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黔东北地区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在黔东北地区先后发现了多个中_大型沉积型钒矿床,它们均赋存在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1jm)下部的黑色碳质泥岩中。为了从地球化学方面深入探讨该类钒矿床中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以及矿床成因类别,选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_MS)法对钒矿体及其上、下地层的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典型钒矿床的含矿岩系地层进行剖析,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对环境的敏感特性探索了含矿岩系形成的氧化还原条件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含矿岩系主要为海相深(浅)水陆棚相沉积物,因沉积过程中沉积相的多次演变,形成了现在具有一定差异的岩性组合。同时,因地球化学场的不断变化,沉积物中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呈现了特有的分布规律。文章首次从地球化学方面揭示了该区含矿岩系及钒矿层均是还原环境下的产物,钒矿床以正常海相沉积成因为主,仅与生物作用有一定关系,受热水影响并不明显。这对钒矿床的成矿预测以及实现更大找矿突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黔东北地区钒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东北地区沉积型钒矿与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1jm)黑色岩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该区钒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岩系、赋矿岩石地化特征,岩相古地理环境、矿床时空分布和矿体产出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具有很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根据本区找矿实践和成矿相关理论、控矿因素等综合研究,圈定了松桃石梁—孟溪、松桃盘石—江口桃映—坝黄、印江永义、铜仁漾头—万山黄道、石阡坪山—聚凤5个成矿有利远景区,为指导今后在该区开展钒矿找矿工作,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簧钒矿位于南秦岭下寒武统水沟口组黑色岩系中,矿体规模较大,层位及品位比较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炭质泥岩和含硅质泥岩,钒元素主要赋存于钒云母中。通过对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认为该钒矿形成于大陆边缘向深海过渡的缺氧还原环境中,岩石物源来自海水、热液喷流及陆源碎屑,生物活动对钒矿的汇聚沉淀富集起了重要作用。综合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钒矿属于生物—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4.
5.
黔东北地区钒矿物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钒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和Al2O3,有机质总量一般为3.24%~10%,其次为TFe1.85%~3.25%,绝大部分V2O5含量均在1%左右,少部分大于2%;伴生元素以Mo、Ag、Cu、TiO2、P2O5、Ni、Co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对江西省全南县青龙山萤石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通过对青龙山萤石矿区矿石和围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分析,青龙山萤石矿矿石的∑REE平均含量为88.186×10-6,δEu为0.23~0.61,δCe为0.78~0.91;围岩的∑REE平均含量为184.52×10-6,δEu为0.31~0.69,δCe为0.85~1,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呈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Eu中等亏损,Ce弱亏损。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萤石矿床至少存在两个成矿期次,为岩浆热液成矿,成矿环境为稳定的较还原条件,成矿流体温度在200℃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分析山西西铭煤矿2号、3号、8号和9号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和赋存状态,并根据稀土元素Ce、Eu、Gd、Y和常量元素Al2O3/TiO2的异常揭示其成煤环境及物质来源.研究结果显示:(1)西铭煤矿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与世界煤值和美国煤值基本相等,但低...  相似文献   

8.
萤石经常以脉石矿物存在于各类金属矿床中,但以矿石矿物与金属矿物共存较为少见。布拖小洞子铅锌矿体和萤石矿体是赋存在震旦系灯影组不同部位的典型矿床,受四开-交际河断裂的次级断层带控制,是该区较为特殊,研究程度较低的一类矿床。其中萤石矿床产于与黑色燧石条带白云岩相关的断裂构造,矿石矿物以萤石为主。本文通过对震旦系灯影组下部萤石矿床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略亏损,LREE/HREE介于0.96~1.61,(La/Yb)_N为1.19~3.23,稀土元素配分图表现出略微右倾的特征,具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特征。Tb/Ca-Tb/La、Y/Ho-La/Ho及La/Yb-∑REE等图解表明小洞子萤石矿床主要为同一体系不同阶段的热液产物,破碎带充填交代型矿床成因,其成矿物质来源与灯影组地层和峨眉山玄武岩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晴隆锑矿区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与辉锑矿共生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所有萤石均具有Ce负异常,其稀土配分模式存在3种类型:Eu弱亏损型、Eu正常型、Eu富集型。从成矿早期至晚期,萤石的稀土配分从Eu弱亏损型向富集型演化,稀土总量逐渐降低,并由中稀土富集向轻稀土富集演化。成矿流体可能主要属于盆地流体,具有十分低的稀土总量,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流体由早期的还原条件转化为晚期的氮化条件,由中稀土富集向轻稀土富集演化。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研究中国锡矿床含锡花岗岩、蚀变岩石和各种产状锡矿体中锡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含锡花岗岩成矿性评价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定量组合标志,探讨了主要类型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  相似文献   

11.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之一。其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呈板状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辫状河砂体中。笔者从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入手,通过对不同蚀变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认为蚀变砂岩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受成岩作用、水-岩作用,以及油气二次还原作用等影响,并且有机碳含量在矿化砂岩中较高,说明铀矿化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矿化砂岩中的微量元素相对富集或亏损明显,可能与成岩后期(热液)的改造作用有关。蚀变砂岩均表现出壳型花岗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LREE相对富集,说明盆地北部的阴山、大青山古陆壳富铀花岗岩体是直罗组的主要物源。此外,δEu和δCe特征也表明纳岭沟铀矿床是在弱氧化-弱还原过渡性环境下形成。这些特征可作为找矿勘探的重要指示或标志。  相似文献   

