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敬的先生:我谨以德国地图学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向中国地图学杂志《地图》表示祝贺和致意。在墨西哥,莫雷利亚ICA国际地图学会议的国际展览会上,我有机会看到几本你们的杂志。现在我有了这几本,我仔细地阅读了它们。我常把它们同德国地图学协会的专业杂志——《地图学通报》(Kartographische Nachrichten),世界上最老的地图学专业杂志比  相似文献   

2.
A.M.Berlyant  罗丁 《地图》1995,(1):39-42
一个外国人看中国地图学教育──中国的高等地图学教育[俄]A.M.Berlyant编者按:俄国莫斯科大学教授A.M.Berlysnt在访问武测科大和南京大学等单位后,写成此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地图学教育的成就。译文中个别字句稍有删节。地图学在中国源...  相似文献   

3.
1、行星地图学利用地图显示太阳系星体信息的方法由来已久,最早的月球图可追溯到公元1603年。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地面望远镜制图技术的发展,制作了水星图、木星图和火星图。20世纪后10年,太空飞行器和航天飞机的应用,使行星地图学获得了海量相关信  相似文献   

4.
廖克 《地图》2005,(2):36-3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地图学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大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地图学由传统地图学向现代地图学转变。  相似文献   

5.
廖克 《测绘学报》2017,46(10):1517-1525
本文分3部分:第1部分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阐明中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15世纪的中国明代,中国地图和地图学始终领先于西方国家,只是清代以后,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第2部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图事业和地图学飞速发展,在全国地形图的测绘与编制、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制、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移动通信地图、互联网地图、地图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第3部分提出新世纪中国地图与地图学方向与任务的调整,分析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学的机遇、挑战与展望。大数据通过三维动态地图可视化,能够显示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分异及时空动态变化,进而作出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区划布局、规划设计、管理调控。因此地图学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今后互联网将成为地图编制与应用的主要平台,地图会更加大众化、个性化、智能化与实用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个国古地理观的核心,即把中国视为天下中心的观念以及把地图学的发展限制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尽管有诸如马王堆古地图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制图技术水平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很高了,但制图理论上直到明末清初还没有跳出“制图六体”的规范,因而中国的地图学理论未能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作者认为从历史反省中来认识限制中国古代地图学发展的原因,将会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专题地图的发展源远流长。虽在2000多年前就有一定的水平,但在解放后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作者认为,建国以来专题地图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专题地图学逐步形成、尚未成熟、茁壮成长的时期;2、形成地图集编制热潮的时期;3、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专题地图学发展体系。其次,对几种有代表性的专题地图作品进行了剖析。最后,指出我国专题地图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科学可视化概念出发,探讨地图可视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联系紧密,它对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了地图的功能和应用,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讨论地图学可视化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图》1992,(2)
1991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地图学学术讨论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地图学专业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250余篇。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地图学理论、生产、应用的发展,会议决定出版《论文选集》,委托《地图》杂志编辑部编辑,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制图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和第四届全国地图学学术讨论会4个分会场的负责人以及《地图》杂志编辑部的同  相似文献   

10.
王家耀  武芳  闫浩文 《测绘学报》2022,51(6):829-842
当前,地图学同其他科学(如地理学)一样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在地图学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潮”或“观点”,地图学是否被边缘化了?地图学应该向何处去?这是测绘地理信息学界和业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回顾了地图学史上的三次崛起,不忘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回顾地图学的历史是为了让地图学更好地走向未来;其次,从地图学学科体系、地图设计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智能地图制图综合及多尺度级联更新、地图的社会影响力、地图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地图学的发展成就;然后,强调了地图哲学思维对地图学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侧重分析了人工智能推动地图学发展、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化设计的研究重点等;最后,分析认为,地图学必将沿着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地图学再度崛起是时代之大势。  相似文献   

