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二马驹沟—小横路岭金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老岭金及有色金属成矿带南段,为一新发现的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的金矿。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千枚岩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大罗圈河组含砾石英砂岩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带上,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为强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本矿床的发现,为该区金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森  王东方 《吉林地质》1990,9(1):31-41
作者在辽北顾官电发现了与殷屯组连续过渡整合接触的上覆地层(景儿峪组),确切地展示了殷屯组的内部结构及其与上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该组应位于景儿峪组之下铁岭组之上,可与辽东的永宁群辽西的下马岭组和吉林浑江的大罗圈河组相对比。殷屯组以及与之对比的地层的底部砾岩不仅指示华北地台主体抬升,而且也标志着华北地台的演化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3.
蔺雨时 《地质论评》1965,23(5):431-432
1956年以来,在江苏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成因特殊的铁矿,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有下列七点: 一、所有这些铁矿,都赋存于紫红色火山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页岩和安山质砾岩层中;这些岩层,一般以微不整合的关系,覆于晚侏罗世龙山组地层之上,个别地方以不整合关系覆于早-中侏罗世象山群地层之上;这些岩层之上,一般皆为偏碱性安山岩、粗面岩,它们两者为整合  相似文献   

4.
武定“迤纳厂组”的层位归属及其滑覆—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迤纳厂组”为1954年由西南地质局五二七队评价迤纳厂铁矿时命名,1973年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将“迤纳厂组”置于昆阳群美党组之上,因民组之下,并认为因民组不整合于“迤纳厂组”之上;省地质科研所1976年对该区地层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含矿地层是因民组、落雪组由断裂夹持“刺穿”于大龙口组之中。1979年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提交该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仍然保留“迤纳厂组”这一层位。  相似文献   

5.
王宇利  孙丰月  李碧乐  张晗  王冠 《地质与资源》2013,22(2):114-119,137
蒙库铁矿床位于阿尔泰山南缘成矿带的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内,矿床主矿体成因类型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康布铁堡组地层中,主要岩性有浅粒岩、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原岩恢复显示为海相火山岩,主要为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次为流纹岩-凝灰岩,沉积岩为钙质凝灰质砂岩夹结晶灰岩.通过对蒙库铁矿床浅粒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确定了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康布铁堡组地层的形成时代.锆石中Th含量分别为29.5×10-6~82.7×10-6和32.1×10-6~109.3×10-6,U含量分别为35.7×10-6~132.1×10-6和47.6×10-6~140.6×10-6,Th/U比值为0.41~1.19和0.51~0.85,为典型岩浆锆石特征.蒙库铁矿浅粒岩的U-Pb年龄分别为397.5±2.5 Ma和389.0±4.7 Ma.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确定康布铁堡组形成于早泥盆世,康布铁堡组下亚组上限为389±4.7 Ma,而蒙库铁矿床主矿体形成时代为397.5±2.5 Ma.  相似文献   

6.
内蒙准格尔旗东部太原组、山西组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 本文涉及地区位于内蒙准格尔旗东部黄河以西,即所谓“准旗煤田”。区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但在沟谷中地层出露尚佳。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中奥陶统。中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覆盖其上,向上依次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干峰组,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下白垩统志丹群及其以后的地层则不整合于前述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7.
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成矿带发现大、中型铁矿床10处,为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十大资源接替基地中唯一铁矿资源接替基地。该带火山岩型铁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成矿时代和赋矿地层层位认识混乱。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地层研究成果,认为该区铁矿存在两个成矿期及赋矿层位,即晚石炭世早期(313~317 Ma±)巴什基尔期和早石炭世晚期(321 Ma±)谢尔普霍夫期。前者包括式可布台铁矿,赋矿地层为则克台组;后者包括查岗诺尔铁矿、备战铁矿等,其赋矿火山岩系地层被多数研究者称为大哈拉军山组。据生物地层和同位素测年成果,该地层层位和时代相当于阿克沙克组上亚组,但二者岩性迥异。其与大哈拉军山组为年代相差约30 Ma的不同层位,区域上两组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因此,建议对该赋矿地层创建新的地层单元名称。  相似文献   

8.
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省区调队在牛首山古陆北西缘发现一个多元素组合的化探异常。异常面积达500平方千米,铅极大值1500ppm,锌极大值1000ppm。省第一地质大队物化探分队于1981—1983年对此异常进行了物化探及地质工作,找到中型重晶石矿床一个,并对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做了初步研究。 (一)地质概况(图1、2) 1.地层古陆浅变质的元古界昆阳群牛首山组之上,不整合地发育着震旦系上统和寒武系下统。由于靠近古陆,本区震旦系上统南沱组(Zbn)冰碛层中含大量的黄铁矿、磁铁矿、钛铁矿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小栗子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迪  方军  王兴昌 《吉林地质》2012,31(1):63-67
小栗子铁矿是矿体赋存一定层位;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围岩蚀变微弱或无蚀变;组成矿石矿物的成分简单;铁矿石是在胶体溶液中化学沉积形成;铁矿石是由菱铁矿、赤铁矿受后期变质、迭加改造作用的中元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变质矿床,即"大栗子式铁矿"。  相似文献   

