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冲  刘永轩 《北京测绘》2020,(4):462-466
为实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目的,利用普查成果数据,基于WebGIS、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方法,开发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总体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深入挖掘地名特色和文化内涵,以讲地名故事、检索地名信息及空间位置、统计地名图表等多种形式,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权威地名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主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北京市地名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保证地名普查成果质量,北京市对地名普查全过程进行了监理。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监理实践,对地名普查监理的目的、流程、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方案。从地名普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方案的选择、资料收集、不同资料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提取、整合、建立数据库,制作工作图等相关技术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应用于地名普查,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是测绘新技术和成果服务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背景,详细阐述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范围、任务、内容,着重从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方法,并总结提出了普查的关键环节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洪钧 《测绘通报》2016,(5):126-129
通过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编制的6大类226幅地名地图,提出了4条地名地图编制思路:围绕标准地名,利用门牌数据,宣传地名文化、综合运用多种地图表现形式,旨在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中地名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自2014年7月启动以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简称北京院)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列为院级重点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小组,人员由全院范围内抽调的管理、技术、质量及宣传等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截止2016年2月,北京院投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人员120余人,投入各种计算机及采集终端160台套,累计参与普查工作量达1140人月。在做好北京院中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城乡规划工作和民政工作的市领导任组长、26个委办局为成员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地名普查的总体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指导质监、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委,具体承担本市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日常工作。各区政府也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本区的地名普查工作。2014年以来,陆续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市地名信息化工作中GIS的各类应用场景做了全景式描述,首先分析了上海市地名普查、普查成果管理、地名行政审批、地名政务服务、地名公众服务等方面对地名信息化的需求;然后详细介绍了为满足这些需求的GIS综合应用,如地名普查采集系统、成果处理软件、地名数据库、市区两级地名管理系统、地名便民网站等;最后阐述了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向煜 《北京测绘》2016,(4):62-65,5
针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现有技术路线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GIS的数字化调查解决方案。结合地名普查的实际要求,详细介绍了数字化调查系统的系统构架、数据组织、系统功能等,并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各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ArcGIS软件是针对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属性数据等进行编辑处理的一款GIS软件,目前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开发整理等各方面,都能看到ArcGIS软件的身影。由于地名具有空间、属性信息,ArcGIS软件在地名普查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介绍ArcGIS软件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地名图集》(以下简称《图集》)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成果数据和经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现势资料为基础编制而成。本文介绍了《图集》编制的背景和表示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利用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在当前数字制图环境下地名图集的设计方法和编制过程,反映了《图集》的设计特点,阐述了《图集》编制的关键技术,对专题地图集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的目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程及建库方法,地名普查主要包括地名目录整理、地名登记表填写、野外地名坐标测量及照片拍摄、内业地名数据整理建库、地名成果数据提交及输出等工作阶段,并重点强调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下简称“二普”)数据具有精度高、类型全面、现势性强等特点。如何对地名数据进行最优符号化是“二普”成果转化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地图符号库树结构模型,提出从主题尺度、符号形态、要素分类分级3个方面进行符号视觉层次构建的思路,充分利用视觉变量构图元素的组合实现多层次符号视觉效果。将该方法运用于《汕头市澄海区地名图集》的编制中,通过符号设计实例充分论证符号视觉层次体系设计在地名图集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可为“二普”成果转化工作中的地名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地名档案管理方式的查询不便、成果单一、不能进行可视化操作等缺点,将纸件资料扫描整理,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历史地形图、现状地形图、最新影像图、路网规划图等多源数据,运用ArcGIS Engine组件开发技术和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实现地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本文介绍系统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功能实现等,以期给同类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为例,基于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结合道路门牌编码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线性内插的门牌地址匹配方法,实现了大批量门牌地址文字信息的快速空间化,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市地理国情普查项目。  相似文献   

16.
采用ArcGIS Engine,基于.NET软件开发环境,集成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基于质检细则,并进行规则配置,开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检查系统,通过全国免费使用,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全国2800多个县市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规范一致和正确。本成果对土地利用数据质量的检查方式和方法,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可以应用于今后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汇交的数据质量检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以珠海市斗门区及香洲区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测绘工作为例,探讨广东省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技术路线以及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识制图等制图方法实现中国大陆方言地名、地名通名制图。结果表明,制图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地名的空间分布范围,揭示区域地名通名的高频词汇特征,可以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省怀仁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为例,阐述了利用RS,GI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开展外业调查,采集、处理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县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全过程。该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标准和要求,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市情普查数据成果以优良率100%、批成果91.2分的分数通过该中心的省级质量验收。自此,这项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总投入超过600人次、累计超过300000个工日的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市)情普查数据获取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作为本次普查的主要承担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带领下,圆满完成了国家第二批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