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引言晾制葡萄干的过程,实质上是葡萄失水的过程.但对于葡萄在晾制过程中失水度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前很少有人进行过试验研究.我们于1986-1987年在哈密红星三场晾干房内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本文试图通过试验资料来揭示无核白葡萄在制干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晾制葡萄干是在通风良好,又无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将鲜葡萄进行风干.葡萄风干的过程是葡萄浆果逐渐脱水浓缩的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很多,除葡萄浆果本身的因素(果粒大小、果皮厚薄、果粉多少、果肉紧密程度及其含水量多少)外,制干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对葡萄制干速度和质量影响很大.为了弄清  相似文献   

3.
1988年和田地区气象处《葡萄冷浸快速制干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课题组,以于田县兰干乡为联系点,进行了葡萄冷浸快速制干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 9月初,在两户农民家进行了10吨无核白葡萄冷浸快速制干试验.经11月下旬该乡调查,进行药物处理的无核白葡萄10月上旬已达到制干标准,制干期比原来土法制干提早一个半月至二个月,葡萄干品质、色泽都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目的与方法葡萄冷浸快速制干的目的在于加速葡萄制干失水过程,缩短制干时间,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增加制干次数.为此目的,我们于1986-1988年进行了葡萄冷浸快速制干试验,试验点设在吐鲁番(1987-1988年)、和田、莎车、阿拉尔(1986-1988年).制干品种为无核白葡萄.当葡萄含可溶性固形物达19%时即开始分期制干,每次从葡萄植株中部采收20kg浆果,10kg自然阴干,10kg  相似文献   

5.
光照强度与桃汁褐变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敏 《气象》1994,20(11):55-57
太阳光的照射能引起桃汁贮藏过程中褐变的发生。当阳光的光照强度累计值达到90-99万lux·h时,桃汁褐变的发生率可能为70%左右。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光可能起“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花菜系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多年长草本经济作物。因为开黄花,花蕾制干后色泽金黄,形如针状,因而俗名“金针”。仙居是我省黄花菜的主产地之一,本地品种——仙居金针在品质上名列全国前茅。但其产量有起有落、波动很大。气象因素也是影响黄花菜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1967—1984年仙居县黄花菜单位面积综合产量进行趋势处理,求得气象产量,并分析了它与各气象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佳县2011年红枣采收后,在晾晒制干和贮藏过程中出现的红枣霉烂现象,从这一时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2011年佳县红枣出现大量霉烂现象,是由气温偏高、阴雨天气较多等天气条件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海棠"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91-2005年中国褐飞虱灯诱资料和登陆台风数据的调研,分析了台风对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这15 a中共有52个台风登陆我国东部稻区,其中16个台风对褐飞虱的迁入带来了重大影响.台风对褐飞虱迁入影响最大的是2005年,其次是1991年和1997年.在2005年登陆我国的9个台风中有6个台风对我国褐飞虱迁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对夏季迁飞影响最大的是海棠台风.本文选取海棠台风作为研究个例,将这一个例的虫情数据导入GIS中进行降落特征的空间分析,再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对台风登陆期间的大气动力背景进行了客观分析,通过分析初步揭示了风场、垂直流场和降水在褐飞虱降落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7年5月下旬,我们在浙江农业大学的葡萄园内,对棚架和篱架二种架式的葡萄进行小气候观测。此时正值葡萄座果期,气象条件好坏对座果率影响较大。比较棚架和篱架的小气候特征,在葡萄栽培中,对选用合适的架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供试品种为巨峰,选择郁闭程度相同的两个测点,并在棚架上部、篱架东侧上、下部和篱架西侧上、下部各选五张成熟叶,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叶片的温度,用照度计测量光照强度,用通风干湿表测量干、湿球温度,用热球式电风速计测量风速,并求其平均值。棚架葡萄园的行距为4米,株距为1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红地球葡萄(RedGlobe),是我国近几年引进的葡萄新品种,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较高。本文分别通过温度、湿度、光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红地球葡萄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便于今后在葡萄的生产过程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
干侵入对济南“7. 18”暴雨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会荣  李崇银 《大气科学》2010,34(2):374-38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济南地区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发现这次强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空风切变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济南附近最大干空气侵入出现在暴雨发生前1~2天, 干空气侵入有利于深厚干层的形成和维持, 而深厚干层的存在则有利于对流有效位能在中高层的产生、 积聚和释放, 从而导致强的对流上升运动, 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济南以北地区干空气侵入现象在暴雨过程中一直存在, 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对流层顶附近向下的干空气侵入和对流层低层由北向南的干空气侵入。济南外的干侵入一方面有利于低层产生辐合、 高层产生辐散, 导致上升运动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还对锋区的形成和移动具有重要作用。上述两方面表明干侵入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环渤海地区葡萄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2019年研究区域内303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葡萄发育期资料和葡萄涝渍灾情资料,基于相对湿润度方法构建葡萄逐日涝渍指数M5i,以历史灾情反演和灾变过程解析为主线,采用正态分布的Lilliefors检验和t分布区间估计等方法,构建适用于中国环渤海地区葡萄主产区的葡萄涝...  相似文献   