11.
高 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曾就读和进修于解放军测绘学院、武汉测绘学院。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地图学学会 (ICA)地图概念工作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内外知名的地图学家 ,也是国内地图成果和作品的权威评论家。高俊院士治学严谨 ,在 5 0多年的军事测绘教育与测绘科学研究工作中 ,致力于地图学的研究与发展 ,在地图学史、理论地图学、地图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10-16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第21届国际地图学大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克研究员荣获“国际地图学协会荣誉奖(ICA荣誉奖)”。国际地图学协会(InternationalCartographicAssoci  相似文献   

13.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高俊 《测绘学报》2004,33(1):6-11
传统地图学研究3个关系:实地-地图,读者-地图,读者-实地.这个学科的框架可以称为"地图学三角形".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随学科和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数字地图的出现扩大了传统地图学的视野和服务面.现代地图学需要面对6个关系的探讨.除了上述3个关系外,还要增加数字地图-地图,数字地图-实地,数字地图-读者3个关系.新的学科框架变成了"地图学四面体".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反映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与变革.地图学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对地图永恒的需求和地图本身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地图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D.R.F.Taylor  高政 《地图》1991,(3):36-38
地图学作为信息革命过程和产物的结果,正在经历着急剧变化的时期,有必要对这门学科的本质进行重新考察和重新定义。为适应这种要求,国际地图学协会(ICA)于1987年在莫雷利亚成立了两个工作组:一个是关于地图学定义的工作组,由博德(Board)博士任组长;另一个是关于地图学概念的工作组,由金窪博士任组长。尽管地图学这门学科受着技术变化的支配,但由于愈来愈临近21世纪的地图学所面临的中心问题,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概念问题,所以这两个工作组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地图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最被广泛接受的正式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比较地图学在中国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毓钜  钟业勋 《地图》1991,(3):10-14
本文阐述了比较地图学在中国的形成和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介绍了这一科目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地图科学研究中的实质存在与作用,描述了比较法功能在研究成果中的体现,然后简要介绍了一些具体课题中比较方法的应用与成果,作者指出:进一步研究比较地图学将推动地图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毓钜 《地图》2001,(3):1-3
地图学家胡毓钜教授曾是国际地图学协会 (ICA)第 7届、第 8届副主席 ,为中国加入ICA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地图学交流作出了贡献。在 2 0 0 1年 8月份于北京召开第 2 0届国际制图大会之际 ,本刊特请胡毓钜先生就中国加入ICA和参加ICA活动的情况写出专稿《关于中国加入ICA和参加ICA活动的回忆》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地图》1990,(4)
国际地图学协会国家地图集委员会于1990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委员会和学术讨论会。该委员会主席B.Rystetd博士(瑞典)、副主席E.Siekierska博士(加拿大)和来自美国、中国、西班牙、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印度的委员,以及苏联、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等国的代表和40多名中国的地图学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国家报告(国家地图集的设计生产);(2)电子地图集;(3)国家地图集信息系统;(4)国家地图集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计划。此次会议由国际国家地图集委员会委员廖克研究员负责筹备与组织,得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制图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支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述彭研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根据2019年以来中国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进展状况,对地图学理论、数字地图制图与出版技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地图集编制出版、新型在线地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进行总结,报告最后对中国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介绍了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并围绕如何设计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从可视化编程语言、用户界面可视化、地图的动态可视化设计以及人的视觉感受效果等4个方面阐述了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中应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20.
期刊博览     
《中国测绘》2004,(1):63-63
曾获ICA奖的中国地图学家国际制图协会(ICA)设有卡尔·曼诺菲尔金奖和ICA荣誉奖。卡尔·曼诺菲尔金奖是以ICA的创始者卡尔·曼诺菲尔的名字命名的,授予在地图制图领域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地图学家。ICA荣誉奖是授予在地图学领域有突出创新和贡献、同时对国际地图学协会有特殊贡献的国际上有声望的地图学家。2001年,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荣获ICA卡尔·曼诺菲尔金奖;武汉大学胡毓钜教授荣获ICA荣誉奖。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廖克再获ICA荣誉奖。迄今为止,国际上只有10多个国家30多位地图学家先后荣获ICA荣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