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GPS定位测量的信号传播路径误差,分析了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梯度对差分定位精度的影响,利用L1载波重点讨论了1999年-2000年太阳活动期间低纬度赤道异常地区GPS差分定位精度的问题,同时验证对于长基线采用GPS广域差分技术可以使电离层定位误差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全球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谱分析和小波分解的方法对全球电离层VTEC量的时空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使用IGS中心发布的全球电离层网格图数据,分别从高中低纬度全年变化特性、南北半球全年变化特性、全球范围内随经纬度的变化特性对电离层VTE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中低纬度地区VTEC量具有周日和半周年变化现象,在二分点处存在峰值,南半球电离层较北半球电离层活跃,经度变化对VTEC值的影响较纬度变化大,总体上,太阳辐射是电离层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GPS卫星轨道、钟差及各种误差修正模型的不断精化,静态精密单点定位(PPP)定位精度达到mm级,进行电离层延迟高阶项较小量级的误差改正研究,对改进PPP数据处理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分布在不同地理纬度的5个IGS跟踪站3天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电离层延迟二阶项、三阶项对GPS观测值精度及静态PPP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延迟二阶项、三阶项对GPS观测值精度的影响分别为cm级和mm级,对低纬度地区PPP定位精度的影响大于3 mm,但对中高纬度的测站观测值、定位精度的影响比低纬度地区小很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快速发展,针对海南地区电离层较活跃的特点,基于北斗卫星的海南连续运行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升级改造试验,提出了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测试方法,分析验证了基于BDS的三星CORS系统24h可用性测试、空旷和遮挡环境下三星CORS系统和双星CORS系统初始化时间精度分析研究,试验证明了在海南电离层较活跃地区三星CORS系统比双星CORS系统定位精度较高、定位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姬姗姗 《北京测绘》2023,(2):244-247
研究川藏高原地区的电离层活动特性,能够为本地区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本文基于欧洲轨道确定中心(CODE)2014—2019年的全球电离层格网(GIM)总电子含量(TEC)数据和太阳参数F10.7的修正指数F10.7p,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快速傅里叶分析的方法,对川藏高原地区的电离层时空特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川藏高原不同季节的TEC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太阳活动高年时,体现了TEC的年度异常、半年度异常和冬季异常。(2)川藏高原的TEC主要周期表现为26.4、121.7、182.6、219.1、365.0 d,体现了TEC的27 d周期变化,半年变化,年变化。(3)受赤道异常影响,低纬度地区(30°N以下)的TEC较大。TEC在08:00:00—20:00:00相对较大,在20:00:00—08:00:00较小,这一特征在各经度处相同。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智能手机原始观测数据不稳定导致实时定位精度不高,且未对电离层延迟进行较好修正等问题,该文研究了 2类3种不同芯片智能手机多普勒平滑伪距对实时广域差分定位影响,可改善数据质量,提升定位精度;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广播电离层参数改正、实时电离层产品、电离层格网预测文件3种电离层产品对手机广域差分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施闯  郑福  楼益栋 《测绘学报》2017,46(10):1354-1363
采用IGS、MGEX、北斗地基增强网的实时观测数据,研制北斗广域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实时生成北斗高精度轨道、钟差、电离层产品,提供厘米级北斗双频PPP、分米级单频PPP、米级单频伪距定位服务。对实时产品评估分析的结果表明:北斗卫星实时轨道与钟差产品URE统计精度约为2.0cm,实时电离层精度优于4.0TECU。采用全国分布的实时测站动态定位精度(95%置信度)评估分析表明:北斗双频PPP精度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高纬度以及西部边缘地区的定位精度平面约0.2m,高程约0.3m;中部地区定位精度平面优于0.1m,高程优于0.2m,接近GPS实时PPP精度水平;北斗与GPS融合可以提高单北斗、单GPS的定位性能,尤其是显著加快了PPP收敛时间,收敛时间缩短到20min内。另外,除边缘地区外,北斗单频PPP实现平面0.5m,高程1.0m;北斗单频伪距单点定位实现平面2.0m,高程3.0m。  相似文献   

8.
顾及电离层延迟高阶项改正的精密单点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顾及电离层二阶项和三阶项延迟改正的非差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模型。利用全球均匀分布的38个IGS跟踪站,对比分析了不同纬度、不同电离层环境下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GNSS观测值以及静态PPP解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低纬度地区的静态PPP的定位结果影响最为显著,可达3~5mm;而对高、中纬度的影响则较小,分别为亚mm和mm级水平;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南北(N)方向,呈向南偏移的趋势,尤其是在低纬度地区,该分量可达3mm以上,是E方向和U方向的2~3倍。此外,电离层活跃程度对定位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其活跃期影响值相对于平静期影响值高20%~30%。  相似文献   

9.
周建  宫萍  吴兴存  虞尚泳 《测绘科学》2015,40(6):151-155
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单频GPS实时/事后定位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削弱其影响。针对这一状况,该文首先介绍了单频GPS改正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说明了电离层格网数据能够有效改善单频GPS实时/事后定位误差。给出了电离层格网数据的建立、预报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刺入点地心经纬度VTEC值的计算方法、四点格网法内插刺入点天顶方向的总电子含量以及单层模型投影函数。结合算例,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电离层改正数据与卫星星历数据对单频GPS实时/事后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电离层格网预报数据能够显著改善单频GPS的实时/事后导航定位精度,对提高单频GPS定位精度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电离层扰动对中长距离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RS)的工作性能的影响,论证了中小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是影响中低纬度地区CORS基线解算和实时定位精度的最主要误差源。本文提出了时相关电离层修正模型,通过在双线性曲面纠正模型上附加中尺度电离层扰动修正信息,实现电离层预报修正技术。在100 km以上长距离参考站网的实验验证了该技术应用于CORS领域减弱电离层强扰动影响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