13.
山葡萄的品质决定着葡萄酒的质量,葡萄浆果糖度决定着葡萄品质。葡萄成熟过程中浆果含糖量和含酸量是相互制约的,含糖量主要呈对数略显“S”型变化,含酸量呈指数曲线型变化。将成熟期葡萄浆果含糖量作为葡萄品质的评价指标,利用通化产区19952016年成熟期山葡萄浆果含糖量的实测数据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山葡萄品质与5月9月上旬积温、7月8月日照时数、5月9月上旬水热系数、8月9月上旬积温关系密切,相关关系均通过了α为0.05或0.01的显著性检验。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山葡萄品质气象预测预报模型,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815,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检验平均误差百分率为3.91%。利用2017年、2018年资料对模型进行试报检验,误差百分率分别为1.59%和3.79%。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满足通化产区山葡萄栽培对气象预报和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韦英英 《气象科技》2018,46(2):343-351
以2009年7月17—18日一次山东特大暴雨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水汽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数字化卫星水汽图像与大气动力场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干侵入在本次暴雨过程中的特征及其对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层低涡切变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暴雨过程与干侵入密切相关,干侵入在对流层中高层随高度向东倾斜,强降水出现在干侵入前沿湿度梯度最大值处的湿区一侧。卫星水汽图像干侵入暗区与对应着350hPa位涡高值区、干冷区。与干侵入相伴随的高位涡下传,使低层气旋性涡度加强,气旋发展。高层干冷空气下传有利于干层的形成和维持,干层的存在加强了暴雨过程的对流不稳定,对暴雨的加强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秦皇岛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应用干模式的4DVAR系统反演发生在河北省昌黎县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二维风场,得到较为真实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状况。强降水发生在"人"字形切变线的暖式切变线的前侧,当暖式切变线附近出现中-γ尺度闭合气旋性环流时,降水进一步增强。由于采用干模式的变分方法,每4 min就可完成一次风场的反演,其业务化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干侵入效应进行了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侵入效应在该过程发生前表现明显,干侵入指数对暴雨落区和降水增幅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干侵入指数的偶极分布特征反映了温带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冷暖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强降水区位于干侵入指数等值线密集带靠近其负值区一侧,当干侵入指数正负中心的零线越靠近,降水越趋于增强。在整个暴雨过程中,中高层干侵入指数正值区不断向中层扩展,当垂直方向上干侵入指数由一致的负值变为正负值相间、特别是中层干侵入指数由负值变为正值时,也即形成中层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时,易激发对流性降水,使得降水增强、暴雨增幅。对该过程使用等熵坐标系表征的干侵入指数同样能全面刻画干侵入过程,中低层等熵面上干侵入指数较高层等熵面上干侵入指数更具指示意义。另外,整层平均干侵入指数对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有提前6~12 h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乌海市葡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及灾害防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凤琴 《内蒙古气象》2013,(3):23-24,39
葡萄是乌海市的特色农作物,乌海市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降水少,无霜期长,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生长。影响乌海市葡萄生长的主要灾害有霜冻、干旱、连阴雨和低温天气等,文章针对葡萄在各生育阶段的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暴雨过程中干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暴雨过程中湿度场的垂直分布,发现暴雨发生前在对流层中层(600~400 hPa)存在着一个干层。并据此深入研究了干层的时间演变、成因及引起强天气的机制等。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湿度的变化非常迅速;干层在暴雨发生前形成,在暴雨发生后逐渐减弱消失;暴雨过程中的干层与其它强天气(雷雨大风、冰雹)过程中的干层有明显不同;干层的上方是深厚的对流稳定层,干层的下方是深厚的对流不稳定层。  相似文献   

20.
葡萄越冬防寒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葡萄冻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北方葡萄的正常生产和品质,采取适宜的越冬防寒技术是确保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查阅我国北方地区有关葡萄防寒越冬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以葡萄冻害入手,分别从覆盖保温被、保温膜、草帘等保温材料,埋土覆盖越冬防寒措施以及积雪覆盖的保温作用等多方面,分析对比了各防寒越冬技术的材料、原理、效果及优缺点。提出了以下建议:(1)葡萄安全越冬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对于葡萄本身来说应采用综合的葡萄抗寒性锻炼,提高葡萄抗寒能力。(2)在探索不同地区切实有效、经济实惠的防寒越冬措施时,需要充分注重细节;不同覆膜技术和埋土技术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安全越冬方式;在温度不是太寒冷的地区可采用机械埋土技术。(3)应该继续开发机械覆膜技术,以节约经济和劳力投入。(4)基于双层膜技术的保温效果及经济投入状况,以及自身在环保、耐磨以及人力投入较大等自身不足等特点,建议选择双层膜环保耐磨新材料,结合机械化覆膜新技术,在寒冷且风沙强烈的地区加以大力推广,这可能是未来葡萄防寒越冬措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