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叶兰  王肖 《测绘》2022,(6):273-278
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上。本文研究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了解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换情况以及三大类型用地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可为重庆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基于8期土地利用基础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了重庆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生态保育用地占比最高,生态保育用地占比52.54%,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北部以及东南部;耕地面积占比46.35%,较集中分布在重庆市西南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城乡建设用地占比仅1.11%,零散分布在各县域,在西南部中心主城区域出现集中连片分布,与耕地的分布有一定的空间协同。(2)重庆市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面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主要来源于对耕地的侵占。(3)三大类型用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在空间分布上同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即重庆市东西两端的地类较单一、聚集性高,中部地区地类较为复杂、聚集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与空间统计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全国地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分析其在空间分布上的聚类地理特点。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共同影响下,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中的龙头城市为经济增长强力引擎,联动圈中城市群发展,沈阳、杭州、武汉等省会城市为中心,惠及周边中小城市经济产业,共享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建局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先行"的做法:先行调查研究.去年2月,我们对各区(县)原国土房管局的人员、单位、编制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为体制改革中核职、核编、拟定分局"三定"和事业单位设置形式提供了依据;2004年8月又草拟了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三定"方案及有关事业单位设置意见,提前征求市编办意见;也到各区(县)开展调研,研究有关建立充实执法监察队伍、设立受理中心等事宜.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是地区发展的必要产物,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区经济的特征性。依据2016年、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分析“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农业生产总值、劳动力数量和土地面积等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可能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宁区土地类型分布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林地在横溪街道、禄口街道及江宁街道呈递增趋势,而耕地在湖熟街道和淳化街道呈递减趋势;利用土地转移变化分析可知林地的转入类型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其次为水域;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林地的转入受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而耕地的转出与农业生产总值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分析与EDSA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1991年-2009年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南部民族地区5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及河西经济区内部差异是甘肃县域经济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县域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形成了发达的河西经济区及欠发达的陇南经济区和南部民族地区,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极化作用占主导且极化趋势在进一步加深,经济发展空间二元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0~2014年重庆市各产业人均产值数据,基于ArcGIS的空间统计模块,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对重庆市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县域第二、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一产业整体发展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整体呈空间扩张的状态;第三产业整体呈空间收缩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GIS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燕  孙壮 《测绘科学》2012,37(5):145-147
本文利用山东省2003年-2009年县市人均生产总值等经济数据,借助SuperMap的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方法上将单纯的统计数据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关联。结果表明:山东省近7年间县域人均收入分布明显不均匀,呈现不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单峰分布状态;区域间的人均生产总值差距逐渐增加;人均生产总值与地理区位、资源分布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情报》2008,(7):I0001-I0001
重庆市九龙坡区是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和“一小时经济圈”战略支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首个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全区幅员面积432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9996公顷,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6亿元,位居全市区县榜首。  相似文献   

9.
珞珈一号01星(Luojia1-01)夜间灯光影像与区域生产总值紧密相关,能够很好地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针对中国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出"珞珈一号指数"概念。珞珈一号指数综合珞珈一号01星夜光遥感全国一张图、欧洲委员会GHS(global human settlement)发布的建成区产品和全球30 m分辨率的地表覆盖产品来计算全国各城市的经济评价指数。根据算法模型计算得到全国34个省份和地区的省会城市(其中包括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各城市的珞珈一号指数排名,综合2018年各城市对应GDP排名进行对比。实验表明中国区域各城市的珞珈一号指数和GDP排名相近程度较高,珞珈一号指数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评价和政府决策中,以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尺度特征,从县域尺度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并为地方政府部门规划与合理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2009—2015年陕西省经济发展各项数据,结合高程、坡度、道路、铁路等数据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陕西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陕北和关中地区,尤其是神木县与西安市辖区,一直处在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前列,而陕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 2)影响陕西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地方财政收入、法人单位从业占比、人口城市化率; 3)各影响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它们的交互项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体现为因素间互相增强或非线性加强。  相似文献   

11.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2006和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使用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黄陂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布与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黄陂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演变特征可以归纳为聚集型、破碎型和连片发展型。通过驱动力分析,黄陂区乡村聚落聚集化与道路建设、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产值、用电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乡村聚落破碎化与土地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等政策相关,同时与农村居民的个人因素有关,乡村聚落连片发展除了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以外,也较大地受到政府调控与地方发展定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5.45平方公里到220平方公里,从基础开发到功能完善,从制造高地到科技新城……地区生产总值2000年突破100亿元,2011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亿元,无锡新吴区以占全市4.8%的土地面积、8.6%的常住人口,实现了全市15%的地区生产总值、17%的财政收入、40%的到位外资和45%的进出口总额,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综合发展评价连续10年稳居全省开发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邓力 《北京测绘》2010,(4):8-10,29
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构筑数字城市的基础性地理信息系统,对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职能起到支撑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背景,然后讨论了建设的目的和主要任务,重点探讨了建设方案的设计和内容,并以惠州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为例,阐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步骤。  相似文献   

14.
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宁  牛振国  齐伟  张海英 《遥感学报》2016,20(2):172-183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以4期(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和3期(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对湿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12个影响因子(平均温度、平均湿度、累计降水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产值、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除涝面积、治碱面积)研究1978年—2008年这30年间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考虑到地理现象的空间非平稳性,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分析驱动因子对湿地变化的影响作用。地理加权回归作为一种局部线性回归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湿地驱动因子对湿地作用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内陆湿地与温度、降水以及农业耕作灌溉等密切相关;人工湿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设施兴建密切相关;滨海湿地与农林牧渔产业和人口等密切相关。同一类型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也有所变化,并且影响程度在地域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和东西差异。本次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1978年—2008年中国湿地变化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5.
《测绘》2016,(6)
采用不透水地表可定量化研究城市空间变化和扩展。本文选取2013年、2014年、2015年成都地区高分一号影像,通过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和水体掩膜运算提取成都市不透水地表。以成都主城区和南部新城区各区为单位,分析了不透水地表在空间格局分布和时序变化上的特点及其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透水地表与成都市城市化,特别是经济发展与工业固定投资呈正相关,其对城市规划建设、洪涝灾害预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成渝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三极"(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中的重要一极,其持续监测分析对推进区域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21日,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承担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任务顺利通过局级验收。该监测分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江苏省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需要,大力推动数字城市和天地图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广泛应用。13个省辖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部完成,县(市、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智慧徐州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设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基础地理数据,对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现状、集中度、均衡度、紧凑度和通达性等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在重庆复杂的山水环境特征下,历史文化名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对于未来科学制定保护规划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历史文化名镇在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重庆市西部区域(江津...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通讯》2011,(20):46-46
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立足打造“渝南黔北经济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实现新时期的跨越发展,按照“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要求,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手段,做好加减法,算好增减账,在保障全区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实现南川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亚亭 《北京测绘》2021,35(9):1191-119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空间格局演化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2005—2019年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线性扫描系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DMSP-OLS)和夜光传感器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搭载国家极轨卫星(Nation Polar Orbiting Partnership-VisibleInfraredImaging Radiometer Suite,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校正模型,其次利用最佳灯光阈值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最后引入扩展速度、紧凑度、分形维数、城市重心等相关数学模型,定量研究空间扩展规律.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主要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规划因素,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