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定量评估肺亚实性结节(SSN)内非实性成分从基线到随访CT扫描之间的变化,以鉴别诊断有浸润表现的SSN,即微浸润性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有基线和复查CT,并有组织学结果的SSN。测量指标为SSN整体最大直径,非实性成分CT值均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和CT值标准差。以时间为因变量,用线性回归评估SSN测量值从基线到复查扫描的进展。采用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测量值年化改变对有浸润表现SSN的诊断能力。结果:71名患者(男32,女39)中纳入78个SSN,其中良性19个,原位腺癌10个,微浸润腺癌36个,浸润腺癌13个。所有SSN分类的直径均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浸润表现SSN的非实性成分CT值标准差与时间显著正相关(P=0.037)。良性和原位腺癌中,所有4个CT值指标与时间无相关性(P>0.05)。ROC分析提示CT值标准差年化改变可以明显诊断有浸润表现的SSN(P=0.014),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68.7%,77.8%和0.747。结论:在SSN的复查过程中,良性、原位腺癌、MIA和IAC的直径都有增加,评估CT值标准差的变化能够鉴别诊断有浸润表现的SSN(MIA和IA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PTP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增强检查,另外2例同时行CT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规则,边界清晰;直径1.8~13.2 cm,平均8.0cm.1例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8例囊、实成分比例相仿.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动态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包膜及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即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钙化及出血均不强化.MRI平扫信号混杂,增强时呈不均匀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体积较大,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有完整包膜、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块,认识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PTP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增强检查,另外2例同时行CT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2例位于胰腺体部,1例位于胰腺尾部。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规则,边界清晰;直径1.8~13.2cm,平均8.0cm。1例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8例囊、实成分比例相仿。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动态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包膜及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即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但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成分、钙化及出血均不强化。MRI平扫信号混杂,增强时呈不均匀中等度延迟强化。结论: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体积较大,CT、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有完整包膜、延迟逐渐充填性强化的肿块,认识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表现与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17日我院收治的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影像检查结果,分析各项血常规检测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异常变化、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数表现出血沉、淀粉样蛋白A (SSA)、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水平异常升高,少数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升高,降钙素原水平异常升高,极少数患者表现出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异常升高或异常降低;患者多数表现出氧分压(PO2)水平异常降低,但总体PO2水平升高;部分患者表现出二氧化碳分压(PC02)水平异常升高,但并未影响总体PC02水平。PH总体水平表现正常。治疗前行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以小叶内间隔增厚为主的片状磨玻璃影、片状渗出实变影,以双肺胸膜下明显。经治疗好转后复查CT,显示患者实变影明显减少,网格影及条索影明显增加,磨玻璃影贯穿疾病始终,影像滞后于临床。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项血常规及血气分析指标会出现明显异常,且CT片检查可较好地反映病变的动态变化,对实验室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合CT检查结果可帮助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特点。结果:10例仅接受CT检查,4例仅接受MRI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18例中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3例。13例肿瘤边缘规则,5例不规则。14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增加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均未见强化;5例肿瘤局部包膜不完整;5例出现颗粒状、点条状或蛋壳状钙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其中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3例包膜不完整,1例压迫胆总管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明显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有助于SPTP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表现及随访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证实的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的资料.结果:30例胸部多合并肺挫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本组创伤性假性囊肿均为多发,平均4.6个病灶,大小:2mm×4 mm~13.5 cm×6.2 cm.首次CT距外伤后1小时~5天,随访1天~15月,平均4.3月.首次CT可表现为多发单纯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气囊囊肿或气液囊肿.随访中近胸膜下血肿可因血肿破裂或肋骨骨折造成的迟发性气胸等原因内部再出现气囊改变,单纯性血肿可在随访中表现为含气或不含气,其余含气病灶多渐变小、变实,直至完全吸收或后遗疤痕索条.液囊可为单纯性或合并晕征.气液囊可表现为楔形征、银镯征、进水皮球征或杯中液体征、花生壳征、三角烧瓶征等征象.3例首次CT检查后2小时内死亡,死亡原因2例为合并广泛挫伤及气胸,1例合并肝脾出血.