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平扫测量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开滦集团高管健康查体职工475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有斑块组165例和无斑块组310例,并进一步以BMI (kg/m2)“24”、“28”分别作为超重、肥胖的界限,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129例、超重组258例和肥胖组88例。分别研究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中有无颈动脉斑块者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重组有颈动脉斑块者45例,无斑块者84例;超重组有斑块者86例,无斑块者172例;肥胖组有颈动脉斑块者34例,无斑块者54例,3组中有颈动脉斑块的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均大于无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排除BMI因素,心外膜及心周脂肪体积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基于心电门控的心脏CT平扫(NCT)与冠状动脉CTA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EFV)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同期行心脏CT平扫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40例。心外膜边界由2位具有丰富心血管CT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观察者1和2)采用GE AW4.7工作站自动软件自动勾勒心外膜轮廓,EFV结果由软件自动计算生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Bland-Altman分析法及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NCT和冠状动脉CTA测得EFV分别为(99.43±43.78)cm3和(93.66±48.49)cm3,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1在NCT和CTA的重复系数(CR)误差分别为10.01cm3和7.83cm3;观察者2在NCT和CTA的CR误差分别为11.05cm3和7.58cm3。NCT的CR为8.05cm3;CTA的CR为7.13cm3。各组ICC均大于0.96。结论:基于心电门控的心脏CT平扫和冠状动脉CTA均可用于EFV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与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ECG gated-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ECG gated-CTA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在Siemens后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探讨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平扫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评价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电门控钙化积分CT(ECGgated-CT)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CT平扫检查,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采用Agatston钙化积分软件记录心电门控CT钙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薄层CT平扫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性血管异常的CT特征分析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5日至2022年12月17日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且胸部薄层CT平扫图像显示有病变累及血管的患者73例,所有患者有完整的胸部薄层CT平扫资料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依据年龄> 60岁和≤60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壮年组,观察所有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并进行不同年龄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73例COVID-19患者中,青壮年组和老年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学指标如下:病变分布中央血管周、病变大小10~30 mm、病变大小> 30 mm、病变占肺叶体积百分比≤30%、病变占肺叶体积百分比> 50%(白肺)、病变形态大片状、病变优势类型腺泡样、血管扭曲、血管周缘模糊、树芽征、粗大纤维索条。结论:(1)胸部薄层CT平扫可明确COVID-19相关性血管异常的病变数量、位置、累及部位、范围、血管异常和病变类型,对COVID-19血管异常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2)胸部薄层CT平扫检查对于发现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CO...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腰椎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76例,经CT轴位平扫(2DCT)后进行三维重建(3-DCT)即表面遮盖(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将其图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DCT能立体、直观显示腰椎创伤性骨折的部位、类型、三柱结构、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等情况.结论:3-DCT作为2DCT的重要补充,对腰椎创伤性骨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SSD及MPR既有良好形态学又有密度层次的图像,可协助三维显示椎间盘碎裂、突出和膨出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多排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隆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120例拟行自体肋软骨隆鼻术患者,都进行了胸部多排螺旋CT术前检查,并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自体肋软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部分病例进行了术后CT复查评估.结果:CT准确评估肋软骨无钙化(1级)28例和轻度钙化(2级)62例,均可行自体肋软骨隆鼻...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多排螺旋CT肺部亚实性结节(SSN)三维重建的定量参数、血液肿瘤标志物和血常规指标,建立用于判断有浸润倾向肺腺癌的多参数诊断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07例接受薄层CT扫描,术后行组织学检查,并做了血液肿瘤标志物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SSN在CT三维重建中的最大径、总体积、实性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噪声指数结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胸部与腰椎QCT体检人群中的一站式扫描应用.方法:前瞻性收集来我院体检中心做胸部CT和腰椎QCT受检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其中胸部常规剂量组50例(噪声指数设置为NI=8.5),低剂量组50例(噪声指数设置为NI=14).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的身高、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PTP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增强检查,另外2例同时行CT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规则,边界清晰;直径1.8~13.2 cm,平均8.0cm.1例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8例囊、实成分比例相仿.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动态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包膜及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即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钙化及出血均不强化.MRI平扫信号混杂,增强时呈不均匀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体积较大,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有完整包膜、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块,认识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128层螺旋CT测定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并计算出单位体表面积心外膜脂肪容积(EATVI),探讨其与心房颤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心房颤动患者76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31例;同时入选6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窦性心律组。136例患者均行心脏冠脉CTA成像,测量所有患者的EATV并计算出EATVI。进一步分析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的平均EATV (138.54±25.79) mL及EATVI (72.54±23.21)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平均EATV (107.56±21.17) mL、EATVI (53.21±1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平均EATV (141.72±23.26) mL及EATVI (74.43±21.32)均大于阵发性房颤患的平均EATV (136.23±19.76) mL、EATVI (70.54±1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患者EATV与EATVI呈显著正相关(r=0.97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EATV及EATVI诊断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877(95% CI:0.806~0.935),以113.35 mL为截断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和72.3%;EATVI曲线下面积为0.893(95% CI:0.837~0.961)以61.15mL为截断值时,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1.