10.
非洲加蓬×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蓬×区块钻遇的最老地层是上白垩统,自下而上分为Azile组、Anguille组、Pointe-Clairette组及Point-Gentile组。上覆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工区的西南部,地层比较齐全,工区东北部大部遭受剥蚀。Anguille组为半深海相泥岩夹粉细砂岩,分布全区,是主要的产油层之一。Pointe-Clairette组按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上PC段和下PC段),它们也是重要的产油气层。工区存在上白垩统Azile组和下白垩统Madiela组,N′Toum组三套烃源岩。区域盖层主要包括Anguille组和下PC段的海相泥岩;下白垩统盐岩也是一套十分优质的区域盖层。工区有四套储盖组合,主要为自储自盖和下储上盖。油气藏类型有(断裂)背斜油气藏、断裂鼻状构造油气藏、断块油气藏等。已有8口井在上、下PC段和Anguille组获得工业油气流,控制含油面积5.4km2,石油地质储量352.1×104t,预测含油面积26.4km2,石油地质储量4102.8×104t。在上、下PC段和Anguille组等三个地层中共识别出构造圈闭62个,圈闭总资源量约5×108t。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起伏地表条件下三维直流电场问题,基于全空间的拟解析近似理论,推导出起伏地表条件下三维直流电场的拟解析近似理论公式。将起伏地表条件下地下存在异常体时所产生的异常电场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地下三维异常体所产生的体异常电场,通过对异常体的体积分求得;另一部分为由起伏地表所产生的面异常电场,可以利用对起伏地表地空界面的面积分求得。利用拟解析理论,对两部分异常分别推导体电反射函数和面电反射函数,得到起伏地表下电场积分方程的拟解析近似公式。该理论公式为解决起伏地表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丰富了拟解析理论的应用,为直接进行正反演模拟、消除起伏地表对电法勘探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城子组/后城组为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燕山褶皱冲断带和盆地中晚侏罗世的典型碎屑岩沉积.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在燕山地区的通行的有关土城子组/后城组、及其之下的髫髻山组/ 蓝旗组,和上覆的张家口组/东岭台组火山岩的相关对比方法提出质疑.其他同行近期发表相关的氩-氩法和铀-铅法同位素测年数据指出髫髻山组/蓝旗组年龄为175~147 Ma、土城子组/后城组年龄为156~139 Ma、张家口组/东岭台组年龄为147~127 Ma,显而易见,上述地层组的年龄是相互重叠的.这些测年数据说明以往的地层对比是有问题的,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所发育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地层是穿时的.因此,传统上用(165±5) Ma 和(135±5) Ma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来作为划分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的层序界限是值得商榷的.尽管一些髫髻山组的火山岩和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岩是与向南或向北的冲断作用相伴生的,但在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之间的30~35 Ma的时间间隔内却是相对的构造平静期.这一结论是基于以往的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之间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的观点所得出的.新近基于对承德盆地土城子组地层形成研究分析认为承德冲断层的实际位移距离应小于Davis等2001年所提出的位移距离,笔者接受这一观点.但笔者并不同意在承德地区土城子组的沉积主要是受控于承德北部的向南冲断作用.现今承德向形盆地主要是由于向北冲断的承德县冲断层下盘变形的结果, 主要是(1) 它向北发生倒转;(2) 盆地南部的粗碎屑沉积的物源主要是来源于承德县的异地体.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没有必要完全受控于构造作用.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是紧随着在燕山部分地区发生的,持续了20~25 Ma 的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及岩浆活动.在中、晚侏罗世期间,燕山地区的岩浆活动必定导致地形的起伏,这就为快速剥蚀及粗碎屑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从前所提及的有关燕山带的土城子组/后城组和阴山带的大青山组的地层对比的依据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重力异常三维反演——视密度成像方法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起伏地形上测量的重力异常,延拓至平均水平面;对平面上的重力场进行不同深度层源的切割分离;再将各层的重力场向下延拓至相应的深度,并反演出该深度层的密度结构.以此得到的密度,反映该深度层密度的近似分布,故称为视密度成像.在重力场的曲面向下延拓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延拓方法——迭代法,延拓深度大,延拓过程稳定;且不需解线性代数方程组,避开了制约三维反演实用化的计算时间的瓶颈问题.在主频1.73 GHz的微机上,完成71×81数据点反演的计算时间为10 s.以新疆一个地区的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表层激发接收条件差, 常采用高叠加次数的地震观测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 在进行了地形校正和基准面校正之后, 还存在数十毫秒的剩余静态时差。在叠加剖面上, 这种静态时差对反射波的起伏形态的影响具有浅中深层的差异性, 即出现了"静校不静"的现象。分析表明 , 这种现象是由叠加次数高、排列偏移距大, 在同一个CMP道集中, 浅、中、深层参加叠加的道数差异较大, 导致叠加过程中对静态时差平滑作用的差异所致。与岩石裸露山区中因反射波传播路径差异形成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不静"现象不同, 仍然是"地表一致性"的。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为正确进行静校正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山区区域重力测量中,地形校正范围的选择需要大一些,才能较好的消除地形起伏造成的影响,远区的地形和中间层影响均应考虑地壳弯曲的影响。因而在进行远区校正时,不能以过测点的平面为标准,而应以过测点的球面为标准,因此,地形校正值将会有负值出现。在进行中间层校正时,应消除与地形校正最大半径范围一致的弯曲圆盘的影响,此影响不仅与盘的半径有关,而且与厚度有关。本文给出对应于不同校正半径和不同厚度弯曲圆盘的一套理论计算结果,用这些结果得到的与不同校正半径配套的中间层校正公式,可供直接查阅使用。  相似文献   