12.
韩忠华 《地质与勘探》2016,52(4):678-687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大竹园、岩凤阡和旦坪三个铝土矿床的含铝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主要由Al_2O_3、SiO_2、Fe_2O_3、TiO_2组成,铝土矿呈富铝、低铁的特点;Zr、Sr、Cr、V、Li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100×10~(-6)以上,尤其以元素Li含量最高;Be含量4.04×10~(-6)~7.04×10~(-6),表明铝土矿以沉积成因为主,局部地段具残积成矿的特点;Th/U介于2~7之间,揭示了铝土矿风化作用不彻底或者有沉积混杂;Sr/Ba1,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V/Cr=0.90~1.112.00、Ni/Co=0.58~4.125.00、V/(V+Ni)=0.72~0.880.60,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富氧的沉积环境;ΣREE值总量较高,轻稀土较富集,Eu轻微正异常、Ce明显正异常;Ce/Ce*1,表明铝土矿沉积于富氧环境;La/Yb-REE关系图解中所有样品并没有集中落在沉积岩区,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铝土矿床为晚志留世-石炭纪形成初始矿源层,并在二叠世早期风化搬运至湖泊沼泽或近岸浅海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赣东北地区不同时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赣东北地区硅质岩各时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各时代硅质岩的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74.90%~97.19%,Si/Al为10.84~93.21,与Al2O3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硅质岩样品的Al2O3/(Al2O3+F2O3)=0.60~0.99,Ce/Ce=0.99~1.22,(La/Ce)N=0.91~1.83,V/Y<5.78,Ti/V>17。上述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而与大洋盆地及洋中脊构造环境无关。自古生代以来,该地区没有出现深海大洋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叶溪育石煤是湖南省境内一种比较特殊的煤种,其赋矿层位属"下寒武统黑色含矿岩系",主要分布于寒武系下统小烟溪组下段,一般含石煤层3层,个别地段为4-5层。叶溪育石煤矿可采石煤主要为第二层,厚度4.98~9.18m,平均7.49m。该矿石煤分布面积大,层位稳定,连续性较好;原煤发热量3.52~10.23MJ/kg,灰分产率52.12%~74.32%,全硫平均含量1.56%,为中硫、高灰分、低发热量的劣质煤;煤系地层中同时含钒矿体Z1、Z2、Z3,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中Z1矿体已达中型规模;根据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含煤岩系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矿床成因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5.
爬奔金矿位于丰沙里-帕府(泰国)中生代拗陷带与琅勃拉邦-梨府(泰国)华力西褶皱带的交接部位,属于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矿床.文章通过对爬奔金矿床含金方解石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热液流体来源主要是岩浆水与地层封存的古大气降水.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13CV-PDB(‰)值分布在-4.5~-5.2之间,18OV-SMOW(‰)值分布于20.0~20.8之间, 表明含金方解石矿物为热液流体与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谭月  张竹如  李明琴 《贵州地质》2012,29(3):188-191,196
通过对贵州镇远江古钒矿野外系统采样,及样品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分析数据作元素相关性分析、Ni-Zn-Co三角图解、U/Th比值、Sr/Ba比值分析及稀土分析结果的讨论,初步认为贵州镇远江古钒矿矿床为海底热泉或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7.
贵州大竹园大型铝土矿是中国近年来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大型铝土矿之一。以采自大竹园矿区栗园向斜不同部位铝土矿、铝土岩和黏土岩的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稀土元素含量与铝土矿质量及成矿过程的关系,最后就稀土元素对于成因和环境的指示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铝土矿、铝土岩和黏土岩稀土元素总含量(不包括Y)分别为107.07×10-6、185.00×10-6和246.28×10-6,依次增高,说明铝土矿的成矿过程是一个稀土元素贫化的过程,也是Eu异常和Ce异常趋于增大的过程,即相对于黏土岩来说,铝土矿具有高Eu异常、Ce异常的特征;相对于重稀土元素来说,无论是栗园向斜西翼还是东翼,铝土矿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且轻稀土元素含量以及La与Yb含量之比均随深度变浅而增加;单纯利用稀土元素图解不能有效反映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可以大体反映含矿岩系形成于海相或海陆过渡相环境;大竹园大型铝土矿与黔北其他铝土矿一样,总体上属于沉积型,可能与古喀斯特化过程、古风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东南地区的新元古界下江群产大量的石英脉型金矿,有关金的矿源一直是争议的问题。通过对下江群逐层采样,进行微量、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金主要在变余砂岩中富集,特别是在变余砂岩透镜体或板岩封闭的变余砂岩顶部是含金石英脉形成的部位。Au与Mn、Sr、Cu等成正相关,特别是Au与Mn呈显著的正相关,可能是Mn胶体对金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Mn含量高的层位金含量高。而Au与Hg、Ba、W、As呈弱的负相关性,Ti、Co与Au呈负相关性,说明Au与陆源物质没有关系。下江群中稀土配分非常类似,表明地层被后期热液充分混合作用,金往往在稀土含量较低的层位富集,说明流体运移到砂岩内,而砂岩中的石英对稀土有稀释作用。富含金的pq-15样品具有与下江群完全不同的稀土配分,其表明金的成矿物质可能除来源于下江群外,还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金矿产于新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中,其中的次级拆离断裂为赋矿构造。为了探究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从矿区主要地质体采集了100件来自太华群地层、文峪岩浆岩和矿石的样品进行测试,其稀土元素的主要特征为:太华岩群的ΣREE值为30.81×10-6~188.66×10-6;δEu值为0.62~1.24;花岗岩和脉岩类ΣREE值为58.22×10-6~365.98×10-6;δEu为0.90~1.10;矿石的ΣREE值多集中于76.74×10-6~358.22×10-6,δEu值多集中于0.74~1.14。结果表明:各地质体稀土总量接近,没有Eu异常或有微弱的正、负铕异常;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太华群接近,而与文峪等花岗岩相差较远。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华群地层而不是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