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研究在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上进行,而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工作中,通过套合矢量图斑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并完全依赖目视解译提取不一致图斑,该方法耗时,且仅抽取少量数据进行提取正确性质量检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在ImageNet数据集中预训练的MobileNetV2模型对结合了SIRI-WHU数据集的贾汪区分割后数据集进行训练,将分类结果与矢量图斑数据进行比对,提取出不一致图斑,以检验该模型在不一致图斑正确性检查中的可行性。实验证明,通过该方法能够提取出不一致图斑,有望在“三调”质量检查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等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举证图斑和恢复属性提取技术是利用ArcGIS软件对现有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并准确提取外业工作图斑和筛选恢复属性图斑的技术方法,对于外业举证图斑提取的准确性和恢复属性提取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内业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外业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和返工事件.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成果的转化应用,满足三调系列图件编制与多尺度土地利用数据的使用需求,以福建省多尺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综合为例,探讨了三调图斑综合原则、综合流程和综合方法,重点介绍了狭长图斑剖分融合、非邻近同类图斑聚合、面状水域综合、小图斑融合、图斑边界化简、图斑夸大、尖锐角消除与缝隙补齐等关键技术方法,并阐述了检查和评价图斑综合成果质量的流程与方法,可为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实体要素自动综合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梁磊  周启  任东宇  文学虎 《测绘通报》2021,(12):124-129
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快速缩编派生出多尺度数据库,是地图制图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大量图斑,首先通过研究图斑栅格综合,减少碎图斑数量;然后构建图斑语义邻近度模型、空间几何拓扑模型,分析了顾及拓扑和地区地理特征约束下的地类图斑制图综合方法;最后形成了自动化图斑缩编生产工艺流程。基于上述方法,采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国土三调缩编系统,并应用于四川省某县23万图斑量的三调数据并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的成果符合专题制图要求,极大地提高了三调图斑的自动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5.
地表覆盖数据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成果之一,与国土调查地类图斑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地表覆盖数据与第三次国土调查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分类映射体系,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自然资源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高宏兵  刘斌  蒋薇  唐诗华 《测绘科学》2009,34(3):183-185
运用ArcGIS软件和内置VBA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一种土地利用数据中图斑的合并方法。首先按地类等级合并属于同一行政区且相邻的图斑,然后根据本文提出的合并规则合并小图斑到相邻图斑中。实验表明:利用此方法合并图斑,符合数据制作规范、不易出错、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ArcGIS中制图综合工具的分析,提出栅格与矢量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从而指导作业人员在面状图斑综合工作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变化图斑提取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难度,在多元变化检测(MAD)自动发现变化信息的基础上,提取感兴趣区域生成差异影像,并分割差异影像得到完整变化图斑。利用3种典型变化地物类型进行图斑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取完整、连通的变化图斑,在错检率和漏检率方面优于MAD,且Kappa系数分别从0.770、0.810、0.729提高到了0.916、0.894、0.934。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成果为底图底数,但三调采用的调查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基数分类要求不完全一致,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基数现状空间数据要求,必须开展分类数据转换,特别是对于城镇建设用地内部需要在三调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从国土空间规划需求出发,结合重庆市自然资源规划管理实践,研究了三调全地类向国土空间规划地类转换的规则和技术方法,重点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中依据管理数据开展城镇建设用地细化和分类转换方法,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为例,对区域三调成果开展基数转换和结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转换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土调查是自然资源部门掌握所辖范围内地类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对土地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掌握基础地类变化不仅是掌握一个数字的变化,还包括地类变化地块的空间位置,从而实现地块变化数量和位置的统一管理.介绍了利用ArcGIS软件计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类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类对比分析后流量的方法,更好地掌握了变化地类的前世与今生,使得自然资源部门对土地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cGIS的低丘缓坡用地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勇 《东北测绘》2014,(1):113-114,117
结合辽宁省开展的低丘缓坡普查工作,通过对调查工序流程的总结,介绍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低丘缓坡用地的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自动快速提取无证矿山图斑信息,首先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获取包括植被、水体、道路、居民地及裸地等分类成果图;然后通过图像差值变化检测方法对变化图斑进行提取,得到面向对象分类的二值图。在此基础上,叠加已有的矿权资料,获得疑似无证矿山图斑信息。最后通过目视判读和野外验证的方法对提取的疑似无证矿山图斑进行筛选,最终确认无证矿山图斑。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结合变化检测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目标图斑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GIS的面状要素中轴线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专题制图中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专题要素和地理底图要素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如何实现面状要素中轴线的提取从而获得线状道路、线状河流等底图要素一直是GIS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ArcGIS9.0中提供的各种功能模块的综合应用实现了面状要素中轴线的自动提取。经实验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效果理想,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乱占耕地建房疑似图斑自动提取方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模型,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耕地数据,快速识别乱占耕地建房疑似图斑。最后以江苏省某县级市为例开展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提取结果准确率高、用时少,可为耕地保护、督察执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在执法监察中的应用,加大了违法用地执法监察的力度,缩短了执法周期,为城市执法监察人员对城市违法用地情况进行调查、执法并监督提供数据保障。本文主要是介绍通过对两时相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按照一定规则提取变化图斑,再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土里利用规划等现势数据,及时确定疑似违法用地图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庞敏 《测绘通报》2024,(4):124-128+134
本文针对国产卫片多时相、长时序、全天候、多源海量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卫片图斑提取方法。该方法在深度学习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地物目标语义分割模型和图斑提取智能算法群,实现了国产卫片图斑的特征、规律及属性的自动识别,完成了卫片图斑提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国产卫片图斑提取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后续图像处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需要将符合上图精度的线状图层地物全部进行图斑化表示,以图斑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实际作业过程中,为便于后续的数据统计分析,图斑化的单线要素需要在对应的线状地物图层的特定字段中标记"3",表示该线物要素已进行图斑化处理。上述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工作量大、易误操作。针对所述问题,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程序化解决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处理效率和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解译工作多以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主观性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智能提取模型+遥感监管协作平台”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人机协同智能提取框架,通过本底数据要素标注、数据增强等手段构建变化检测数据集,采用改进的U-Net++模型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智能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平均准确率为79.59%,面积召回率为80.90%。针对检测模型容易误提取伪变化和云雾遮挡区域,以及存在图斑破碎、轮廓不规整等问题,在自动提取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分布式并行协同解译平台,对扰动图斑进行增、删、补、检,并将最终结果作为新样本反馈给模型,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形成样本与模型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地理国情监测是自然资源监测体系中的一项专题监测,主要是监测地表覆盖变化情况,以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工作是识别变化信息,仅依靠人工判读识别效率太低.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提出基于前期地表覆盖矢量数据的多特征融合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先利用地表覆盖矢量图斑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再利用影像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