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批而未用"问题在各地大量出现。造成土地"批而未供"的具体原因很多,如:征地批后拆迁补偿无法达成协议,城市规划调整,环评、林地等手续未获批准,政府利用储备土地抵押融资等,而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征地程序、土地储备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达等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目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和批而未供并存的局面,与现行的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有着直接关系。一是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体制以及农地承包制度存在大量问题。这些土地制度已经严重损害到社会弱势群体——农民的权益,以致群体上访事件履履发生,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本文将在讨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既有土地制度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挑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土地制度,提出未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试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土地产权是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土地使用为目标,实行土地有偿、有限、有流动的使用制度。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在农村和城市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在农村,实行的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城市,实行的是土地国家所有制。 一 现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 现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在明确土地的国家所有基础上,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即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质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权利的分割,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所有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部分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分离出来,仅保留部分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组成土地所有者权利束…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财富象征。人类社会发展史无不与土地紧密相连。中国的农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最早的土地制度是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土地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历代土地制度进行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不仅可对中国历代土地制度的变迁有一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市场经济建设和土地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最基础理论生产力要素。在我国现行体制和发展阶段,土地要素的生产权数在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在逐年递增。对政府及财政而言,土地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来源;而对农村来讲,土地资源及制度安排(集体所有制),相对于农村资本、劳力、技术等要素而言,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还是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现行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其立法规定比较零散、不全面,在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设计理念和原则、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政府管制、市场调节、社会调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私有化不是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的必要前提,也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良策。第一,土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不能只从经济角度考虑,土地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从经济角度,而应该考虑到我们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等多个方面。私有化也许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第二,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土地就是私有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征地涉及的群众上访事件较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征地补偿有关规定认识上的差异,也有征地补偿标准的问题,还有征地补偿制度本身的缺陷。就土地征用补偿的现状分析人手,剖析当前土地征用中的主要矛盾,对完善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浅谈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局长被排在官场十大高危岗位排名之首,与现行土地审批制度存在的弊端有很大关系。在当前国土资源部门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的专项行动中,深刻反思现行土地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严重地伤害着这个国家,也伤害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令人惊奇的是,现行土地制度可以说伤害了每一个相关利益集团,但改起来却很难.其原因可能是认识问题,也可能与体制的僵化有关. 所谓释放土地红利,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各种用途上所产生的“边际收益”相等,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6月25日,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硬币的正面是依法管地,集约用地。背面则是土地违法,是制度的瑕疵与不合时宜。"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大瓶颈。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现行的土地制度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多地实施的土地换保障制度面临人口年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地方政府代际权利义务不对等风险、以土地权利换取保障低效甚至无效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及土地制度进一步割裂风险。应当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土地制度改革总体框架下,着力加强土地换保障制度创新蕴涵风险的类型、发生规律、损失评估及防范机制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稳妥、有序地推进该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北齐、北周和隋朝相继沿用,具体办法略有变更。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历时约三百年。  相似文献   

14.
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利弊分析 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始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为主,包括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一整套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实现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高效率和收益分配的合理化。从而推动城市建设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收储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土地二级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增加政府收益的重要渠道,对于促进国土资源事业进步、保障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探索并实施了土地收储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现对收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引子:在农地上,个体农户更大的权利,就意味着他更大的反对的能力,阻止的能力,少数决定多数的能力。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并非只是某一个农户的更大土地权利,而是所有农户都扩大了土地权利,从而扩大了反对和阻止公共决策的能力,从而也就意味着即使对大多数农户有益,大多数农户有了强烈要求的决策,却可能因为少数甚至个别农户反对而无法实施。——摘自贺雪峰《小农立场》。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作者:华生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定价:55.00华生是个明眼人,而这本《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正是其以"土地问题"为核心,为中国实现成功转型,走出发展困局而做出的铮铮建言。华生把握问题的不凡功力可以概括为"准、全、实"三个字。所谓"准",就是能够找准根本原因,把握主要矛盾。这是华生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制度问题实是当今社会种种乱象的肇始。为何说土地是一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原则与制度需求的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道林  沈飞 《国土资源》2002,(11):38-40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 沿革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可追溯到建国初期,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性质的土地征用或征收。第一种是建国初期的“征收土地”,体现在1950年的《土地改革法》中,包括没收和征收两种形式,对地主的土地采取没收的方式,对“词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的土地及其他公地” 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土地市场。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加完善了土地审批和供应管理办法,建立了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集体决策等制度。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258个市、县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1,142个市、县建立了建设用地信息发布制度,1,198个市、县建立了有形市场,土地交易有了专门的场所。全国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由原来的2%~5%上升为2002年的15%,价款比例由过去的20%左右上升到2002年的41.5%,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本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20.
崔岩 《国土资源》2013,(6):22-24
"土地财政"的历史并不久远。它是伴随我国财税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有偿化改革、住房商品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以及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而逐步跃入人们视野的。近年来,"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因一些负面效应而有被"妖魔化"的倾向。客观看待"土地财政"问题,研究分析利与弊,提出完善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克服过度依赖以及避免短期行为都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