其余病例除针对伴发疾病对症治疗外,肺假性囊肿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囊肿吸收时间长短多与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T可清晰显示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形态及演变、伴发症,是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立型纤维性肿瘤的CT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纤维性肿瘤的临床、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孤立型纤维性肿瘤在临床上可无症状或因肿瘤压迫出现不典型症状。在CT上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SFT因有完整的包膜,故多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瘤。结论:CT对SFT确诊价值有限,诊断必须结合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能谱CT虚拟平扫与常规CT扫描对亚实性肺腺癌密度(CT值)的一致性;增强扫描对亚实性肺腺癌侵袭性判断的价值。方法:46例患者胸部CT平扫首次发现肺部亚实性结节患者行能谱CT增强扫描,符合条件39例患者共45个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及其癌前病变入组。在工作站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病灶、周围正常肺组织及椎旁肌各组能谱数据感兴趣区的平均HU值有无差异及其相关性;根据预后及侵袭性分为癌前病变及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病灶、周围肺组织及椎旁肌的普通平扫与虚拟平扫CT净增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HU净增值及碘浓度在癌前病变及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在鉴别肺腺癌浸润性方面无阳性结果。结论:应用能谱CT虚拟平扫HU值与普通平扫无统计学差异并显著相关,增强扫描对鉴别肺腺癌浸润性方面无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少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例SPT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3例位于胰头颈部,4例位于胰体尾部,长径为3.1~9.6 cm,平均5.9 cm,境界清晰。5例为囊实相间型,2例囊性为主型,1例肿瘤伴钙化,1例伴出血,2例伴远端胰管轻度扩张,1例伴胰周淋巴结增大。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区无强化。结论:少儿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再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表现及随访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证实的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的资料。结果:30例胸部多合并肺挫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本组创伤性假性囊肿均为多发,平均4.6个病灶,大小:2mm×4mm~13.5cm×6.2cm。首次CT距外伤后1小时~5天,随访1天~15月,平均4.3月。首次CT可表现为多发单纯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气囊囊肿或气液囊肿。随访中近胸膜下血肿可因血肿破裂或肋骨骨折造成的迟发性气胸等原因内部再出现气囊改变,单纯性血肿可在随访中表现为含气或不含气,其余含气病灶多渐变小、变实,直至完全吸收或后遗疤痕索条。液囊可为单纯性或合并晕征。气液囊可表现为楔形征、银镯征、进水皮球征或杯中液体征、花生壳征、三角烧瓶征等征象。3例首次CT检查后2小时内死亡,死亡原因2例为合并广泛挫伤及气胸,1例合并肝脾出血。其余病例除针对伴发疾病对症治疗外,肺假性囊肿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囊肿吸收时间长短多与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T可清晰显示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形态及演变、伴发症,是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体积密度法判断肺亚实性结节(SSNs)浸润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的108枚SSNs的CT和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和腺癌组。通过肺结节AI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峰度、偏度、Perc.25%、Perc.50%、Perc.75%、Perc.95%、结节体积、结节平均径等CT定量参数。使用Medcalc软件得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诊断SSNs浸润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用逻辑回归分析评估他们的诊断性能。结果:SSNs的多数CT定量参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Perc.25%,AUC达0.797;其次为Perc.50% 和平均CT值,AUC均为0.7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诊断效能最高的Perc.25% 分别与Perc.50% 和平均CT值两两建立联合诊断模型1,其中Perc.25% 与平均CT值的模型诊断效能最高,且联合诊断模型诊断效能高于Perc.25% 与平均CT值单独的诊断效能。Medcalc软件分析显示,Perc.25%≥-578 HU和平均CT值≥-468 HU的SSNs病理表现为腺癌的可能性大。将Perc.25% 与结节平均径结合,可获得对判断SSNs浸润性非常有价值的联合诊断模型2。结论:AI体积密度法对SSNs的浸润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使用Perc.25% 与平均CT值比单独使用更能准确地判断浸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及其与病理上附壁样生长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168例,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及最大径线测量法计算Ⅰ期浸润性肺腺癌磨玻璃影成分比例,对浸润性腺癌的附壁样生长成分实施半定量评估,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测量取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为(0.21±0.18),根据最大径线法测量取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为(0.44±0.36),病理切片半定量分析测量附壁成分比例为(0.29±0.24)。采用三维CT值定量及最大径线法分析测量所取得的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与附壁样生长成分比例均呈正相关(r=0.634和0.598,P=0.000)。最大径线法测得磨玻璃影成分比例与附壁样生长成分比例有3.8%在95%可信区间以外,三维CT值定量分析为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三维值定量分析Ⅰ期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磨玻璃影成分与附壁样生长成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对辅助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相比于最大径线法更能够全面反映Ⅰ期浸润性肺腺癌肿瘤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CT征象对其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临床及CT资料完整、术前均行胰腺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120例pNET,分析病灶的部位、形态、包膜、有无囊变和钙化、有无胰管扩张、肿瘤的强化方式,测量肿瘤最大径、最短径以及实性部分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密度,并计算动脉期强化差值、门脉期强化差值。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侵袭组和无侵袭组,比较两组间CT征象的差异。使用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肿瘤最大径、最短径、动脉期差值和门脉期差值对pNET的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侵袭组和无侵袭组pNET在发病部位、胰管扩张、囊变、钙化及强化方式无差异,在形态、完整包膜上有差异。