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V (OR值:1.057;95% CI:1.016~1.163)及EATVI (OR值:1.068;95% CI:1.021~1.107)均为房颤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可以客观定量测量EATV;EATV与EATVI显著相关;EATV及EATVI的增加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之间的EATV及EATVI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腺苷受体拮抗剂预防造影剂肾病(CIN)的价值。方法:检索腺苷受体拮抗剂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文献,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运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1 063例患者,其中腺苷受体拮抗剂组患者526例,对照组537例。使用腺苷受体拮抗剂组的患者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1,95% CI:0.42~0.91;P=0.01)。在术后Scr水平腺苷受体拮抗剂组相对于对照组并没有显著区别(P=0.46)。亚组分析腺苷受体拮抗剂剂量> 400 mg时腺苷受体拮抗剂组的患者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5,95% CI:0.22~0.89;P=0.02);造影剂剂量> 100 mL时腺苷受体拮抗剂组的患者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95% CI:0.33~0.75;P=0.001)。结论:腺苷受体拮抗剂作用于碘造影剂术后患者能降低CIN发生的风险。在腺苷受体拮抗剂剂量> 400 mg、造影剂剂量> 100 mL时,腺苷受体拮抗剂倾向于表现出更佳的CIN预防效果。上述结果还需要更多大样本及多中心的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Light speed 16)对5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CT容积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将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包括VR、MPR)。对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及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等相关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异常、侧隐窝狭窄、椎旁软组织异常、横突及横突孔异常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一站式重组上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生理曲度、椎间关节异常、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腰椎间隙变窄、骨性椎管狭窄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上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和一站式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一站式重组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腰椎疾病相关的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放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CT在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157例经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PTMC长径预测CLNM的最佳截断值,通过CT及临床病理资料建立PTMC CLNM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ROC曲线得出预测PTMC CLNM的最佳截断值为6 mm;单因素分析:咬饼征、微钙化、多灶癌、PTMC长径≥6 mm、男性、年龄<45岁是PTMC CLNM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咬饼征伴突出(OR=5.159, 95%CI=1.137~23.400)、多灶癌(OR=2.734,95%CI=1.215~6.154)、PTMC长径≥6 mm(OR=3.259,95%CI=1.326~8.008)、男性(OR=3.776,95%CI=1.339~10.653)、年龄<45岁(OR=3.222,95%CI=1.419~7.777)是PTMC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得出,约登指数=...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Many seismologis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ite effect on structures of damaging earthquakes. Lots of grea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 site response of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seismic area has huge impact on the damage of building(s structure (JIANG, et al, 1997). The digitization of seismometer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have laid foundation of substance for quantitatively studying spatial va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据腰围个体化降低管电流在胸腰椎外伤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取牛腰椎段,做成55~120 cm腰围的CT模型,其他扫描参数不变,以25~300 mA扫描椎体,得出图像质量合格的管电流值。131例腰椎CT检查的非外伤病例进行正常椎体常规和低剂量条件扫描,筛选出合适低剂量扫描条件;43例外伤胸腰椎体实施筛选的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断层、MPR和VR、MIP图像。结果:CT扫描管电流与腰围相关性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4;以管电流为自变量,腰围为因变量,得出回归方程y=1.053 x-33.187,R2=0.984。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扫描明显减低;骨皮质、椎管内结构、椎管旁软组织及图像整体质量(骨窗及软组织窗)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们的评分值均达到良好和可接受程度;VR、MIP图像优良率达到93%。结论:根据腰围个体化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胸腰椎外伤的检查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以及三维后处理图像的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应用于胸腰椎外伤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18F-FDG PET/CT联合神经元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56例临床疑诊PNS患者的临床、神经副肿瘤抗体检测及全身18F-FDG PET/CT资料,对照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利用ROC曲线评价PET/CT、神经元抗体及二者联合检测结果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疑诊PNS患者中,共有肿瘤患者20例,其中肿瘤伴PNS 19例,肿瘤伴脊髓转移1例。18F-FDG PET/CT显像提示肿瘤或可能肿瘤23例,其中20例为真阳性,3例为假阳性(随访结果分别为反流性食管炎、反应性骨改变、颈部炎性病变),其余33例为真阴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91.7%、94.6%。神经元抗体阳性33例,其中PNS伴肿瘤8例(抗Amphiphysin抗体脑炎3例,抗GABAB抗体脑炎2例,抗Yo抗体脑炎1例,抗Hu抗体脑炎2例),PNS不伴肿瘤25例(LGI1抗体脑炎10例,抗Amphiphysin抗体脑炎3例,抗Hu抗体脑炎1例,抗GABAB抗体脑炎3例,抗Yo抗体脑炎3例,抗CASPR2、GAD65、NMDA、PNMA及SOX1抗体脑炎各1例);神经元抗体阴性23例(其中伴肿瘤12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40.0%、30.6%、33.9%。两种联合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33.3%、57.1%,50.0%、94.4%、78.6%。ROC分析显示AUC分别为0.958(P<0.001;95%CI,0.904~1.000)、0.353(P>0.05;95%CI,0.199~0.506)、0.667(P<0.05;95%CI,0.528~0.806)及0.672(P<0.05;95%CI,0.514~0.830),18F-FDG PET/CT及两种联合检测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18F-FDG PET/CT可作为疑诊PNS患者无创筛查肿瘤的一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APHO综合征脊柱病变的CT表现特征,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纳入20例SAPHO综合征年轻患者,行低剂量CT检查,应用2017年强直性脊柱炎CT韧带骨赘评分(CTSS)评估椎体边缘骨赘增生、骨质破坏分布特征以及椎体骨质硬化、骨质硬化伴破坏和许莫氏结节的分布特征,评估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异常。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提示全脊柱CT异常,145个椎体单位受累,以椎体前缘病变2.1%(68/3312)为主,对吻状病变9.9%(82/828)与非对吻状病变7.6%(63/828)在分布上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1个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诸病变颈椎、胸椎、腰椎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病变以胸腰段为主;CTSS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低剂量CT可准确反映SAPHO综合征脊柱病变的胸腰段前缘椎体骨赘形成的特征表现,CTSS无法反映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