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传统隧道监测手段工作效率低、数据不全面、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引入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详细介绍其作业流程,并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带有GPS/IMU的车载RIEGL VMZ—1000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采集公路线路测量的三维点云数据,对其进行噪声消除、坐标转换、三维建模等处理,实现对公路线路纵横断面图的测绘的技术方法,并通过生产项目对该技术方法予以应用和验证,对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赵强  王涛 《测绘科学》2021,46(2):99-105
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隧道变形监测时无法准确确定隧道形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基准的隧道点云降维格网化形变分析法,通过建立参考基准,计算点云到参考基准的距离,点云降维,生成降维点云到参考基准距离的分布格网图,并进行多期数据差值计算,获得隧道整体变形量值分布图.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确定隧道变形区域和变形量值大小,能够进行多期监测数据的准确对比,提高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精度,是一种实用和有效的衡量隧道变形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圆形盾构隧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教煌  王嘉伟 《北京测绘》2018,32(6):674-680
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出发,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点云数据坐标转换优化设计,并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圆形盾构隧道检测中的点云数据采集流程、处理方法及成果分析,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检测中的精度与可靠性,并结合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能有效的获取地铁隧道断面测量、椭圆度检测、中心线等成果,为地铁后期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李旭 《测绘通报》2022,(6):166-169
本文探讨了基于天宝TX8扫描仪、SX10扫描仪,以及Trimble RealWorks(TRW)、Trimble Business Center(TBC)软件的三维激光扫描解决方案在地铁隧道竣工测量中的应用。基于SX10的作业方案具有数据处理效率高、数据精度更加可靠的优势;基于TX8的作业方案具有点云密度大、对CPⅢ控制点数量需求较少的优势。相较于传统基于全站仪的作业方式,本文的两种作业方案均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数据质量,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可追溯性。结合贵阳某地铁隧道竣工测量项目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推广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燕芬  李俊霞 《北京测绘》2022,36(2):189-193
近年来,为加强河湖保护和管理,保持河湖水域面积,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保障河湖防洪、供水功能,维护河湖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空间点云数据,利用点云数据对河道进行外业采集编绘测量的方法,并阐述河道测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业内对传统木结构文物的日常性保护意识逐渐加深,对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监测已进入常态化。本文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木质承重梁柱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变形监测的方法和具体技术路线,分季度对该文物进行点云数据采集,通过点云数据的加工处理、坐标配准,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木构架文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通过不同时相点云数据的对比分析实验,揭示木质承重梁柱整体变形规律,具体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王鑫  景冬  徐飞  刘洪涛 《北京测绘》2021,35(7):962-966
为保证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对其进行变形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传统测量方法采用特征点位进行隧道断面监测,存在数据量较少、点位不够全面等缺点,且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盾构隧道监测,利用获取的三维激光点云对盾构隧道进行监测.为验证其可靠性,将其与全站仪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实验表...  相似文献   

10.
任志明  吴亚东  周磊 《测绘》2013,(3):99-101
因为储气罐的长期荷载压力和外界因素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对储气罐进行变形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三维精密扫描仪对钢支柱及罐体进行观测,获取点云数据,计算、分析钢支柱的垂直度和直线度,以及罐体的几何中心与钢支柱拟合的圆中心的重合情况。本着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原则总结出一套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储气罐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易操作、高精度、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广泛的应用于各项工程测绘及监测领域。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地铁1号线某段为监测对象,经过两期次监测,通过计算、分析,认为隧洞水平方向最大位移量为6.1 mm,垂直方向最大位移量为2.6 mm,且具有垂直方向形变量大于水平方向形变量的特征。实践表明,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城市隧洞形变监测中,不仅可以获得隧洞整体形变特征,而且能够获得精确的形变量信息,为城市隧洞形变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彭昊  徐敬海  倪绍强 《测绘通报》2017,(12):107-111
变电站是重要的电力设施,对其进行测绘采集是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运行维护、管理、异常监控等工作的基础,但其中构筑物具有复杂、结构异形等特点。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数据,对变电站进行精细测量。提出了基于空间区域复杂度的划分(如将测区划分为均匀分布区、紧密排列区、气体绝缘封闭组合电器(GIS)区、过渡区)方法,并以新疆亚中变电站为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最终实现了变电站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应用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结构断面测量的必要性和相关要求,引入地面3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去噪、拼接、影像匹配、点云数据抽稀、结构断面提取等操作,讨论了地面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技术优势、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宇  宋羽  石信肖 《北京测绘》2020,(5):619-62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精度的全自动立体扫描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单点式测量,它能够快速获取被测物体表面大量的三维空间坐标。同时获得的点云数据不仅能够直观地表现出物体属性,还能构造出目标物的三维模型进行规划分析,大大推动了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而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来阐述利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对青岛市某高层建筑进行外业测量以及点云数据处理,最终利用Realworks和Sketchup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展示。  相似文献   

15.
陈伟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103-106,I0003
分析了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时的变形计算问题。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更具体、快速地分析目标的变形情况。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所得点云数据拟合得到所测目标的平面方程,再利用空间几何计算方法做具体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6.
3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高精度3维数据,是一种新型空间数据获取手段和工具.能够对任意物体进行扫描,且没有白天和黑夜的限制,快速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换成可以处理的数据.具有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方便使用.本文简单介绍了3维激光扫描原理和数据处理过程,以及在测量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卢其垡 《北京测绘》2020,(5):623-627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工序繁杂、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古建筑的损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能够精确获取到古建筑的空间几何信息,通过密集的点云数据可快速复建出三维模型和二维专题图。本文以南京鸡鸣寺药师佛塔为例,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经验证,使用该技术可快速获取古建筑的现状信息,对于实现古建筑的三维可视化、建立数字化档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北京观音堂燃气场站进行扫描,通过对扫描点云的拼接、去噪、抽稀、裁剪,然后使用Revit和Design X两种软件对场站进行逆向建模,分别建立了观音堂场站模型,再使用Geomagic Control软件定量分析两种软件建立模型的精度,并对比分析这两种软件建模的优劣,为以后在燃气管理系统中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点云数据采集与配准的精度决定了建筑物三维建模的精度。围绕建筑物点云数据采集与配准的精度问题,分别采用基于标靶的模式、基于形状匹配的模式和基于测站后视的模式进行建筑物表面点云数据的采集与配准处理,并从配准精度、特征点、特征边3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形状匹配的模式的精度较低,其他两种模式克服了"同名点"的问题,在配准精度上有明显优势;而在数据采集与配准整体效率方面,基于测站后视的模式优于其他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基于GPS和全站仪的地表变形监测手段由于监测点少,难以对滑坡体进行整体监测,本文提出基于点云所成模型间比较的变形信息提取方法,结合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领域是完全可行的,虽然其在测量精度上略低于GPS、全站仪等传统监测手段,但对大范围区域快速、连续、全方位监测的优势是其他监测手段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