两组在最大径、最短径、动脉期强化差值、门脉期强化差值定量特征有差异,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0.69、0.73和0.64,具有判别效能。对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特征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强化差值为判断pNET侵袭性行为的独立预测因素,动脉期强化差值最佳临界点为90.1 HU(灵敏度0.714,特异性0.656,阳性预测值64.5%,阴性预测值72.4%,准确率68.3%)。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肿瘤实性成分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差值低等征象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行为,其中动脉期强化差值为pNET侵袭性行为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CA125及HE4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56例卵巢上皮肿瘤(良性72例,恶性84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及HE4检测,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对照,比较CT、CA125、HE4及联合应用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及HE4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肿瘤组;CA125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高于HE4,特异度低于HE4;CA125联合HE4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率高于CT;CT联合血清CA125及HE4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88.9% 和92.3%,高于单独CT或肿瘤标志物诊断。结论:CT联合血清CA125及HE4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及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科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SCTA图像显示的肿瘤最大径将受试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肿瘤最大径不超过5 cm)22例,B组(肿瘤最大径介于5~10 cm之间)28例,C组(肿瘤最大径超过10 cm)36例,对比分析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HAPVF发生率及肝外异位动脉供血,并以DSA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HAPVF发生率及肝外异位动脉供血的准确性,并分析与HAPVF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PLC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44例HAPVF,发生率为51.2%(44/86),中央型24例(占54.5%),周围型20例(占45.5%),以DSA结果为"金标准",MACTA共检出42例,检出总准确率为95.5%(42/44),中央型24例,检出准确率为100%(24/24),周围型18例,检出准确率为90%(18/20)。MACTA的检出结果与DSA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097,P=0.078>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超过5 cm、有肝硬化是HAPVF形成的危险因素;经DSA检查显示肝动脉供血来源70例,肝外供血来源11例,所有肝外供血来源均发生在B、C组,发生率分别为14.3%(4/28)和19.4%(7/36),其中周围型9例(占81.8%),中央型2例(占18.2%)。以DSA结果为"金标准",MACTA共检出肝外供血来源10例,检出准确率为90.9%(10/11),MACTA的检出结果与DSA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48,P=0.306>0.05)。结论:MACTA能细致评价肿瘤的供血来源及HAPVF情况,了解肝动脉、门静脉、肝肿瘤解剖及变异情况,为PLC患者介入治疗时提供术前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21个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病灶的CT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性质、瘤肺界面、病灶边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的表现,并将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两组进行CT特征的对照。结果:浸润前病变14个,其中13个长径小于2.0 cm,10个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S)、9个瘤肺界面清晰光滑、8个有分叶征、3个有毛刺征;浸润性病变7个,其中4个长径大于2.0 cm,5个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s)、7个瘤肺界面清晰毛糙、6个有分叶征、6个有毛刺征及4个有棘突征;另外浸润性病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走行及形态的改变较多见。结论: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GGNs体积较大、呈混合密度(有实性成分)、瘤肺界面清晰毛糙、出现深分叶征、毛刺征或棘突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病灶内穿行的支气管和血管出现异常改变,提示浸润性病变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NET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9例NETP患者的CT表现,运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别比较不同级别、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与病灶大小之间关系。结果:19例共23个病灶,其中功能性NETP4例,非功能NETP 15例。根据WHO分级,G1级7例,G2级10例,G3级2例。CT平扫完全实性病灶6个,囊实性17个,完全囊性为0个,钙化4个,主胰管扩张10个。低级别肿瘤小于3 cm 72.7%(8/11),高级别肿瘤大于3 cm 83.3%(10/1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功能性肿瘤小于3 cm66.7%(4/6),非功能性肿瘤大于3 cm 82.4%(14/17),同样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的最大径有助于不同及功能性、非功能性肿瘤的判断,并可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其中无性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3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结果:7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1例,腹部肿块3例,腹胀3例。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AFP明显增高6例,CA125升高3例。MRI表现:7例均为单侧病灶,其中右侧4例,左侧3例。类圆形6例,分叶状1例,边界均清晰。最大径均大于9 cm。除无性细胞瘤为实性成分外,其他6例均为囊实性。无性细胞瘤内见低信号分隔,2例未成熟畸胎瘤见小囊样液性信号区,并可见散在脂肪信号。增强扫描:无性细胞瘤中等度强化,内见持续强化分隔;6例囊实性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持续强化,3例卵黄囊瘤可见"蜂窝征",2例未成熟畸胎瘤见多发小囊样不强化区。5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卵黄囊瘤网膜不规则增厚。无性细胞瘤伴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其他病例均无淋巴结肿大。结论:结合临床表现、术前肿瘤标记物检测及MRI表现有助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