16.
起伏地形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响应具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在CSAMT数据处理解释时需要考虑地形。同时,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和地表的地形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地质结构和地形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三维的。在水平地表三维有限差分CSAMT数值模拟算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利用地下交错网格采样点处的总磁场计算起伏地形下空气-地下介质分界面处的总电场和总磁场的表达式,从而实现了起伏地形下三维CSAMT数值模拟算法。在算法实现过程中,采用伪δ函数代替麦克斯韦方程中的场源项和直接计算总场的策略,避免了原有的将总场分离成背景场和二次场的策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难以选择合适背景电阻率的问题。为了直接模拟总场,起伏地形下三维CSAMT数值模拟算法给出了新的三维正演方程的边界条件。将模拟水平地表三维异常体和三维山峰地形两个理论模型得到的响应结果与前人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实现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金红娣  潘冬明  杨光 《物探与化探》2012,36(6):1010-1013
国内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已开始应用反射波法超前探测前方小构造,如断层、陷落柱.由于前方的断层面、陷落柱界面起伏不平,所以接收到的反射波能量较弱,难以精确成像,而基了惠更斯原理的散射成像方法能充分利用地震信号的全波场信息,具有较好的偏移成像效果,散射成像为巷道超前探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成像方法.笔者通过建立巷道超前探测模型,分析了散射成像处理技术的效果,验证了散射成像方法应用于巷道超前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2.5维起伏地表条件下坐标变换法直流电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起伏地表对视电阻率分布的影响是进行地形校正的基础。由于很难处理不规则边界,计算简洁且效率高的有限差分方法很少用于解决起伏地表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引入曲化平思想,实现了一种基于坐标变换法的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直流电场数值模拟方法。方法从传统的2.5维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出发,通过坐标变换将起伏地表问题转化为水平地表问题,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水平地表问题,最后再通过坐标映射得到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电位和视电阻率分布。精度分析及计算实例表明:本方法实现简洁,计算误差主要集中在震源附近,整个计算区域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9%,计算结果满足起伏地表条件下的电位和视电阻率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准面上的速度场及时深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场及时深转换基准面的选取与速度分析基准面、静校正基准面密切相关。鉴于目前常用的两步法静校正来讲,速度建场和时深转换时,有2个面可供选择:一是速度谱分析面,即CMP面;一是统一的固定水平基准面,即最终成果剖面的零时间起始面。选取不同的基准面进行速度场研究及时深转换,所得最终构造图精度不同。笔者分别在这2个不同基准面上进行了速度场及时深转换研究,并提出使用在一个排列长度范围内,对检波点高程和炮点高程进行统计平均的方法,作为对应时间域CMP面的深度域时深转换面。对比研究表明,在此面上进行速度场研究和时深转换,在不加任何井资料约束前提下,所得平均速度场比常用的在统一水平基准面求取的平均速度场精度高,时深转换后所得最终构造图的对井误差,小于在统一水平基准面上进行的时深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安玉林 《物探与化探》2003,27(4):284-291
上接211页13 n个无限薄板叠加场反演13.1 复场展开以Mj代替2Mmj和2fMgj,以F(S)代替G′(S)和T(S),得复场F(S)= nj=1Mjσj-S=- nj=1MjS-σj。(13.1)展开上式,即F(S)=-1(S-σ1)(S-σ2)…(S-σn)×{M1(S-σ2)(S-σ3)…(S-σn)+M2(S-σ1)(S-σ3)…(S-σn)+…+Mn(S-σ1)(S-σ2)…(S-σn-1)}。(13.2)根据(9.2)、(9.9)式有(S-σ1)(S-σ2)…(S-σn)=-1F(S){Φ1+Φ2+…+Φn};Φ1=M1{Sn-1-x1(1)Sn-2+x2(1)Sn-3-    …+(-1)n-1x(n-1)(1)},Φ2=M2{Sn-1-x1(2)Sn-2+x2(2)Sn-3-    …+(-1)n-1x(n-1)(2)},Φn=Mn{Sn-1-x1(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