龄数值为11832±073Ma(MSWD=100),该年龄代表了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形成时间,指示白垩纪陆相“红层”的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将这套以紫、红色为主,以细—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砂砾岩、灰岩的河流- 湖泊相沉积“红层”划归为王氏群辛格庄组。火山活动大致与区域上石前庄旋回相当。本研究为胶莱盆地王氏群辛格庄组沉积时限提供了年代依据,同时揭示了该时期火山活动的特点,为胶莱盆地白垩纪原型盆地恢复和古地理演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